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山本名是九宫山,因在山顶有真武庙(道家供奉真武大帝)而得名。真武庙修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因明朝皇室崇尚道教,襄阳王爷带动了真武山鼎盛的香火。逢年过节时,四里八乡的人纷纷来此烧香磕头,因古代敬拜武当途径于此,这里也被称为了“小武当”。
真武庙历经几百年历史,多次在战火中被毁。第一次彻底毁灭在崇祯末年,张献忠入襄阳时被烧的一干二净。山上的古树,连带山下的檀溪庙也在大火上彻底坍塌焚毁。而后在清朝顺治年间重修,重新香火再现。但在文革时期,又被造反派们砸了稀巴烂,变成了破庙乱岗。
前几年才在“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政策,得以修建一新。不过如今焕然一新的真武庙却少了几分历史的沧桑,多了几分商业的铜臭味道。
真武山上有块石头,名叫嚓嚓石。前段时间报纸曾说过这块石头地方志有记载,具有神奇功效。人只要躺上面来回摩擦,就有治病健体的效果。府志中确有这段表述。但后面还有一句话却很少人知道。
。。。则是山实为当日宴游之所,而是石之由来旧矣。
也就说这不过众人传言而已,实际上嚓嚓石的由来太久,真真假假谁也不知道,这块石头更多是节假日大家饮酒宴会的场所。
真武山远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无道观,寺庙倒是有一座,名建峰寺。释道安曾在这里修行。据记载这里曾与霓裳羽衣曲有关。相传唐朝中期安史之乱,许多京城人士纷纷外逃,其中就有一个乐师来到了建峰寺,用山上的竹子做成笛子,吹奏各种宫廷乐曲,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霓裳羽衣曲。当然这些故事只是真武山的点缀,真武山的辉煌还是得归功于明朝皇帝永乐大帝朱棣。
朱棣干掉亲侄子朱允炆才登基当上了皇帝,经历了无数次血战厮杀,征战中朱棣多次梦见真武大帝,并坚信自己在大帝光辉保佑下死里逃生,讨回条活命。这里固然有天命所授的政治需要,也有个人癔症病症的存在。但不管怎样,朱棣成功当上皇帝第一个事情就是还愿,讨好他的本命大神,真武大帝。
中国人讲究阴阳四仪。四仪对应四个方位,分别对应是北玄武南朱雀,东白虎西青龙。在宋朝这四个方位还仅仅是守护神,随着时间推移,在神话和宗教的作用力下,开始拟人化。玄武变成了真武(因为宋朝避讳皇帝老爹的名字,改名了),从守护神兽变成了大神座下的坐骑,再到最后的大神。南朱雀则演变成了九天玄女。而白虎青龙过于嚣猛,加上江湖气息过于浓重(混社会的大哥们都喜欢在身上刻这个),所以身份一直没提高,只能屈就做个山神了。
真武为什么地位这么高呢?原因很简单,政治需要。中国皇权讲究的就是坐北朝南,真武作为北方守护神,自然水涨船高。地位一路飙升。到了明朝皇帝这,朱棣这么一抬庄,顺理成章变成了掌管道家的第一大神,位列三清之下(太清,玉清,上清),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无数人为其编撰了一系列的传奇故事,比如真武大帝本是静乐国太子(和释迦摩尼一个套路),不爱江山爱修行,在武当山苦修四十二年,得道成仙等等。
不管你信不信封建迷信,朱棣反正是相信了。既然是仙是神,其道场武当山自然大修特修。于是从朱棣开始,历代明朝皇帝大兴土木为本命守护神修建豪华庭院。
木用的是上好的楠木,瓦用的是御制鎏金瓦,好不气派。当然这等材料,武当山是没有的,只有通过船运方能解决。借助汉江水道,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材料统统运到武当山。
当时武当山属于襄阳地区管辖,途中也必然经过真武山脚下,或许是上天感应,又或许是地方政府为了巴结皇上,人为制作祥瑞,反正船到襄阳地区,总是会传来各种异象的报告。什么七彩虹呀,天降甘露呀都是小儿科,有时还能看到真武山出现祥云,云中甚至还有庄严法像出现,这让朱棣很激动,真武大帝显圣了!
好办,那就在这里再修一个道观吧。反正材料也多,顺路而已。于是九宫山就从此少了一个寺庙,多一个道观。成了现在的真武山。既然真武山与武当山有这样的渊源,也被称为“小金顶”。
当时来自四面八方的前往武当山朝拜,大多要路过真武山,而真武山也成了武当山的前门山,预上武当,必然先拜真武山,求得拜帖,才算是有了上武当山的资格。按现在的说法,可以理解为门票管理处。想想也正常,武当山有香火,也不能忘了给前门管理员留口热汤。当然对于穷人来说,这也算行了个方便,武当山路途遥远,道路坎坷,既然在真武山烧个香,大帝也能知道。何必舍近求远,多花几块路费呢?
每逢重要的节日,真武山上人流川息,就为了在真武大帝面前烧上几柱香,许上几个愿。不管成不成,自己求个安慰总还是可以了。中国人嘛,讲究这个,别管身份高低,拣佛烧香总是不会错的。
那么问题来了,你给真武大帝烧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