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酒馆小棉袄的洗白之路,只会让观众更 [复制链接]

1#

《老酒馆》横空出世时,受到网友热捧,谁知剧情尚未过半,所谓的年代大戏就陷入了群嘲,无论是秦海璐的拼酒荡秋千,还是张可盈的怒怼亲爹,上演“活兽”,更或者是小晴天出场后,在老酒馆上演后宫大戏,都被众多网友嘲的一无是处。

随着老酒馆的口碑日益见差,有一个声音顶风而起,针对网友对张可盈的批评,强行洗白。先是介绍此女子的求学经历,架起学霸的人设,后又把锅直接甩给剧本,直言是剧情设计如此,怨不得张可盈。

然而,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张可盈陷入全网嘲,跑不掉下面这些硬伤。

精致的妆容

一个流浪的乞丐,带着精致的妆容出场,真是少见啊。如同大多年轻演员一样,放不下精致容貌,如同《上海堡垒》里鹿晗的头发。

小棉袄的韩式半久眉太出戏,无论哪个年代的女人都会画妆,但一个乞丐画着精致的妆容,却是有些过分了。更别说,第二天出现在屋门口时,伸着懒腰,十分放松的状态,真不像一个充满戒心,到了一个陌生地方的人,特别是脸上皮肤,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大小姐呢。

尴尬的演技

咋咋呼呼,相信大多观众都有此种感觉。无论是小说或是剧本,都是讲故事,讲故事要有风格,风格一致,读者或观众才不会出戏。

剧中,无论是奔波十里的老二两,还是磨刀的老白,或者是满清遗老那正红,不管是出场方式,还是言行举止,都不会有强加戏的感觉,如水流过,或有浪花,更显精彩。

当这种风格正吸引着观众慢慢地深入剧情时,小棉袄的出场,完全打破了这种风格,上门寻爹,有恨有怨,更有想念,可是小棉袄表现出来的只有恨,虽然有泪,却引不起同情。

过于表面的演技,照着剧本强行扮像,只有满屏的尴尬。而剧中的风格也变得混乱不堪,再也不能让观众沉入剧情。

人物的设定

按说,这是剧本的关系,与张可盈没什么关系,但小棉袄的出现,完全破坏风格,就像是两个不同风格的编剧弄出来的东西。

小棉袄的表现如同强加的戏一样,似乎是导演和编剧的妥协,细想众多情节,小棉袄的性格果真如此,真不敢想是如何活到现在的。

三爷献策,为小棉袄治病的桥段,就如同小时候受了惊吓,得了“癔症”一样。三爷认定小棉袄中邪,喝下二斤老白干,在其后背拍上三掌,小棉袄哭了,说如果找不回她娘,就不认陈怀海当爹,也是够奇葩的。有人说是神来之笔,倒不如说强行加戏,为冲突而冲突。要说不是照顾这个星二代,真的有些让人难以相信。

结束语

小棉袄出场,破坏整部剧的风格,强行加戏,小棉袄的表演又过于尴尬,呈现的不是一个对爹又念又恨的女儿,而是一个富家二小姐被忽视而强行博眼球的戏码。面对来之不易的情感,从小流浪的小棉袄如此作,也是让人哭笑不得,要知道失去过才更珍珍惜。更不用说妆容的精致,与其身份的冲突,都让观众频频出戏。而那些强行洗白的媒体更是加剧张可盈角色的尴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