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说课汪曾祺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学的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产生的病因 http://m.39.net/pf/a_4992915.html

3月30日下午,《汪曾祺全集》南京读者见面会在南京书展举行。汪曾祺先生的子女汪朗、汪朝和作家毕飞宇,分享了他们了解的汪曾祺。谈到自己的汪曾祺阅读体验,毕飞宇说,“汪曾祺不是用来学的,他是用来爱的”,“汪曾祺纯净得像一块玻璃”,“汪曾祺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

分享会现场

毕飞宇在分享会现场。

下文来源:毕飞宇《小说课》图

陈半丁

倾“庙”之恋

——读汪曾祺的《受戒》(节选)

毕飞宇

《受戒》很著名,是汪曾褀先生标志性的作品,简单,明了,平白如话,十分地好读。小说写的是什么呢?自由恋爱。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爱上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小伙子。就这么一点破事,一个具备了小学学历的读者都可以读明白。可我要提醒大家一下,千万不要小瞧了“平白如话”这四个字,这要看这个“平白如话”是谁写的。在汪曾褀这里,“平白如话”通常是一个假象,他的作品有时候反而不好读,尤其不好讲,——作者并没有刻意藏着、掖着,一切都是一览无余的,但是,它有特殊的味道。在我看来,在我们的古代文学史上就有一个很难讲的词人,那就是倒霉的皇上,南唐李后主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大白话。老实说,作为一个教师,一看到这样的词句我就难受,撞墙的心都有。为什么?这样的词句“人人心中有”。既然“人人心中有”,你做教师的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此时此刻,如果哪一位浙大的博士盯着我问:毕老师,“一江春水向东流”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就能把我逼疯。如果有一天,《钱江晚报》上说毕老师在浙江大学疯了,你们要替我解释一下:毕老师不是因为钱包被偷了发疯的,他是没有能力讲授《受戒》,一急,头发全竖了起来。

篇章与结构

《受戒》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明海和小英子,他们相爱了。有趣的事情却来了,这个有趣首先是小说的结构。让我们来数一数吧,《受戒》总共只有15页,分三个部分。它的结构极其简单,可以说眉清目秀。每一个部分的开头都是独立的一行,像眉毛:

第一个部分,“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顺着“出家”,作者描写了神职人员的庙宇生活,篇幅是十五分之七,小一半;

第二个部分,“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沿着“英子家”的这个方向,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农业文明里的乡村风俗,篇幅是十五分之六,差不多也是小一半;

第三个部分,“小英子把明海接上船”,“上船”了,爱情也就开始了,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在水面上私定了终身,篇幅却只有十五分之二。这样的结构比例非常有趣。我敢说,换一个作者,选择这样的比例关系不一定敢,这样的结构是畸形的,很特殊。

就篇章的结构比例来说,最畸形的那个作家可不是汪曾褀,而是周作人。关于周作人,我最为叹服的就是他的篇章。从结构上说,周作人的许多作品在主体的部分都是“跑题”的,他的文章时常跑偏了。眼见得就要文不对题了,都要坍塌了,他在结尾的部分来了小小的一俏,又拉了回来。这不是静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很惊险,真是风流倜傥。鲁迅的结构稳如磐石,纹丝不动。可周作人呢?却是摇曳的,多姿的,像风中的芦苇。鲁迅是战士,周作人是文人。汪曾褀也不是战士,汪曾褀也是个文人。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就无法了解汪曾褀在八十年代初期为什么能够风靡文坛。

在新时期文学的起始阶段,中国的作家其实是由两类人构成的,第一,革命者,这里头自然也包括被革命所抛弃的革命者;第二,红色接班人。从文化上来说,经历过五四、救亡、反右和文革的洗礼,有一种人在中国的大地上基本上已经被清洗了,那就是文人。就在这样的大语境底下,年,汪曾褀在《北京文学》的第10期上发表了《受戒》,所有的读者都吓了一大跳——小说哪有这么写的?什么东西吓了读者一大跳?是汪曾褀身上的包浆,汪氏语言所特有的包浆。这个包浆就是士大夫气,就是文人气。它悠远,淡定,优雅,暧昧。那是时光的积淀,这太迷人了。汪曾褀是活化石,(年)他还在写,他保住了香火——就这一条,汪先生就了不起。是汪曾褀连接了中国的五四文化与新时期文学,他是新时期文学收藏里珍稀的“老货”。请注意,这个“老货”没有半点不敬。可以说,有没有汪曾褀,中国新时期文学这个展馆将是不一样的,汪曾褀带来了完整性。你可以不喜欢他,你可以不读他,可他的史学价值谁也不能抹杀。

