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振动棒的发明,实现了医生双手的解放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m.39.net/pf/a_5131646.html

这是读书猫推荐的第本书

《荒诞医学史》

[美]莉迪亚·康内特·彼得森著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01

用鼻子写字提升视力?

网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对着天空用头写一个“粪”字,可以预防颈椎病。

先不管是否科学,用头写字治病这种神操作还真不是由网友首次发明。

早在年,一本名为《看见的艺术》的书就提出过类似的荒诞说法。

书中写道:想象你的鼻子是一支笔,然后用鼻子在空中写字,这样可以提升视力。

——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这一弃疗的眼保健操,脱胎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西方社会红极一时的贝茨法。

来自纽约的眼科医生威廉·霍雷肖·贝茨认为,视力问题根本不用戴眼镜,只要让目光在物体间移动,翻动眼珠,想象眼前“一片漆黑”即可。

医院的患者集体翻白眼的景象。

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其实吧,在当年的西方社会,出现这种网络段子式的疗法并不奇怪。

那时,饱受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眼等视力问题困扰的人们,相信过各式各样的虚假产品和理论。

后来人们发现,最清醒的办法还是:

乖乖戴眼镜。

尽管有诸多不靠谱,不过《看见的艺术》这本书仍然值得一提,因为它的作者你一定认识。

他正是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

想不到吧,二十世纪反乌托邦经典文学《美丽新世界》,和用鼻子治近视的“偏方”,竟然出自同一个人笔下。

《美丽新世界》的作者阿道司·赫胥黎和他的眼镜

赫胥黎是贝茨疗法的忠实信徒。他本人是这么说的:

事实胜于雄辩……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不需要戴眼镜就能看书了,现在依然很好,视力没有丝毫减退!

至于贝茨疗法究竟是伪科学,还是未被主流医学界认可的瑰宝,时至今日果壳上仍然有人在争论。

贝茨医生本人写的书国内也有翻译出版,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贝茨医生的书如今仍有市场

不论如何,用鼻子写字还是免了吧。

别忘了,你的问题不光是近视,颈椎也不太灵光呀!

医生建议不要随意尝试用头写字

02

摸过9.2万人的英国国王

读过莎士比亚经典名著《麦克白》的同学,也许会记得这样一段对话:

马尔科姆:国王出来了吗,请问?

医生:出来了,殿下。有一大群不幸的人们在等候他医治,他们的疾病使最高明的医生束手无策,可是上天给国王陛下这样神奇的力量,只要他的手一触,他们就立刻痊愈了。

莎士比亚《麦克白》

如果不知道故事背景,你可能以为这位医生是在花式吹彩虹屁。

并没有。

这段对话如实记录了在11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公认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这就是:

国王触碰仪式。

简单来说,只要让国王碰一碰你,你就康复了。

是不是十分高科技?

当然,不是什么病找国王摸都有用。国王的超能力只管辖一种特殊的疾病:淋巴结核。

淋巴结核也叫“瘰疬”,读作“裸莉”。患了这种病的人,颈部淋巴结会长出难看的大肿块,视觉效果十分可怖。

由于图片太过硬核,这里就不放图了。强烈建议你也不要手贱去搜。

总之,只要你脖子上长了一个大肿块,找国王摸一摸,就痊愈啦。

在当时,国王触碰仪式是一项正式认可的医疗操作。

今天的人很难相信如此儿戏的治疗方法,但对中世纪的农民来说,定期举行的国王触碰仪式无异于救命稻草、精神支柱。

从心理学上说,这种心情能够激发出极大的安慰剂效应,促使患者痊愈。而频繁的触碰反过来又会加深国王的权威。

就这样,不论是国王、医生还是患者,所有人都对这项操作深信不疑。

国王触碰仪式延续了好几百年,到查理二世(-)时期达到了巅峰。

查理二世

查理二世在位25年期间,一共触碰了9.2万个瘰疬患者,平均每年人。

真的是,太拼了。查理。

这也就是在英国。地方小,人少。

要搁中国古代,历代皇帝也搞触碰治病这套幺蛾子,那可够瞧的了。那将是春运一般的壮观场面。

单从触碰仪式这件事上说,中世纪英国国王这个活就不是那么好干的。

当然,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如今的英国女王,只要坐在马车里,向大家挥挥手就算完成任务。

卫生,方便,安全。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03

人工呼吸的前身:烟雾灌肠

请想象,你正行走在18世纪的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

那时候的泰晤士河畔,不像现在有漂亮的围栏和标志性的街灯。当时环境污染严重,也没什么防护措施,行人溺水概率很高。

所以,由于剧情需要,你果不其然掉入了水中。

别着急,在我把你写死之前,这里有个非常幸运的好消息:你被一个正在泰晤士河畔巡逻的救援队成员发现了。

这是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救援队,名字很长,叫做“帮助看似溺死之人提供紧急救济委员会”。

顾名思义,他们会筹集资金,每日巡逻,提高在泰晤士河里溺水者的复苏率。

这支救援队的背景也非常靠谱,是由当时的威廉·霍斯和托马斯·科根两位医生成立的。

科学急救,良心保障。

遗憾的是,他们的救援方法,你可能不太喜欢。

首先,救援队成员发现你之后,会奋力一跳跃入河中,把你拖出水面。

到此为止都很理想。

接着,他们会撕开你的衣服,翻转你的身体,让你腹部朝下。然后打开早已准备好的量产烟草灌肠套装,将管子塞进你的肛门,并打开烟熏器和鼓风器。

???

