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门诊来了一位六岁多的男孩,按照操作流程,接种了白破疫苗。刚开始的时候,他也表现出害怕打针,但是在妈妈的安慰下和医生的鼓励下,还是配合地完成了接种,而且在注射疫苗过程中,还说了句“不疼”。接种完以后,因为还有一针AC流脑疫苗,接种医生准备溶药,然后就听孩子说肚子疼。我看看孩子,把他的小口罩摘下来,感觉他脸色发白。孩子又说,我想吐,同时有轻微干呕的表现。我赶紧嘱咐家长,把孩子抱到诊疗床上,平躺,然后询问早晨吃东西没有?妈妈说没有。孩子躺下后,症状逐渐好转了,口唇颜色变红了,问他话也有回答,还说爸爸没来是因为出去给他挣钱了,星期一到星期五都不回来,星期六回来。虽然问他还说难受,但是明显比刚才精神状态要好。妈妈出去给他买了早点,吃了点东西。最后在妈妈的劝说下,小朋友完成了第二针的流脑疫苗接种。留观半个小时后,也没有出现其它问题,回家了。我们接种医生,对于这种情况,怎么快速判断是发生了过敏反应还是心因性反应呢?什么是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生活中人们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等食物后,会发生腹痛、腹泻、呕吐,或是皮肤奇痒难熬;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发生鼻炎或哮喘;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休克。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二、什么是心因性反应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并非接种疫苗直接所致。任何一种因素对精神上造成刺激均可引起,可发生在单一个体身上,也可以发生在一个群体中。最大的特点是临床表现与客观体征不符,而且意识并不丧失。各种症状常在转移注意力或进入睡眠后明显减轻,预后一般良好。晕针、癔症都属于这种类型。三、什么是晕针是指受种者在接种疫苗时或接种后数分钟,由于过度精神紧张、恐惧,或空腹疲劳、注射地点闷热、空气不流通等造成的暂时性脑部贫血、从而引起短暂失去知觉和行为能力的现象,也叫晕厥。这个孩子的百白破疫苗已经完成了全程四剂次的接种,也未发生过敏反应的情况。本次接种白破疫苗,没有吃东西,空腹。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恐惧心理很强,这样很容易造成晕针现象。因为小年龄组的孩子尤其小月龄的,他们并不懂得害怕,当懂事的时候,要接种的疫苗也越来越少。比如免疫规划疫苗,就是我们常说的免费疫苗,如果及时接种,到十个月就完成了常规疫苗的基础免疫,然后一岁半再打三针,(百白破,麻腮风和甲肝)两岁一针(乙脑)三岁一针(AC流脑)四岁口服脊灰疫苗,五岁没有,六岁两针(白破和AC流脑)。所以,三岁接种完疫苗以后,需要打针完成接种的疫苗到六岁才会有。孩子们害怕打针很正常,但是这又和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经历不同,而表现各异。有的孩子胆小,但不善于表达,表面看起来乖乖的,但是他内心压力是很大的。有的孩子胆小,但是害怕打针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又哭又叫的,甚至为了抗拒打针对接种医生或者爸爸妈妈的强迫会连踢带打。但是这种孩子,一般只要针扎进肌肤里,就会配合的很,也不敢乱动。如何避免或者减少过敏反应和心因性反应的发生呢?一、接种医生怎么做做为接种医生,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尤其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要仔细筛查接种禁忌症,一旦遇到真正的过敏反应发生,能够作出快速正确的处理。需要有幼儿园老师般的耐心和爱心,同时具备心理学知识,让每个孩子不再那么害怕打针,减轻恐惧!二、家长应该怎么做初为人父母,往往对于打疫苗的事,一知半解,同时因为文化水平高低不同,接受程度也不同,有的往往打完疫苗,医生说了什么,嘱咐了什么,还是一头雾水。有的家长,只记得打疫苗需要空腹,但是不清楚只有口服疫苗才要求空腹。所以,经常有家长说,我们没让孩子吃东西,因为要打疫苗。殊不知,这样空腹接种,加上孩子紧张害怕,更容易出现晕针现象。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了解疫苗,认识疫苗,重视接种,做一个学习型家长。这样,不管是过敏性反应还是心因性反应,我们都会沉着冷静,理智看待,一起面对。注:文中概念性部分内容摘自百度百科以及《疫苗应用与安全问答》疫苗百事通专业疫苗预约平台点击下方小程序直接预约接种▼▼▼往期推荐宝妈必读
疫情期间宝宝如何预约接种疫苗?疫情终结者——疫苗打不满全程的疫苗,还有必要接种吗?鲜美的贝壳里边的不一定是珍珠,也可能是病*“疫”往无前的“隐形侦查战士”疫情期间接种医生如何解决面对的挑战!科学认识疫苗接种,这些注意事项马虎不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