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的人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待不同的人总有着不同的面孔,比如对你家人是一种,对公司同事老板是一种,对了陌生人又是另一种。那么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面孔对待不同的人?用这些面孔对待不同的人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这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一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隐藏的人格》。
《隐藏的人格》是国际人格面具研究院院长黄国盛二十年实践咨询经验分享,本书揭秘人格分裂、强迫症、矛盾型依恋、癔症、焦虑症、完美主义人格等20种人格障碍,是首部全方位解读心理学大师荣格人格面具理论的著作。
黄国胜,已出版专著《佛教与心理治疗》《心灵之约》,年开始涉足团体治疗,年6月创建“国际人格面具学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本书《隐藏的人格》的书中内容
1.人格面具是人格的最小单位,他应该是自我统一的,一个人如果不喜欢自己,说明他有两个面具,其中一个不喜欢另一个面具,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具,互相喜欢就能统一,互相不喜欢就会分裂。
2.进取心就是不安于现状,说明对现状不满,在很多情况下,恰恰是因为对自己的不满,而把不满情绪向外投射。
3.人格面具理论认为,一个人做决策,其实就是他的所有人格面具“集体决策”。
4.人格面具理论认为,一个面具只有一种表现或功能,症状转换其实就是面具的转化,一个面具出来,另一个面具就会做出反应,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面具,最后表现为症状。这样的连锁反应成为面具链。
5.分裂会导致对抗,有你没有我,有我没有你,这种情况常见于强迫症和边缘性人格障碍。对抗导致压抑,其中的一个被排挤到无意识里,压抑的结果是1.面具单一,二被压抑的面具偶尔冒出来导致心理障碍发作,三被压抑的面具暗中捣乱,干扰正常的心理活动,四压抑的面具被投射到别人身上。
6.面具没有好还,每个面具都有存在的理由,都有使用的情境,只要用的恰当都是好的。人格面具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可以是友好的,也可以是疏离的,或者对立的。
7.人格面具的来源最早有荣格提出,意指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或模式。
8.有人把心理活动分为四块1为无意识;2为隐私;3为盲点。4为意识。心理咨询主要作用于盲点,通过了解盲点,渐渐缩小盲点。
9.面具分析是面具治疗的一个步骤,通过面具分析,可以了解他人或自己的人格。一切心理障碍都是面具障碍,心理治疗就是对人格面具的整理,修复,重建和整合。
10.人格面具主要是通过内化和实践两种方式形成的,内化也成为模仿,就是把他人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乃至思想感情记录下来,形成客体面具。实践就是通过身体力行把自己的言谈举止和思想感情记录下来,形成主体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