我知道,此时此刻,你的内心肯定是拒绝的。

很可惜,根据剧情设定,你此时正是不省人事的状态,没有发言权。

在18世纪的英国医学界,用烟雾灌肠,是一种流行的、广受信赖的复苏方法。

而且,救援者本身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帮你。

在打开鼓风器之前,他必须在管子的另一头,用嘴大口大口将烟雾吹进对面的肛门。

万一倒吸一口气,而对方又患有霍乱,那么救援者自己也将吸入霍乱病*而死。

这是科学史上诸多毫无意义的冒险之一。

不仅在科学道理上莫名其妙,烟雾灌肠在社会文化上同样出格。要考虑到那还是一个连露出脚踝都有伤风化的年代。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烟草灌肠套装当年才那么流行。

基于显而易见的理由,在大多数时候,烟草灌肠套装救不了受害者。

这种时刻,机构的成员们就不得不放弃下半身,转而向上,采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我们今天都知道,人工呼吸才是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

但一开始,习惯于给人灌肠的医生们并不习惯这种操作。用他们的话说,人工呼吸“非常下流”。

幸亏在此之前,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早已在医疗实践的其他领域开花结果:接生婆们经常采用这个方法让婴儿复苏,并且成功率很高。

在这些奋战在生死第一线的接生婆们的带领下,西方医学界终于将口对口人工呼吸发扬光大,挽救了无数生命。

在此谨向那些在泰晤士河畔溺水,死前还被爆菊的可怜人,献上我们沉痛的哀思。

最后就,祝医疗科学越办越好吧。

至少不要再随便给人爆菊了。

真的。太吓人。

04

振动棒的发明,实现了医生双手的解放

维多利亚时期,当一名治疗妇科疾病的医生非常心累。

事情最好从头说起。

在西方医学史上,一直有一种流行的女性疾病,叫“癔症”。

症状嘛,大概就是焦虑、紧张、沮丧、疲劳和轻度抑郁。

嗯,也就是说,你和我,我们每个人在当时都有可能被诊断为癔症。

癔症还有一个名字,叫“歇斯底里”。

很多人不知道,歇斯底里这个生动形象的汉语词汇本身是个音译。它的英文是hystria,而词源正是古希腊语的“子宫”一词。

古代的西方医生认为,子宫是女性诸多健康问题的源头。

那子宫出了问题怎么办呢?

两个字:性交。

人类似乎对性有一种迷之执念,即便是恪守科学的医学界也不例外。

在医疗科学史上,数千年来,性行为几乎被用来治疗过一切疾病。

但与此同时,禁欲也被用来治疗过几乎相同的疾病。

到底要怎样!

这不,19世纪,水疗师拉塞尔·特罗尔放肆直言,称75%的美国女性都患有癔症。

怎么治疗呢?很简单,找医生开处方,找医生——大部分是男性——做一次“盆腔按摩”。

当女性患者达到性高潮,歇斯底里也就宣泄了。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医学界对普通老百姓的霸凌。

医生们叫苦连天,一是因为正确的盆腔按摩方法学习起来非常艰难,二是因为一次成功的按摩平均要花上1个小时,这让他们患上了“手腕酸痛”的职业病。

好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解放了这些精疲力尽的医生的双手。

19世纪末,一项划时代的发明来到了人间。

它就是:电动振动器。

借助这项工具,女性患者达到高潮的时间,顺利从60分钟缩短到了5分钟。

顺理成章,接下来的历史展开就跟医疗界没什么关系了。

到了20世纪初期,美国女性只需要花上几美元,就能买到一个跟今天差不多的振动棒。

盆腔按摩?谁还需要那个啊。

随着医学和心理学发展,“女性癔症”这个概念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抑郁症、焦虑症、癫痫、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等等新术语。

振动棒也从一个严肃的医疗器械,变成了一款经典的性爱玩具。

皆大欢喜。

从这些历史中,我们能够学到什么呢?

不要迷信科学?

人类的本质都是变态?

每个时代都有自身的局限,可怜的医生们已经尽力了?

我觉得,医学仍然值得我们敬畏。

正因为过去的失败和曲折,才换来今天的医疗发展,和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

祝大家心明眼亮,身体健康。

今日互动话题

●关于中医和西医之争,你怎么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