我说了,汪曾褀是文人,深得中国文化的精髓。这样的文人和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有区别的,他讲究的是腔调和趣味,而不是彼岸、革命与真理。他有他芦苇一样的多姿性和风流态。所以,我们看不到他的壮怀激烈、大义凛然,也看不到他“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他平和、冲淡、日常,在美学的趣味上,这是有传承的,也就是中国美学里头极为重要的一个标准,那就是“雅”。什么是“雅”?“雅”就是“正”。它不偏执,它不玩狂飙突进。“正”必须处在力学上的平衡点上,刚刚好。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不冷不热、不深不浅。“雅”其实就是中庸。“中庸”是哲学的说法,也可以说是意识形态的说法,“雅”则是“中庸”这个意识形态在美学上的具体体现。

四个和尚,四件事

我们先来看小说的第一部分。小说是这样开头的:“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出家”是个关键词,“出家”的意思我们都懂,就是做和尚去。这句话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接下来汪曾褀要向我们描绘庙宇里的生活了。关于小说的开头,格雷厄姆说过一句话:“对小说家来说,如何开头常常比如何结尾更难把握。”为什么难把握?这里头就涉及到小说阅读的预期问题。庙宇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阅读预期?烟雾缭绕,神秘,庄严,肃穆。这是必须的,这一点我们从小说的题目也可以体会得到,《受戒》嘛,它一定是神秘的、庄严的、肃穆的。与此相配套的当然是小说的语言,你的小说语言必须要向神秘、庄严与肃穆靠拢。你的语言不能搭拉着拖鞋,得庄重。

可是,汪曾褀并没有庄重,他反过来了,他戏谑。关于做和尚,我们来看看汪曾褀是怎么说的:

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明海)的家乡出和尚。

大家笑得很开心。你们为什么要笑?——你们不一定知道你们为什么会笑。在“和尚”这个词出现之前,汪曾褀一口气罗列了六种职业,其实有点罗唆。但是,这个罗唆是必须的。这个罗唆一下子就把“和尚”的神圣给消解了。这里的“和尚”突然和宗教无关了,和信仰无关了,它就是俗世的营生,干脆就是一门手艺。

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六种职业吧,劁猪,织席子,箍桶,弹棉花,画匠,婊子。——这个次序是随意的还是精心安排的?我们不是汪曾褀,我们不知道。但是,如果《受戒》是我写的,我一定和汪曾褀一样,把“婊子”这个行当放在最后。为什么?因为“婊子”后面紧跟着的就出现了“和尚”。婊子是性工作者,大部分人不怎么待见,这个词是可以用来骂人的;而和尚呢,他的性是被禁止的,他被人敬仰。汪曾褀偏偏把这两个职业搅和在一起,这两个词的内部顿时就形成了一种巨大的价值落差——正是这个巨大的价值落差让你们笑出声来的。这就是语言的效果。什么都没动,仅仅是语词的次序,味道就不同了。语言的微妙就微妙在这些地方。如果是“和尚”的前面出现的是“画匠”或“箍桶匠”,意思是一样的,但你们不一定能笑得出来。

许多人都说汪曾褀幽默,当然是的。但是,我个人以为,幽默这个词放在汪曾褀的身上不是很太精确,他只是“会心”,他也能让读者“会心”,那是体量很小的一种幽默,强度也不大。我个人以为会心比幽默更高级,幽默有时候是很歹*的,它十分地辛辣,一棍子能夯断你的骨头;“会心”却不是这样,会心没有恶意,它属于温补,味甘,恬淡,没有绞尽脑汁的刻意。不经意的幽默它更会心。有时候,你刻意去幽默,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幽默未遂”,“幽而不默”的结果很可怕,比油腔滑调还要坏,会让你显得很做作。附带提醒大家一下,要小心幽默。如果你是一个幽默的人,你自然可以尽情地挥洒你的智慧,就像莫言那样。如果你不是,你最好不要随便追求它。

