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哈佛幼儿园之梦全世界入园都是一样难啊 [复制链接]

1#

这是蓝小修公号的第篇文章

最近发现女人成为妈妈真的有个重大缺陷:那就是如果哪天日子好过一点了,一定会觉得自己没尽力,没有成为一个称职妈妈。只有在各种艰难险阻中披荆斩棘地煎熬着,才能确定自己一直是个靠谱的妈妈。

年我们小区中了头彩,发生了举国震惊的北京三色园事件。随后,我开始计划带米粒赴美上学,并用半年多时间搞完各种手续。终于在我去年年底派驻波士顿的同时,她也顺利陪我来美随任了。

今年年初,听闻北京邻居消息,说高价收费的三色园已被北京市*府整改、纳入补贴范围,原来七八千一月的国际班,转成了普通班,好像现在每月只需要块多点。

然后,我就在波士顿剑桥开始了每月0块的入园生涯。

国内利好*策咱就不羡慕了,毕竟钱无法衡量一切。但都说国内入园难,那我也讲一下在美入园的全过程。国外的月亮真得不一定都圆哦。

之前就听闻美国prschool很贵,基本5岁前全是私立,华盛顿、纽约、波士顿这些大城市基本都要刀左右。来之前就听刚从波士顿回去的一位访学妈妈说波士顿这边很贵,每月合人民币要-左右。

美国当地中产阶级家庭也对昂贵的幼儿园收费抱怨颇多。之前有报道称,一位美国妈妈为解决孩子幼儿园费用去面试工作,无奈之下暂把孩子锁在车里,等她面试出来,结果却因疏忽照看幼儿被剥夺监护权。

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妈妈被迫出来寻找工作,估计一大部分原因也是拜高昂教育费用所赐。这几年中产阶级日子不好过,不管医疗还是教育,压垮中产阶级的稻草越来越多。

年时有部名叫《佛罗里达乐园》的电影,便侧面讥讽了美国的幼儿监护制度。

年轻女性未婚生育或失婚带娃,人生便被锁定,无法全职工作,又无钱送到学校,只能一手牵娃一手在旅游区推销小商品赚点生活费。电影中那位年轻妈妈最后被生活所迫,房租压力下,无奈在只能在出租屋边带女儿边做性交易,一边与嫖客周旋一边把女儿藏于浴帘背后……诉尽了年轻单亲妈妈的无尽心酸。最后却还是因监护不利,年幼女儿被福利部门带走。

所以之前一直以为私立园只是贵,但没想到很多地方学位很紧张。

米粒现在剑桥每周上三个全天幼儿园,从下个月开始是四个全天,然后慢慢过度到五个全天。很不幸的是,我本来可以早点解放,结果因一时疏忽现在至少每周要多忍受96小时她对我的轮番折磨。

去年12月,刚到波士顿时,因宾馆在哈佛商学院边上,我特意去里面遛弯寻找是否有合适的幼儿园,然后就在校园里看到了隶属哈佛的一家名为Soldir的幼儿园,米粒还特喜欢,在playground玩了很久。

更幸运地是恰好碰到幼儿园的招生主管Malissa。当时我绕着幼儿园团团转找不到入口,然后就看到一慈祥女士,目测五十来岁,又于幼儿园周边出没的,一看就是园里的权贵阶层,于是上前截住,一打听竟是招生主管,她刚上完厕所正准备回屋。

寒暄几句后,我以波士顿比北京冷为噱头迫使她邀请我进屋聊了很久,介绍了各种园里情况。

她告知我回去抓紧在线申请,到时可能会有极少数名额给非Havardfamilis,一旦有名额,她会第一时间通知我,并非常认真地记录下我的电子邮箱。

(哈佛商学院)

我有个特朴素的想法,如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普通智商,读哈佛一定要从娃娃阶段抓起。如果米粒从小在哈佛商学院上幼儿园,在哈佛医学院上小学,然后在哈佛肯迪尼学院读中学,如果她最后考不上哈佛大学那一定不是我孟母八迁创造的氛围不够好,到时忍不住胖揍她一顿泄愤也是有充分理由了。

可是,我低估了剑桥入园的难度,一方面想着我住剑桥哈佛主校区边上还得在那附近找幼儿园,最好距离米范围内的,当时我预定的公寓周边有数十所幼儿园呢,商学院确实离得有点远。于是我犯了个严重错误,没听Malissa的忠告抓紧网上申请;另一个重大错误是,当时我留给Malissa的是国内QQ邮箱,而不是刚申请的gmail,这很可能造成我没有收到她发给我的提醒邮件。

我犯的另一个重大错误是,以为剑桥这边没有waitinglist。Prschool阶段全部私立,受到前一些信息误导,以为随到随上,随时开始,随时插班,结果春节期间,剑桥一些幼儿园集中开放日接待参观、申请,我却跟闺蜜带米粒去美东其他城市疯玩了一圈。回来再申请学校时,便立马傻眼了。

