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爱心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303318890248&wfr=spider&for=pc“人生并不是一条笔直的路,有逆风,也有急转”。“低着头只能看到脚面,抬起头才可以看到广阔的天空”。
电影《芬芳》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泥石流灾害为背景,在这场灾难中,数万人受灾,上千人遇难。幸存的孩子,或失去双亲,成为孤儿;或身心残疾,欲哭无泪。
党中央、国务院、甘肃省委、省政府迅速实施灾后应急救援,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影片表现手法灵活,用蒙太奇手法跌宕起伏,巧妙生动地讲述了四个灾难中痛失亲人和家园的高中生“破茧化蝶”的成长故事。
一、人生至暗时刻,该如何获得新生
多吉,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他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尤其是可爱的妹妹更是他最疼爱的人。而一场灾难让这一切顷刻间化为乌有,只留下蓝色佛珠和一颗支离破碎的心。
观影时的我一次次地被戳中泪点,蚀骨的心酸夹杂着对命运的无奈。多吉眼神的麻木,行动的僵持,对自己彻底封闭。最终他选择结束生命,去追寻父母的足迹。
人世间曲折坎坷的不是故事,而是精神。心理上一次次与痛苦碰撞后的阵痛,黑夜中寻找光明的迷惘和执著,都被“精神不死”引向重生。
生病或是身处逆境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生活的勇气。
教师们用他们超前理念和育人方法,成功打开了多吉的“心锁”,多吉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回到家乡,他大声地喊出:“我会好好活下去”,那一刻,多吉重生了。
二、超越精神生命的自我救赎
因未抓住手痛失母亲的井晓晓悲痛欲绝,不敢直面生活。影片中有个细节,她不停的啃咬着指甲,从心理学角度讲,人在恐惧无助过分自责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啃咬指甲,手指,手臂等,以此来缓解自己心内的极度痛苦。
班主任江老师叫来晓晓的父亲,他似乎有意逃避。周老师骑车来到丹霞找到正在那里写生的父亲,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为什么要让一个孩子来承担痛苦”,井父痛哭流涕。晓晓和父亲都无法面对现实,他们心底都需要对彼此的原谅。当父亲老泪纵横地抱住晓晓的那一刻,他们彻底将心里埋藏已久的痛苦释放出来,彻底放下了对自己对彼此的折磨。
江老师走下台阶的时候,有一束光照在了她的身上,她微笑着转身离开。那光不只照亮了江老师的心,也照亮井晓晓前方的路。
两位老师用爱和智慧对孩子进行绝妙的心理疏导,终结出希望之果,使芬芳永续!
三、接受比放弃更需要勇气
留守儿童苗郎常年与爷爷相依为命,从他对周老师说的话里就可以看出他对爷爷深深的爱和对父母的憎恨。灾难突袭,爷爷永远离开了他,自此,他的世界里只有灰色。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这场泥石流灾难撕碎的是苗郎最美好的生活。对于父母,他坚定执着的怨恨着他们,实际上,他是深深的希望父母能回到他的身边,陪伴他,抚慰他受伤的心灵。
最后在江老师和周老师的努力下,苗郎的“心锁”被打开,当他扑向父母怀里的那瞬间,所有人的泪水都跟着流了下来。被痛苦压抑的太久,孤独的心需要被亲情滋养,相信苗郎会带着爷爷全部的爱和希望昂首挺胸地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四、心里的残疾,比身体的残疾更加可怕
史铁生在《见字如面》一书中,有一封写给盲童们的信,他说到:“一切外在的艰难和阻碍都不算可怕,只要我们的心理是健康的。
而灾后的云草却恰恰相反,从泥泞中被救出后患了癔症瘫坐轮椅而万念俱灰。
一个天真美丽的女孩儿,用自己优美的身姿舞蹈着美好的前程,她的世界很大。当黑暗过后一切都变小了,她的世界还有她受伤的心。
在心理一次次挣扎、阵痛和迷茫之后,她决定永远放弃自己的梦想,就这样一直沉沦下去。
周老师得知她患有癔症后,果断采取了常人看来非常残忍的手法,让轮椅上的云草看着别人舞蹈。泪水慢慢模糊了她的双眼,云草的心就这样被现实一刀一刀割裂着。
最后在同伴的刺激下,云草终于站了起来,当黑暗中升起了烛光,当镁光灯亮起,当所有声音都在为她加油的时候,她终于战胜了心魔,完成了人生中最华丽的一次舞蹈。
影片的最后,省委领导在台上问同学们,你们好吗?大家慷慨激昂地回答“我很好”。脸上灿若阳光的笑容,自信骄傲的眼神,是他们彻底战胜灾难最有力地证明。
师爱无价,大爱无疆。手执金“钥匙”的老师们,最终都用智慧和师爱,理性地一一打开受伤孩子们的“心门”。
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教育艺术背后是一颗颗真诚的赤子之心。师德、师魂、师能、师表跃然荧屏,让所有观众折服。
最后,这些痊愈的孩子们纷纷步入了大学,开启了人生另一段旅程。毕业后他们成为医生、志愿者、武警战士和艺术工作者。他们知恩图报,回馈社会。
文县发生地震后,他们奋不顾身、冲锋陷阵。继续把爱传递下去。
我极力推荐大家都去观看一下这部电影,它能让每一个迷茫彷徨的人找到方向;启迪被疾病和痛苦折磨的人懂得珍惜生命;鼓励经历过自然灾害的人们看到阳光和希望。
最后,用影片中的一句话为我这篇观后感结尾——“我坚信,你们的生命之花一定会热烈绽放,蓬勃出属于你们自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