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考995分被骂出癔症天梯式 [复制链接]

1#
京东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2273.html

现实版《小舍得》:

杭州一名10岁的男孩小飞在班上的成绩数一数二,但是在一次考试中考了99.5分,没有拿到第一名,等待他的不是鼓励,而是父亲劈头盖脸的一顿痛骂:“那0.5分被你吃了吗?”

妈妈也在长期奋战在“鸡娃”一线的“高手”,小飞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妈妈布置的补充练习,

在父母的“混合夹击”下,小飞只要一提到作业,就会全身抽搐倒地不起,几分钟后又缓解了,频率最高的时候每天要发作几十次,后来被医生诊断为患了“癔症”,

给他做心理测试的医生说:“当时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不能提及看书、写字、拿笔”,只要一提到这些字眼,小飞就发病,医生在给他做人格测试时都哭了。

小飞告诉医生,每天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想出去玩一会儿,但是妈妈总会让他继续预习和复习,还要做额外的习题,他产生了抗拒厌烦的心理,能不做就不做。

可是在小飞住院治疗期间,妈妈还不放过他,时不时会抽查一下乘法口诀表。

在焦虑裹挟下的父母,忘记了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仿佛孩子没有考第一名就是输了全世界,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孩子变得敏感自卑,严重的会造成心理障碍。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靠种植,植物要自己生长。

作为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第一”,要求孩子做什么都一步到位、十全十美,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这无异于揠苗助长。

01这世上,没有天生就会的孩子

许多家长总认为孩子无论做什么事,一学就会,一做就好,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天生就会的孩子。

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双生子实验:

心理学家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第一个孩子在出生后46周开始练习,另一个孩子在出生53周的时候开始练习。

大家都觉得,先学爬楼梯的孩子会更先学会这项技能,事实上并不是。

第二个孩子只练习了2周,花了10秒就爬上了五级楼梯的最高层,而第一个孩子呢?虽然练习的早,但花了8周的时间训练,花了20秒才爬上最高层。

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一项技能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会。

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里,顾家伟对女儿新月的要求格外苛刻,

“我的女儿当第一名很难吗?”这句话成为了孩子和妻子的负担。

他对钢琴考级一无所知,不知道考级只分通过和不通过,一味地要求新月什么事都做到第一,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

作为反抗,新月在考级时乱弹一气,在父亲责问她为什么没通过时,新月哭着喊出了那句:“我讨厌爸爸。”

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曾说:“对孩子影响最糟糕的父母,就是焦虑的父母。”

望子*的父母们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不是第一名,总是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这样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

02父母的心态,是孩子的起跑线

《超级育儿师》中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p>

一个五年级的孩子龙威,作业做错了几道题,妈妈一看,这应该是四年级就该掌握的内容,但龙威居然还做错。

气极败坏的妈妈开始责骂孩子,到最后竟然把孩子逼到墙角,用绳子用力地抽打。

害怕妈妈发脾气的龙威,低着头,一直在躲避。

育儿专家兰海在看到妈妈用抽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学习时非常震惊。孩子在妈妈近乎完美的要求下,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阿德勒曾说,每个人都可能自卑,而自信是伴随我们自卑情绪的克服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要想孩子变得优秀,应该给予孩子精神层面的滋养,父母越放松,孩子越自信。

最近火出圈的北大丁延庆教授在吐槽起自家闺女时毫不留情,自己明明是6岁就背会新华字典的神童,怎么自家娃却没有遗传自己的优秀基因。

在无数次和孩子的较量中,丁教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平庸的现实,

强迫孩子补课收效甚微,不如转变方向,让孩子在其他方面发挥所长,成为有用的人。

林肯曾说: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

与其让孩子活在父母的焦虑中,不如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

要知道,成绩固然重要,但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有感知幸福和生存的能力。

父母的心态,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

03为人父母,要做阶梯不做天梯

曾经,我也是一个虎妈,和开关提到的那位妈妈一样,看到孩子没有做到满分,也会焦虑,

那时候,我常问孩子的一句话是:“你到底认真做了吗?”

孩子见我面色严肃、要求如此严苛,她曾经害怕做错题,一度不敢往作业上写答案。

她看到我时,神色紧张,甚至不敢对我提出“妈妈抱抱我”这样的要求。

看到她变成这样,我既内疚,又自责。

扪心自问,我自己都做不到事事满分,又怎么去要求孩子做到完美?

我开始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育儿的这一路,接纳孩子不完美,帮助她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事。

在和孩子深聊之后,我和她达成共识:不要害怕出错,一起讨论解决问题。

我渐渐变得宽容,因为我的改变,孩子也跟着往积极的方向改变。

育儿八年,渐渐地明白,作为父母不能当孩子的天梯,而要当孩子成长的阶梯,

没有可以一步登天的孩子,只有不断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父母。

当看到孩子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就感。

乔智大叔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教育不是一路的急速奔跑,而是用心和智慧的慢慢引导。”

慢下来,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身上的闪光点;

慢下来,才能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前进的方向;

慢下来,才能和孩子一起的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父母们共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