这边很多学校都有入学日期,跟国内一样(没体验过国内幼儿园流程,只在国内上过早教)按学期来,需要很长周期。剑桥这边公立学校要4岁半之后才能考虑,prschool阶段基本全部私立,大多数都需要提前排队,很多学校在2月份已关闭申请。

严峻形势让我感觉闺女分分秒就要失学了,被逼到绝路上的老母亲爆发了小宇宙,几乎熬了一周,每天数千上万字地写各种申请材料(没想到英文写作被逼到分儿上很见潜力),还睡什么觉呢,天天白天晚上忙得像八爪鱼,给辖区内所有学校打电话、发邮件、网上填各种奇葩申请表,有些学校本来没学位了但还是让网上填申请表,以备万一哪天有一个学位空出来。

(公立排队,私立也要排)

更有一家神奇的学校在线系统乌七八糟,我前后填了三四遍每次都几十页的申请表,直接把我累得起身时差点心梗。结果还石沉大海。一个学校的品德真得体现在各个细节啊。

申请表问题也是涉及祖宗八代,从早期教育到日常抚养人到家庭教育理念是否一致,心仪的一家蒙台梭利校还要你写大段对蒙台梭利理念的认同和理解,多亏有之前写英文论文的老底子,不然真得短时间内应付不来。

我真佩服那些国内来陪读的全职妈妈们,她们到底是如何频繁应付这些学校对家长的英文考试的呢?

还有学校要求你提供各种参与到学校生活中的技能。我既不会跳舞也不会变魔术,最后终于从自己身上挖掘出一丝亮点:我会教中文啊,哈哈。强调多元文化是所有幼儿园的一致理念嘛。但想着只教中文太乏味了,小朋友不一定感兴趣,于是还是写上了传播“中国文化”,然后抓紧网上googl剪纸技巧、做小红灯笼技巧……最后还贱嗖嗖地写上特别擅长做校园服务,接受每月的志愿服务安排。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技多不压身啊,这在成为幼儿园小朋友父母的路上得到了极大彰显。也应了民间那句真理:孩子都是一样的孩子,关键是父母不一样啊。

当我手脚并用把所有幼儿园全部联系一遍后,心惊胆战地盼着好消息。白天上厕所都抱着手机,怕万一有学校突然有学位垂青。

然,最后得到的消息还是很惨烈的,一半以上因关闭了申请通道没有回应,我只能再分别给他们校长写邮箱询问是否有补录;还有一半中的九成以上说已招满名额,有的跟我说要提前两年排队,有的跟我说只能等到有空位时再补录,有的跟我说要等到nxtfall。娘啊,nxtfall到底是年9月还是年9月啊?

难道我好不容易日夜颠倒愁白头发终于带到三岁的粉装玉琢的宝贝疙瘩刚来美国就要失学?难道我们要跟那些没钱读prschool的家庭一样,每天把米粒带到图书馆蹭各种课程,还要被各热心社会人士逼问“为什么没去prschool”?不甘心啊。

期间我又得知1月份才来美国、在卫斯理安访学的同事女儿已经马上就要入学,更是一阵着急。同事说那边小镇没有waitinglist,随意插班,而且价格也很美丽,说你在剑桥哈佛边上怎敢这么沉住气?

这可把老母亲弄焦躁了。在线申请没用,我又开始地毯式扫街,白天满大街转悠,也顾不得先预约要礼貌了,看到幼儿园就进去问,动用各种人脉资源牵线搭桥,可过了一周还是没有学校接收我们,虽然一路遇到很多好心人告诉我们各种有用信息。

这样大概忙了两周后,终于有家kiddiAcadmy的幼儿园同意接收我们,去拜访前一夜简直高兴到睡不着,米粒也很兴奋跟我看学校视频,估计她这两周也感受到了自己要失学的压力吧。

拜访当天正好遇午休,昏暗的灯光下两个老师在哄不睡的孩子;一位丰满到二百斤以上,一位满臂纹身;且prschool跟daycar满屋哭闹的小宝宝都在一个学校,这种场景让我直撇嘴,感觉不太满意。

果然没有waitinglist的学校就是不靠谱。

(接收米粒的学校)

(storytim)

但随后想着能有学上就不错了,现在哪里还有我们挑拣的分儿,下一轮入学申请要到后半年了,这半年我总不能自己天天带着娃去哈佛参会啊。

最后看到这家学校也算是剑桥教育部门推荐名单上的,只能先报上。

虽然学校看似一般,收费却很高,比我心仪的哈佛商学院幼儿园收费都高。报三个全天时我算了下,基本每天合人民币,我跟米粒说,看,你每天上掉我一个coach包,好心疼。

米粒的回答每次都是神助攻:

没事妈妈,反正爸爸又不在,你就随便买买买呗。

(我叉腰)难道爸爸在,妈妈就不可能随便买买买了吗?

