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5岁女子假装瘫痪躺床20年纵容儿女 [复制链接]

1#

勤奋,乃成功之母,懒惰,是万恶之源,贪图安逸、追求享受,是一个人追求进步的最大拦路石。一个连懒惰都没有勇气克服的人,一生也很难有什么大的出息。

然而为人父母,溺爱子女就是纵容他们的懒惰,对子女有百害无一利。

贵州卫视《真相》栏目曾播出了一个“因为懒,女子装瘫20年”的专题片,让人们对懒人的表现又一次大开了眼界。

1.纵容儿女的懒惰是害,不是爱

专题片内容是:河北省某村吴姓人家世代务农,父亲去世早,八个子女中年龄最小的女儿身体较为虚弱,受到了母亲百般呵护和溺爱,逐渐养成了“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懒惰习惯,一不高兴就往床上躺,平时连梳头挠痒这些小事,都要母亲代劳。

一次和哥哥发生争执后,当时只有十五岁的吴家小妹装作瘫痪,躺上床就再也不下地了,医院求治,没有检查出任何结果,只好在家让她“养病”,她每天躺在床上悠哉乐哉,吃喝拉撒全靠母亲照料。母亲去世后,出嫁的姐姐接班继续照顾她,直到她三十五岁时,姐姐的女儿无意中看到她悄悄下床行走,她的谎言才被揭穿。

仅仅因为贪图安逸,吴家小妹竟然装瘫不下床,整整浪费了20年大好青春时光,并且患上了“癔症”,在自己谎言暗示下,身体真的出现了行动不便的问题,成了四肢健全的废人。在毁掉了自己人生的同时,也消耗掉了母亲及兄弟姐妹太多精力和体力,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这个懒到极致的女子,给了那些懒惰的人一个深刻警示,同时也给了年轻父母们一个重要提醒。懒惰是人生毒瘤,足以吞噬人生的一切美好,父母对儿女过度娇纵不是爱他,而是害了他,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2.好逸恶劳是懒癌滋生的温床

懒惰在大部分眼里只是个小毛病而已,好像无关紧要,所以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毛病发展下去会形成大危害,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被懒惰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不能及时遏制和改变,一旦形成了习惯,会对今后的人生带来实质性改变和消极影响。

懒惰在本质上是拒绝勤奋,不求干活,只想不劳而获。从某种角度来说,追求安逸和稳定是人类的本能,但是本能并不代表正确合理,从古至今,人们推崇的都是勤奋、努力和上进,而对懒惰却是嗤之以鼻。

据《论语》记载;孔子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弟子宰予躲在暗处睡觉,怒斥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可见其对于懒惰是多么厌恶。

惰性是人生来就有的,但懒惰的习惯是在缺乏自律,放任自流中一天天养成的,懒惰首先是思想的懒惰,然后才有身体的懒惰,而懒惰者为了寻求心理安慰,通常会找些牵强的理由,为了掩盖懒惰的行为,也会找到很多借口,与其说是应付别人,不如说是欺骗自己。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懒惰的人不敢、也不愿直面自己人的弱点,缺少拼搏进取的勇气和毅力。总是处于消极颓废状态,总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给别人去做,实在推不出去了,就想拖延到明天去做,要么得过且过,要么心存侥幸,不愿意考虑和计划将来。

其实古人对此早有提醒:“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就是对懒惰者最好的劝谏与提醒。

3.在舒适区待久了,会瓦解人的斗志,消磨人的意志

吴姓小妹宁可装瘫二十年,也不愿下床一步,她显然是把那张床当成了自己的舒适区。舒适区像精神的鸦片,能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在舒适区里不付出任何劳动和努力,就可以轻轻松松得到一切,这正是懒惰的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除非是万不得已,否则他们是不愿意主动离开舒适区的。

舒适区满足的只是懒惰者暂时不劳而获的愿望,表面上看来舒服惬意,没有任何风险和挑战,实则带给人的是安于现状、消极懈怠,空虚无聊,它是阻碍一个人干事创业的最大障碍,更是横亘在人生之路上的一条鸿沟,不能逾越过去,理想永远只是空想。

如果把懒惰当作一种病,这种病早治疗会早康复,懒惰者本人需要下定治疗的决心,家人尤其是父母,有帮助和督促懒人治疗的责任和义务。一旦任其发展,让其附着在舒适区这片土壤里,很可能会疯狂扩散和转移,最终恶变为懒癌,懒惰者和家庭的幸福会葬送殆尽。

其实人们没有必要对舒适区望而生畏,舒适区更像人生漫漫长途的一个小小驿站,疲劳的时候歇歇脚,休养一下身心,也未尝不可,只是要谨防沉迷于此,从舒适区里走出来,是追寻自己理想的一个新的开始。而懒惰的人,是从来不打算从舒适走出来的。

与其它器质性疾病一样,从懒症到懒癌有一个缓慢发展过程,只要把握住机会,深刻进行自我反省,纠正思想误区,摈弃享乐观念,下定决心以奋斗和拼搏精神打拼未来,实现人生价值,懒症也就自然被祛除了。但是如果依旧麻木不仁、放任自流,坐视懒症发展成懒癌,终成不治之症,则一切晚矣,懒惰患者就真的没救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