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女性面对性侵那些对抗与撕裂的轮回 [复制链接]

1#

01

这是个很沉重的话题,我真的有接触到一位被性侵的女人。

那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我参加的公益活动里,接触到一个沉默寡言的女人特别忧伤,是那种毫无生气的人,似乎生命已经生无可恋了。

后来,听别人说起,她十几岁那会被一个陌生人哄骗,最终在很偏僻的地方被性侵了。

最终男人被判了刑,但她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走不出来,几度癔症发作,全身僵直,别人一碰就尖叫害怕,还住进精神病院,甚至想过自残,但还是家人的羁绊让她重拾了活的希望。

她长得很漂亮的,后来还谈了一个男朋友,但她都不敢让其知道,谁能接受一个被性侵的女人呢?就如同自己不能接受放荡不羁的男人一样。

要不是那段痛苦的经历,女人会觉得自己也能得到幸福的,最终在男友深情挽留与不解中,那段情感不了了之。

难不成要她说自己被性侵过,要不要接受她的话吗?除了自己也说不出口,其实换成自己,也怕是难以接受。女人就开始沉默寡言,封闭自己。

我很想安慰这个女人,但又不知如何开口,或许沉默才是最好的方式,不能再次揭开别人的伤疤,那是真的痛苦。

面对性侵,往往都是女性来的痛苦,甚至面对“女人被伤害,就是脏了吗?”的沉重精神枷锁。

02

“性”是国人避而不谈的话题,并且对“贞洁”有着一定的看法与执着。

这让我想起《神雕侠侣》,其实它的名字一开始并不是这个,叫《天残地缺》,当初更是被很多读者误以为天残和地缺指的是小龙女和杨过的身体残疾。

在《神雕侠侣》一书中,金庸先生让小龙女“失贞”,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怒,为何如此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还要经受如此的劫难呢?

但它的背后是以一段残缺不全的爱情来窥见真正的爱意,杨过和小龙女的彼此身体残缺,最终以既是悲剧,又是人生的圆满的结局,去尝试洗礼对于世俗的固有见解。

但刻骨铭心的痛苦还是让小龙女无法释怀,就如书中原文是这样写道:

小龙女目发异光,心中凄苦到了极处,悲愤到了极处,只觉便是杀一千个、杀一万个人,自己也已不是清白的姑娘,永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深爱杨过。

小龙女是不幸的,遭遇了世间最痛苦的性侵,但又是幸运的,在那个思想保守的时代,杨过依旧不离不弃,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但现实哪里有那么多的幸运姑娘呢?遭遇不幸,还能感受到温暖与,甚至是遇到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呢?

03

每当看到女子被性侵的新闻,除了满满的同情以外,还会有一丝质疑:

是不是女孩子穿的太露了?深夜那么晚回家,肯定也不是好女人?是不是本来别人也不想,只是自己喝了酒,看起来有点浪,给了别人想法呢?

韩国有部有关“性侵”人性电影《妈妈不哭》,讲述17岁女孩子在经历第一次被伤害,之后是屡次被伤害,但没能得到相对应的保护,最终选择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母亲在法律无助后,选择独自复仇的道路。

很多性侵案都有着很大的难度,并不是破案难度,是作为被伤害的女人,都不会出来作证来指责犯人,都选择隐忍,甚至不了了之。因为她们在乎女人的名誉,也怕二次曝光,引起别人的偏见与有色眼光。

前天,我写过一篇女性文章叫《单亲妈妈再婚谁更吃亏?这个家庭的经历就是真实的写照,很扎心》,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难道离婚了,“二婚”的标签就要一直贴在女人身上吗?离婚了,难道就是坏女人、二手货的形象吗?还要遭遇不被珍惜与外人的偏见吗?

明明是受害者身份,有着很多人都无法察觉到的可怕“事实”:我们是受害者,却能受到二次外界的伤害,流言蜚语、脏了、质疑等等,甚至受伤的女人会为别人恶行背负一辈子的阴影。

但受害者就是受害者,受伤了就应该得到保护与理解,而不是一直被质疑与偏见,被侵害不是她的错,就不该被指责。

04

总能在抗日影视作品上看到极度不适的画面:女性一旦被侵害,第一件事就是赶紧藏好这个事,苟延残喘活下去。要是被知道,那么等待她们的是流言蜚语。

有个很讽刺的影视画面:妓女看到侵略者要抓走一个姑娘,自己就主动奉献了自己,拯救这个姑娘。在遭到非人的折磨后,颤抖身体的她回到村里,非但没有得到尊重和感谢,竟是流言蜚语:“不干净、放荡不羁”,包括那个被救的姑娘也是如此。那一刻,身体的折磨反而是轻伤了,流言蜚语之下的伤痛才是最痛的。

人持有着“人类”的身份或华丽的外表下,总会藏着一颗不易察觉的“恶”性。

年,小兰生母认识了40多岁的鲍毓明,这个男人在半年的时间里对小兰体贴关怀,又有名校毕业、上市公司高管、知名律师等华丽身份,让其生母误认为是个“好父亲”。最终,小兰的亲生母亲亲手把自己的女儿而送了虎口。

在事情被曝光后,人们一开始很是同情小兰,一度指责鲍毓明,但随着录音曝光后,有些人的同情心变了,甚至觉得是小兰的错:

这个女孩子太成熟了,觉得是恋人的状态;觉得女孩子在胡搅蛮缠,不可理喻的样子;甚至有人觉得她是因爱生恨,才想要报复这个男人,自己得不到就毁了他。

一些人忘了同情,也觉得她并不是那么的软弱和无助了,风向慢慢在变化,也有一部分是鲍毓明学历又有才干的华丽身份影响,就觉得这么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不会如此。

但作为受害者,也会“爱”上施暴者。

记得以前有个地下室囚禁女性案件,长期的施暴让这几个女人已经看不见希望,开始臣服犯罪嫌疑人,如同妻子等待丈夫回家的殷切期盼,甚至争风吃醋而杀了别的女性。最终,在被警方拯救她们后,还会为其求情,争辩,甚至反过来做证人,证明犯罪嫌疑人的“无辜”。

这就是心理学里,著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

所以,有些偏远的地方,女性一旦被伤害,还会出现嫁给犯罪者的荒诞行为。

一是传统思想觉得肯定没人要了,干脆嫁给犯罪者;二是嫁给对方,就不会流言蜚语,指指点点;三是感情可以慢慢培养。

想想这种应对方法也是可悲的,愚昧思想,看似保护,却是一种进一步的伤害,对方有恃无恐,这是助长!!!

05

面对性侵事件,我想说几句:

面对质疑、偏见、以及危险的心理病症“斯德哥尔摩”,我们要相信正义不会迟到。

只有不去动摇决心、不去妥协、不害怕、不接受威胁,那么法律早晚会给予最公正的裁决。

并不是你的错,也不脏,请勇敢站出来,为正义洗刷自己的痛苦。

不给犯罪者侥幸心理,不然换来的是一次次的侵犯,善良不应该用到这里,软弱也不应该表露出来。

女人被伤害,不脏,不是你的错!

女人被伤害,不脏,不是你的错!

女人被伤害,不脏,不是你的错!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请勇敢一点,还依旧是那个天使,依旧有美好的爱情。

文:七月仟情

——感谢阅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