幽默是公主,娶回来固然不易,过日子尤为艰难,你养不活她的。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汪曾褀在描绘庙宇内部的时候是如何会心、如何戏谑的。依照汪曾褀的交代,菩提庵里一共有六个人。除了小说主人公明海,那就是五个。关于这五个人,我们一个一个看过去:

1,老前辈叫普照,一个枯井无波的老和尚。汪曾褀是怎么介绍他的呢?汪曾褀一板正经地告诉读者:“他是吃斋的,过年时除外。”说一个资深的和尚是“吃斋的”,过年的时候还要除外,你说,这样的正经是多么地会心。我们不一定会喷出来,但是,心里头一定会喜悦,——这和尚当的,哪有这么当和尚的。

2,再来看仁山,也就是明海的舅舅。为了描写这个人物,汪曾褀刻意描写了他的住处。注意,这是一个方丈的住处。“方丈”是什么意思?一方见长,一方见宽,是很小的地方,也就是领导的住处。汪曾褀是这样描写这个简朴的小地方的:“桌子上摆的是账簿和算盘。”这句话逗人了,好端端的一个方丈被汪曾褀写成了CEO,最起码也是财务部的经理,他时刻

分享 转发
TOP
2#

道心理测验技能(小抄)

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英文缩写为(HAMD)。

2、HAMD共包括三种版本,我们在教材中介绍的版本有(24)个项目。

3、关于HAMD,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多用于评定病人的焦虑情绪)。

4、HAMD主要适用于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但不能很好地对抑郁症和(焦虑症)进行鉴别。

