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是怎么回事
还记得今年暑假的国漫之光《哪吒之魔童降世》么?里面的小哪吒精力充沛,不断离开他需要待着的地方,忙碌不停,上房揭瓦,话多,冲动,缺乏耐心,常常干扰或打断他人。当今社会这样的“熊孩子”仍屡见不鲜,家长们难免纳闷:孩子为何总是不听话?到底该怎么办?
“不听话”主要是指“不良行为”,即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或因情绪而产生的过分行为。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同年龄相符的行为。
如果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就容易把与孩子年龄相符的行为当成不良行为。如将小孩子“探索世界”的行为视为淘气,将与其发展相适应的行为误认为“不听话”。明确不良行为的界限,家长才能做出更好的应对方式。
孩子若经常不听话
我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孩子本身的发育特点
家长要注意,孩子是否存在行为及情绪问题!如多动症。
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是一种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分好动和行为冲动。ADHD孩子往往表现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耐心,这也就造成孩子很难遵守纪律,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甚至直接顶撞家长和老师。当他们有要求时,就期待立刻得到满足;一旦遇到挫折,就可能会出现激烈的情绪波动,甚至攻击行为。这样的孩子往往是“记吃不记打”,总是不听话。
应对方式:当孩子经常表现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小动作多、情绪冲动、不听指令时,应尽早去专科门诊就诊,如果任由其发展,不光孩子学习不好在学校易被歧视,父母之间也容易因为孩子的问题而发生矛盾,影响婚姻稳定。这种孩子如果处理不当,长大后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社会适应障碍,甚至犯罪的发生率都显著升高。
2.家庭教养出了问题
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孩子的不当行为有四类:一是寻求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