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露西·R小姐的案例在《癔症研究》当中记载的篇幅较短,可以说和寥寥几笔的卡塔琳娜不相上下,和其另外3个案例并不在一个数量级,有趣的是露西·R案例中弗洛伊德似乎更热衷记录对治疗自己技术的思考与革新,而不是案例本身。
01初识露西·R
露西·R小姐是一位30岁的英国女教师,起初读到“这位年轻女士以照管维也纳边缘地区一家工厂总经理的家为生”这样的表述,一度使我觉得露西·R小姐只是一名保姆,而这个职业群体似乎无法支持找像弗洛伊德一样医生看病的花费。
“烧焦的布丁味”是患者最初被发现的显著症状,一种气味和沮丧的心情同时出现,弗洛伊德当即就选择此作为分析的出发点,而这个治疗关键切入点的发现,花费了九个星期之久。
露西·R小姐开始并非弗洛伊德的病人,而是某位熟识同事转诊给他的。来时已经得知了露西·R的一系列症状。
在躯体上,通过不断的检查发现她从慢性再发化脓性鼻炎→筛骨骨疡(骨疡是指骨组织的营养障碍,以慢性炎症为起因的骨组织发生崩坏的状态。多数有化脓,大部分是由结核所引起)→嗅觉完全丧失,以至被主观嗅觉所困扰。并且伴随精力差、疲劳、头痛、胃口减少等。
鼻腔内具有触觉,但缺乏痛感,对气味的无法正常感知,这些被弗洛伊德归结于癔症方面的症状。这里,弗洛伊德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或假设,露西·R小姐的抑郁情绪来自于一种创伤,一种成为主观性嗅觉的客观经历。
随后弗洛伊德也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在长达九个星期才发现这关键的切入点,原因是露西·R小姐工作的性质、与诊所的距离、治疗的时间不固定等等。
02治疗三阶段
主观嗅觉分析的第一个阶段。用自由联想的方式,露西·R在清醒状态开始叙述“烧焦的布丁味”的第一次出现,弗洛伊德在确认患者描述时眼前出现情景后,开始发问出现病症的原因,并且得到了创伤性心理体验的关联事件。
情感冲突是“受轻蔑后露西·R离开孩子与其后悔的情绪”,这种创伤和特殊气味的连接保存下来,并形成了症状。即一种观念在意识中被压抑,并排除在联想性的矫正之外。同时生理上的疾病加剧了这个创伤,不过未能触及癔症的致病原因,弗洛伊德显然是不满意的。
主观嗅觉分析的第二个阶段。基于露西·R对孩子的强烈情感,弗洛伊德猜测“必定有其他露西·R尽力隐瞒和忘却的因素,而这点一定和家里的其他成员有关”。一个突破性且野蛮的分析出现了“露西·R爱上了房子的主人(那个总经理),想替代孩子母亲位置的欲望和害怕被他人窥探并取笑的观念之间发生冲突”。这一点居然马上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发现这一点后,露西·R通过自由联想,讲出了这些想法的由来,但抑郁的症状并没有改善。弗洛伊德通过使用水疗,缓解了这一点,并在一段时间后“烧焦的补丁味”消失了,消失并不是痊愈,而是被“雪茄的味道”所代替了,对此弗洛伊德不得不针对这种新的记忆象征开展工作。
主观嗅觉分析的第三个阶段。在按压术和自由联想工作的持续中,一次总会计师企图亲吻孩子时被孩子父亲严厉制止的情景成为新的突破口,最直接的表征就是这个让露西·R心被刺痛的情景发生在孩子父亲和祖父抽雪茄的时候。
孩子父亲的态度不仅指向总会计师,更早时则指向了另一位来访的女士。正是因为露西·R对男主人的幻想和欲望达到高峰时,男主人的怒气令露西·R产生了“自己的热情和欲望可能受到责备”的观点冲突,这可能就是一切气味的源头。
欲望与责备、雪茄味、烧焦的布丁味,形成了露西·R癔症的清晰线索,而这之后,男主人和保姆订婚,虽然仍对主人有欲望,但露西·R痊愈了,无论是癔症还是生理都得到改观。