5、HAMD可用于抑郁症、躁郁症、神经症等多种疾病的抑郁症状之评定,尤其适用于(抑郁症)患者。

6、HAMD大部分项目采用的是(0~4的5)级评分法。

7、HAMD大部分项目采用的是0~4的5级评分法,少数项目为(0~2的3)级评分法。

8、在下列因子中,不属于HAMD因子的是(情绪障碍)。

9、对于HAMD17项版本总分超过(24)分,就可能是是抑郁。

10、HAMD24项版本总分超过(20)分,就可能是轻度或中度抑郁。

11、病理性抑郁症患者具有的核心症状并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

1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英文缩写为(HAMA)。

13、HAMA主要适用于评定(神经症性焦虑)。

14、HAMA与HAMD有些重复的项目,故对抑郁症和(焦虑症也不能良好地进行鉴别。

15、HAMA所有项目均采用的是(0~4的5)级评分法。

16、HAMA躯体性焦虑因子并不包括(认知功能)项目。

17、HAMA精神性焦虑因子并不包括(疑病)项目。

18、按照我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总分超过29分,一般为(严重焦虑)。

19、按照我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总分超过14分,一般为(肯定焦虑)。

20、一般来说,HAMA总分高于(14)分,提示被评估者具有临床意义的焦虑症状。

21、某一被试者在HAMA焦虑心境条目上的得分为3,说明焦虑程度为(重度)。

22、除第14项需结合观察评分外,HAMA测评时主要依靠(被试者的主观感受)打分。

23、在我国选用的BPRS一般是18项版本,并按照(5)类因子进行记分。

24、BPRS适用于具有精神病症状的大多数重性精神病患者,尤其适宜于(精神分裂症)。

25、BPRS施测时1、2、5及(18)等项是根据病人口头叙述评分的。

26、BPRS评定患者近(1)周内的症状情况。

27、BPRS采用的是(1~7的7)级评分法。28、某患者在BPRS某项目上得分为4分,说明其症状严重程度为(中度)。

29、患者对自己以往的言行过分关心、内疚和悔恨,就表其在BPRS评定中存在(罪恶观念)。

30、患者在BPRS情感平淡项目上分数增高,其主要表现应该是(情感基调低)。

31、BPRS一般归纳为5类因子,但其中并不包括(罪恶观念)。

32、在临床研究中,确定病人入组标准为BPRS总分大于(35)分。

33、精神病性症状的主要表现并不包括(自知力部分或全部丧失)。

34、下列症状中不属于精神病症状的是(自知力丧失)。

35、BPMS所有项目均采用(0~4的5)级评分法。

36、用BPMS量表对患者再次评定的时间间隔应为(2周—6周)。

37、某患者在BPMS某一项上得分是4分,表明其(症状严重)。

38、若患者表现为言语增多且无法打断,则在BPMS“言语”一项应给的分数是(4)分。

39、某患者在BPMS“敌意/破坏行为”项目上得分是2分,其表现是(明显急躁、易激惹)。

40、患者有不合实际的夸大观念,则在BPMS(自我评价)项目上分数增高。

41、BPMS总分在6分~10分,则患者应归类为(肯定躁狂症状)。

42、患者表现出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症状的躁狂发作,称之为(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

43、在精神科临床诊断中,躁狂发作并不包括(神经症性症状躁狂)。

44、BPMS一次评定需20分钟左右,评定的是近(7)天的情况。

45、缩小分数的分布范围而使评定的信度和效度降低的误差并不包括(逻辑误差)。

46、评定等级的划分通常都在3—7级之间,而以采用(5)个等级最为常见。

47、评定结果是否一致的符合率达75%即可,达(90%)就比较理想。

48、采用相关分析法检验多名评定者评定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达到(0.70)以上即可接受。

49、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编制者为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

50、在心理测验的分类中,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属于(个别测验)。

51、WISC-CR适用于(6岁—16岁)年龄段的人群。

52、在施测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言语与操作测验交叉进行)。

53、下列分测验中(迷津)分测验是WISC-CR中所没有的。

54、年5月30日对某一生日是年2月8日的儿童施测WISC-CR,其实际年龄是(9岁3月22天)。

55、测验日期是年5月30日,生日是年7月28日此儿童的实足年龄应是(8岁10月2天)。

56、在下列WISC-CR的分测验中,不限时间的分测验是(词汇)。

57、对于WISC-CR中有时间限制的项目,是以反应的(速度和正确性)作为评分的依据。

58、WISC-CR采用以10为平均数,以(3)为标准差的量表分。

59、WISC-CR采用以为平均数,以(15)为标准差的离差智商。

60、某一儿童WISC-CR的IQ得分为-,其智力水平(超常)。

61、在智商分级标准中,WISC-CR的边界等级是IQ在(70-79)的范围内。

62、WISC-CR的IQ值在50-69之间者,约占智力迟滞总数的(80%)。

63、重度智力迟滞的儿童的IQ得分范围在(20--34)。

64、评量个人在一般社会机会中所习得的一些知识的测验为WISC-CR中的(常识)分测验。

65、关于WISC-CR数字广度分测验,下列就法中不正确的是(是一种长时回忆的测验)。

66、在WISC-CR中,主要评量注意力与短时记忆的能力的分测验为(背数)。

67、主要测量视觉组织能力、视觉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知觉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能力的测验为WISC-CR中的(拼图)分测验。

68、在WISC-CR中,积木分测验并不能测量人的(知觉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能力)。

69、在WISC-CR中,主要测量视觉动作的协调和组织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分测验为(积木)。

70、在智力迟滞的分级标准中,“能训练”者相当于(中度智力迟滞)。

71、施测WISC-CR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测验必须一次完成)。

72、施测WISC-CR时,不该对被试者说的话有(这个测验可以看出你聪明不聪明)。

73、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也称儿童行为清单,其英文缩写为(CBCL)。

74、我国选用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是适合于(4岁-16岁)儿童的家长用表。

75、CBCL一般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和了解,填写其最近(半年)内的情况。

76、关于CBCL的评分标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第三部分评分为0—3)。

77、CBCL第三部分得分为1,就说明该儿童的行为问题(轻度或有时有)。

78、CBCL第三部分的行为问题每个年龄组都有一个正常上限分界值,其中按美国常模,4岁—5岁女孩正常上限分界值是(42分—45分)。

79、原作者把CBCL因子分的正常范围定在69至98百分位(P)之间,即T分在(55分—70分)之间,超过此值时即认为可能异常。

80、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并不包括(特质焦虑)。

81、关于CBCL实施的注意事项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BCL家长用版本必须由熟悉儿童情况的家长或老师填写)。