生活无小事。我一定要让她从小知道女性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性。

有时想,老娘今天心情好,如果亲自带闺女一天,去图书馆读读绘本,去草地上疯跑一会,天黑了就能拿到一个新款coach,一月下来整季新款就都挂我衣柜里了,这生意想象起来也蛮划算唉。

可当娘的贱就贱在此。一旦养了个碎钞机,自己的需求早就靠边站了。

对于我们二线城市出生的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背过的最好包包也就是coach了,上万的包包从来没想过。这种对比会时刻提醒我早年很幼稚、中年很颓丧的人生是如何得失败。

想到那些月入数千背两三万包包的女人,确实觉得治疗这种癔症的最好方法就是养娃。你看,自从养了娃,原本三十年的资深女文青就可以在消费上秒变大妈。当然,若还没生娃,两三万的包包就一定要趁早背起来啊,不然一辈子都没机会了。切记切记!背好包跟出名一样,一定要趁早。

就跟鄙人二十出头成圈内知名两性专栏女作者一样,那会儿的得意是现在写十几本专著都比不上的啊。当年勇不可忆啊。如今当年朋友圈的年轻才俊们多数都已成名成家,哪像现在的我,成为一枚蜗居波村的老妇女,除了每天晒晒娃,实在觉得此生价值感已日渐式微了。

虽然也有感动瞬间。米粒会讨好我:

妈妈,你也不老,也不丑,也不胖。

然后在我高兴不到一秒钟,她便拿无休止的要求来交换:陪玩过家家,陪读绘本,陪吃巧克力,陪玩骑马马。

我真觉得小朋友这种神奇动物是一种类似于永动机的存在啊。她们真得从来不知道累吗?我是分分秒就要累到心梗脑梗啊。

我想说如果当年我有米粒情商的一半,现在的日子也不至于过得这么苦哈哈。另,人类的进化史,果然是从“下一代从不听上一代的话”开始的。

想到这里,我挣扎着疲惫的躯体和灵*,继续投入到带娃大战中。

真不知自己当年到底哪根筋搭错了要生个娃出来消灭自己的求生欲。

好吧,言正传。解决了幼儿园这一大事,如今已经第三个月。其实慢慢发现老师们都很不错,对米粒很照顾,尤其一位叫Judy的韩国老师,可能看在都是亚裔的份儿上,天天让慵懒的米粒坐大腿,有次我从监控里看到人家起身腿麻差点摔倒,比我这亲妈抗压能力强。

但一想到这家这么轻松就录取我们了,还没有waitinglist,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所以还是想着给米粒转到更好的学校。当娘的纠结就在这,没学上时只求有学校接收,有学上时一定要选更好的学校,选到更好的学校就一定要再努力选到最好的学校。

最近发现女人成为妈妈真得有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如果哪天日子好过一点了,一定会觉得自己没尽力,没有成为一个称职的妈妈。只有在各种艰难险阻中披荆斩棘地煎熬着,才能确定自己一直是个靠谱的妈妈。

于是,在这种焦虑状态的驱使下,我又在各路打听其他父母,其他孩儿。比如,一听到比我闺女大的还没入园,就陌名其妙很高兴。

中年妇女就是在各种焦虑和对比中存活下来的。

然后我就很幸运地打听到刚认识的同样来自北京的邻居家妈妈说:“虽然来这边访学觉得收获不大,但唯一庆幸的帮我儿子找到了最合意的幼儿园。”

我立马自我补充肾上腺素,瞪大眼抓紧打听是哪家。心想如果我当年选老公时有这专注力,后半后就不至于这么难堪了。

她告诉我一个石破天惊的答案:

“哈佛商学院那家。”

Soldir?招生主管Malissa?

“对啊,就是那家。”

几月份?

“三月份刚入学,二月份空出来一个补录名额,仅此一个名额哦,层层测试,终于录取我们。”

那一瞬间,我真得陷入了无比焦灼的自我崩溃中和无比心酸的羡慕当中。

虽然嘴巴上说:那家有点远唉。

然后她说自己如何足足考察了波士顿剑桥有一百家幼儿园,最终只看得上这家。

这世上当妈的,果然一个比一个拼命啊。

看,在学霸妈妈眼中,距离从来不是问题,等待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有没有坚持一直去寻找,一直去联系,一直去等待。

相比我总共只与剑桥区域内三十余家幼儿园打过交道,那一刻真得觉得愧对闺女,内心深处早已呼天抢地无数次。对不起啊闺女,让你错过了哈佛。

心想我这到底使得哪门子劲啊,起个大早却等集散了都没赶到。12月我就跟那主管套近乎了啊。

以后闺女考不上哈佛大学,那一定是我这个当妈的不够努力。

我还能说什么,快滚去继续想办法找更好的幼儿园啊。

幸运的是,我女儿跟她儿子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总算先站好了队列,至少跟哈佛幼儿园的孩子当朋友了。

那她的哈佛幼儿园之梦,还远吗?

执著的老母亲如我,又偷偷地花了三十刀注册费,继续加入了那家的waitinglist,心想哪怕等到来年。

(图片版权均属蓝小修,勿请转载。)

蓝小修,平面杂志时代中国最早的两性专栏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媒体人,曾于国内外报刊开设情感和心理专栏,目前为驻波士顿学术记者和编辑,跨文化视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