五年新跨越:五大产业竞风流
本报 李盛勇 邓 平
开栏的话:2007年11月,河池市将迎来撤地建市5周年,为配合做好河池撤地建市5周年成就展示活动,全面展示河池5年来的巨大变化,反映各行各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本报从即日起,开设“五年新跨越——河池撤地建市5周年建设成果回眸”专栏,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报道河池5年来取得的成就,在全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和斗志,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河池而努力奋斗。
2007年6月18日,一个令河池人欢欣鼓舞的日子,广西河池有色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集团公司的成立,不但结束了河池有色金属企业在内捉对厮杀、在外孤*奋战的历史,同时也在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撤地建市五年来,值得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大书特书的不仅仅是有色金属。除了有色金属,水电、化工、绿色长寿食品、桑蚕等产业的发展齐头并进,犹如一个个美丽的音符,奏响了河池经济发展的雄伟乐章。据统计,2006年,我市有色金属、水电、化工、绿色长寿食品、桑蚕等五大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69%,分别达51.76%、17%、6.96%、9%和2.97%。五大产业的蓬勃发展,迸发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活力。
2002年,河池市撤地建市。撤地建市的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而对于河池来说却是意义非凡的五年。五年来,河池市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完善发展思路,提出了坚持资源经济和通道经济相结合,把河池打造成多区域合作的产业基地,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河池的工作思路,明确了河池的发展方向。
为加快推动河池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谋求更好更快发展,面对发展困局,河池重新探索发展思路,并果断地对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主动打破单纯依靠矿业的单一发展模式,依托本地优势资源,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水电、绿色长寿食品、化工和桑蚕等五大优势产业,实施“产业兴市”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把河池建成“广西最大、全国有名、世界有影响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中国华南水电之都,中国绿色长寿食品工业基地,广西重要的化工工业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加工基地”的宏伟目标。
五年耕耘,铸就辉煌。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五大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2006年度广西百强企业中,河池共有10家企业强势上榜,而其中就有9家企业来自河池全力发展的五大产业。在五大产业的强劲带动下,全市经济发展高歌猛进。2003年到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48.58亿元增加到248.89亿元,增长45.58%,年均递增13.3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47.3%;财*收入年均递增18.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8.0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3.45%。今年1至7月,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同比增长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