82、MMPI—2包括10个临床量表和7个效度量表,它们均属于(基础量表)的内容。

83、如果只是为了精神病临床诊断使用,一般可做MMPI—2的前()个题。

84、MMPI—2采用的是一致性T分记分法,但量表Mf和(Si)仍采用线性T分。

85、根据中国常模结果,MMPI—2的临床分界值是T分为(60)分。

86、MMPI—2的美国常模的分界点是(65T分)。

87、与MMPI一样,10个临床量表中有7个量表可按照项目内容分为若干亚量表,其中并不包括(量表7(Pt))。

88、总IQ值加减5是IQ总分(85%—90%)可信限水平的波动范围。

89、当总IQ值为时,则该被试者的IQ值85%—90%可信限水平便在(—)。

90、在大脑半球损害的情况下,最有可能的是(优势半球有损害,则VIQ明显低于PIQ)。

91、在大脑半球损害的情况下,最有可能的是(非优势半球有损害,则则VIQ明显高于PIQ)。

92、对于各年龄组来说,只要VIQ/PIQ之间相差(10)IQ,就达到0.05的显著水平。

93、对于45岁以上的年龄组来说,只要VIQ/PIQ之间的差异为,就达到(0.01)的显著水平。

94、如果VIQ明显大于PIQ,最有可能性的是(操作技能发展较言语技能差)。

95、如果操作技能发展较言语技能差,下列描述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PIQ>VIQ)。

96、听觉加工模式发展明显较视觉加工模式好,提示被试者具有(言语智商>操作智商)达显著水平的可能。

97、根据考夫曼强弱点的标准,韦氏量表各分测验的得分只要高于平均分(3)分以上,即可认为该测验是强点。

98、只要分测验高于平均分3分以上即认为该测验是强点,这是韦氏量表剖面图比较的(考夫曼标准)。

99、在WAIS-RC测验中,如果知识12分、领悟6分、算术16分、相似性7分、数字广度11分、词汇18分,那么这些言语分测验中只有(2)个测验是强点。

、在WAIS-RC测验中,如果知识9分、领悟7分、算术14分、相似性12分、数字广度11分、词汇10分,那么这些言语分测验中只有(1)个测验是弱点。

、在WAIS-RC测验中,如果操作分测验均分12分,图片排列14分,物体拼凑12分,那么操作测验中最多只能有(1)个测验是强点。

、在WAIS-RC测验中,如果操作分测验均分9分,图片排列7分,木块图5分,图画填充4分,物体拼凑12分,那么操作测验中强点与弱点的测验数应该是(3)个。

、韦氏智力量表V—P差异没有实际意义的四种情况,不包括(操作能力对言语能力缺陷的补偿)。

、智商不与因素分数相对应使韦氏智力量表V—P差异没有实际意义,不是因为(图画填充不属于知觉组织因素)。

、韦氏智力量表V—P差异没有实际意义可见于言语能力操作能力缺陷的补偿,因为(图画填充和图片排列)是两个常常受言语能力影响的操作测验。

、关于再测效应影响韦氏智力量表V—P差异的解释,可能是因为(再测效应的增分量操作量表比言语量表高)。

、一个月之内的再测效应在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的增分量不同,言语智商的增加量通常为3.5分,而操作量表的增加量通常为(9.5)。