03关于弗洛伊德治疗技术的探索
露西·R小姐在催眠术上似乎显得油盐不进,弗洛伊德甚至在开始回忆早年在南希参观、在伯恩海姆门诊中学习催眠的经历,告诉自己似乎催眠这一技术确实存在。
要不要放弃催眠?除了催眠还能用什么办法让患者进行精神的宣泄?反复权衡之后,弗洛伊德因为更加看重患者对催眠阻抗对整个治疗的负面影响,对催眠技术进行了自己的“改良”。即假设病人自己已经知道任何具有致病意义的事情,让患者自己讲出来,如果病人说想不起来生病的原因,则采用按压术(pressuretechnique),将一只手放在病人的前额,或者用两只手按住病人的头并说“你在我手的压力下会想出来的……”,以便让病人回忆起某些事情。
这种按压术在露西·R身上的成功应用,另弗洛伊德信心大增。并且这项技术在其他一些病例中得到了佐证,一些患者开始无法说出的事情,最后甚至精确说出了某个时间。从而弗洛伊德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起着重要的致病作用的经验及其所有的伴随物均正确的保存在似乎当时已遗忘的病人的记忆中——而当时他不能在头脑中回忆起来。”也就是说我们不曾遗忘任何创伤,只是我们不愿再记起。
这种以谈话为主的治疗方式正是在伊丽莎白·冯尔、露西·R等病人治疗的实践中慢慢形成的,在露西·R来治疗的年,弗洛伊德在“观察和解释、不受催眠的自由联想、重新经历创伤”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精神分析技术的雏形。而对病人自由联想进行客观、怀疑的解释,为悬浮注意(evenlyhovering)技术奠定了基础,患者、分析家无意识与无意识的交流,分析学家用他的“第三只耳朵”听见了日常生活中未被听见的意思。
04讨论
露西·R的癔症和其他症状并不严重,但弗洛伊德依然强调了其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发现:
1.癔症的起因:自我和某些代表自我的观念之间发展为不相容性,由于癔症防御方法的存在,精神上的兴奋转换为躯体上的症状,从而对不相容观念进行压抑。这里强调了形成癔症的两个主要方式:压抑和转换。
2.癔症的机制:一方面象征道德上的怯懦行为,另一方面象征由自我支配的一种防御措施。这里强调了创伤的形成在于不相容观念作用于自我的瞬间,而观念将会被压抑进个体的无意识中。
3.获得性癔症:无明显遗传因素的人,可以通过后天经历,获得一个癔症。而获得性癔症患者是由于上述两种起因和机制,对自我意识进行了一种故意的分裂,病人想要驱赶这一被压抑的好像未曾出现的观念。最早的创伤性观念被压抑之后,可能因为某些情景被转换多次,就如同露西·R将主人发怒的创伤,转换为雪茄味,后来又转换为布丁味。
05结语
整个案例中,露西·R小姐没有很深的痛苦程度,整个治疗也显得冷静、客观、表达准确,甚至在康复后的对话颇有自我分析的意味。弗洛伊德是个雪茄爱好者,分析时也经常在抽,露西·R对雪茄味的描述,是否存在着对分析家的转移?弗洛伊德也没有讨论。
露西·R小姐的案例,被弗洛伊德称作是“完成工作后,突然康复”,语气之中感觉有些意外。当然,也许是一次大胆的野蛮分析——“性”的问题浮出水面,精神分析的大门又被推开的一点。同时也让我想到霍大同老师提到的一句话“梦没有好坏,理解之后就明白这个欲望了,这个时候这个欲望就掉下去了。”
参考文献:
布洛伊尔,弗洛伊德,车文博主编,癔症研究,九州出版社,
彼得?盖伊,弗洛伊德传,商务印书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