、韦氏智力量表VIQ与PIQ的差异的意义是相对的,因为(正常人也可相差9分—10分,其IQ高,VIQ>PIQ)。

、IQ在80分以下时,韦氏智力量表VIQ<PIQ的差异可达(11)分以上。

、在MMPI及MMPI—2一般的解释过程中,应该首先分析的是(效度量表)。

、在MMPI—2新增的量表中,VRIN是(反向答题矛盾量表)的英文缩写。

、Fb量表之所以称为后F量表,是因为组成该量表的项目大多出现于()题之后。

、VRIN及TRIN与效度量表L、F、K不同,它们没有任何具体的项目内容含义,有些类似于MMPI中的(粗心量表)。

、在MMPI—2中,TRIN高分表明被试者不加区别地对测验项目给予(肯定回答)。

、MMPI两点编码就是(出现高峰的两个量表的数字码联合,分数高的在前面)。

、MMPI突出编码类型中分数最低的量表,要比没有进入编码的其他临床量表中分数最高者至少高出(5)T分,否则为非突出编码。

、下列因子中,不属于MMPI因子结构的是(合理化因子(L))。

、在MMPI或MMPI—2中,如果测图的整体模式呈现“左高右低”的模式,这种模式就被称为(神经症性)模式。

、在MMPI或MMPI—2中,如果测图的整体模式呈现“右高左低”的模式,这种模式就被称为(精神病性)模式。

、在对MMPI各因子分解释时,如果T分在30分以下或70分以上就属于(显著异常)。

、MMPI—2的内容量表可归为四大类,其中消极自我认识类只包括(自我低估(LSE))个内容量表。

、在MMPI或MMPI—2中,除了临床量表外,还从MMPI的项目中挖掘潜在的测量能力,这些针对性很强的特殊量表,即(附加量表)。

、已经建立了中国常模,并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附加量表并不包括(抑郁(D)量表)。

、在MMPI测图中,如果F量表十分高,L及K量表十分低,临床量表Pa,Pt,Se,Ma的分数也相当高,则有可能为(全答“肯定”)模式。

、在MMPI全答“否定”模式中,L、F、K三个效度量表分数均相当高,临床量表Hs及Hy也十分高,则有可能为(“神经症”)模式。

、在MMPI测图中,L、F、K三个效度量表分数均相当高,临床量表Hs及Hy也十分高,则有可能为(全答“否定”)模式。

、在MMPI装好模式中,L量表分很高,(F)量表则相当低。

、在MMPI测图中,如果L量表分很高,F量表相当低,则为(“装好”)模式。

、在MMPI测图中,如果K量表相当高,而L及F量表均不高,则为(自我防御)模式。

、在MMPI测图中,如果F量表相当高,而L及K量表相当低,则有可能为(症状夸大)模式。

、如果被试者常有躯体不适,并伴有抑郁情绪,则其MMPI测图可能出现(12/21)的两点编码。

、在MMPI测图中,两点编码为12/21的被试者不可能被诊断为(躁狂症)患者。

、在MMPI测图中,两点编码为13/31的被试者常常被诊断为(疑病症或癔症)患者。

、如果被试者被诊断为疑病症或癔症患者,则其在MMPI测图中可能出现(13/31)的两点编码。

、在MMPI测图中,两点编码为28/82的被试者常常被诊断为(精神病)患者。

、如果被试者被诊断为精神病患者,则其MMPI的测图可能出现(28/82)的两点编码。

、如果被试者主要表现出敏感多疑、缺乏信任、思维混乱等症状,并有偏执妄想,其MMPI测图可能出现(68/86)的两点编码。

、在MMPI测图中,如果6、8量表T分均升高,F量表T分也超过70,可以说是一个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剖面图。

、重性精神病一般会出现精神功能损害、现实认识能力下降,这往往属于MMPI因子分析中(P因子)得分高的被试者。

、MMPI测试中N因子得分高的被试者,往往没有(精神病性障碍)的特点。

、神经症患者一般表现为心身不适感和消极情绪,这往往属于MMPI因子分析中(N因子)得分高的被试者。

、在MMPI测试中,I因子得分低的被试者,往往有(性格外向)的特点。

、性格趋于内向,常伴有情绪忧郁和强迫倾向常见于MMPI因子分析结果中(I因子)得分高的被试者。

、在MMPI测试中,F因子得分高的被试者,往往有(否认可能存在的精神症状)的特点。

、在MMPI测试中,F因子得分高的被试者,一般不具备(躯体不适、抑郁情绪)的特点。

、在MMPI测试中,A因子得分高的被试者,往往具有(社会病态)的性格特点。

、在MMPI测试中,M因子得分高的被试者,往往具有(女子倾向)的特点。

、MMPI因子,M得分的解释与原量表(Mf)的解释是一致的。

、A类神经症剖面图的特点是量表1、2、3的T分均高于60分,并且(量表1和量表3的分数为最高分和次高分,且比量表2高出至少5个T分)。

、具有A类神经症剖面图的患者在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特点是(容易把心理问题转化为许多躯体不适)。

、B类神经症剖面图的特点是量表1、2、3的T分均高于60分,并且(量表1、2、3呈现依次下降式倾向)。

、具有B类神经症剖面图的患者在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特点是(有长期的过分的躯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