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闇与幽光对弗洛伊德释梦的理论解读 [复制链接]

1#

原初与继发压抑

之前的描述一定在某种程度令读者眼花缭乱,但这不全是我的问题,尽管我也反复问自己究竟有没有接近弗洛伊德的愿意?究竟有没有恰当的表达出来?对于梦这一晦涩深奥的东西,我只能遵从弗洛伊德的建议,将其拆分,大致描述各个顺序过程,再试着组合起来。还要提醒读者们,绝不能真的认为梦过程有固定顺序。为了说明释梦理论在精神分析中的基石地位,我也不厌其烦的把梦和异常心理综合加以考虑,关于这点,弗洛伊德自己也抱怨,他的目的本来是从梦出发再到神经症心理学,但实际工作又不得不把两者杂糅在一起。要我说,这既是弗洛伊德的谦虚之处,也是伟大之处,他总是擅长在不同事物、不同意见间寻找共同点,从而丰富自己的理论。

读者们可以参阅《梦的解析》第一章导论部分,里面罗列了历史上对梦的观点,可谓五花八门又尖锐对立。事实上,经过对诸多梦的议题进行逐一分析后,弗洛伊德承认,大部分的观点都反映了梦这张复杂大网的一部分真相,所以是有一定道理的。唯有两个观点要坚决反对:其一,认为做梦毫无意义,其二,认为做梦仅仅是一种躯体过程。为了方便读者,我将这些历史观点和弗洛伊德的评论列举如下:

1、在显梦内容中发现的隐藏梦念,以及它们和白天清醒生活的直接关联,证实了“梦是清醒生活的一种延续”的说法。

2、对梦念的分析显示,梦关心的都是对我们很重要、也格外感兴趣的事情。

3、认为梦只会捡起前一天留下来的不起眼的事件也不无道理,这是直接观察显梦的结果。为了化解与前一观点的矛盾,弗洛伊德认为,显梦是隐藏梦念伪装后的产物,在伪装过程中,重要且关心的事物被移置替换为近期发生的不起眼、无关紧要的事物,因为后者与游离于现存思想链条,不被清醒思维看重,正好能被隐藏梦念利用:于是重要但是粗鄙、不道德的内容,将它们的能量强度转移到不起眼和无害的材料上,通过扶持代理人的方式逃脱了稽查。

4、梦能够增强我们的记忆,并能够支配童年期的材料,这一事实已成为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石之一。童年记忆,特别是起源于婴儿期的愿望,是梦的形成的不可或缺的驱动力,只有找出了那个被深深埋藏的童年愿望,才算是比较深入的分析了梦。

5、睡眠中来自外部的感觉刺激可以生成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弗洛伊德强调,感觉刺激和梦的愿望的关系,就像素材和主旨的关系,它们和日间残留经验具有同等地位。梦对外部感觉刺激的反应是戏剧性和幻觉性的,这也无需否认。原因在于,梦要把这些刺激诠释为一个符合主体经验的合理故事,从而避免刺激干扰睡眠。

6、绝大多数梦都是感性的,有人认为这是睡眠时感官的主观兴奋导致的,弗洛伊德承认这一现象,但解释说这是由于支配梦的活跃记忆,一路退回最初形式所造成的知觉兴奋。

7、身体内部刺激在梦的形成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也只是相对次要的位置。诸如口渴,尿急、饥饿、性欲、疼痛等,都会被演绎为相对逻辑的剧情,梦也会活用跌落、漂浮、受禁等感觉,仿佛它们是范文模板一样,在不同种族、民族、年龄的人群中,我们都发现了这类典型的梦。

8、参照现实时间,梦的过程迅速而转瞬即逝,但就梦者的主观时间而言往往进行了很久,无论是记得的内容还是分析出来的内容都非常丰富。对此应解释为,这些内容是已经精心准备好的,后来才被意识知觉。梦的前期工作往往漫长而曲折,甚至在白天就开始预备了,弗洛伊德觉得有些复杂的梦可能需要准备一整天甚至更多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如果梦巧妙的套用了心灵世界中现存的结构,它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呈现非常丰富的素材,这可以比拟为电子文件的解压缩。

9、人们对梦的回忆是扭曲又残缺不全的,属实但并不妨碍我们的解析,因为梦的伪装贯穿全程,记忆的扭曲不过是最表面的一层罢了。只要我们像尽忠职守的警探一样不轻视任何细节、不放过任何疑点,再巧妙运用一些手段,相信再多的伪装也会露出破绽。

10、弗洛伊德认为自己调节了历史上看似水火不容的争论:心灵是否在夜晚也睡着了?以及是否和白天一样具备完整的功能?他说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又都不够完全。梦发生在睡眠中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分析工作已经从隐藏梦念中发现了和白天一样的高度复杂的理智活动,且这些活动似乎动用了大部分精神资源。分析能发现它们和白天思想的密切联系,也就不能否认:梦念形成始于白天,梦是白天思想的延续。于是这表明心灵在夜晚也能行使其功能。但我们也考虑过极端的情况,即睡眠时心灵和白天一样完全运转,将不会产生任何梦,可严谨的实验证明任谁都会做梦,所以又必须假定,心灵有类似睡眠的状态。所以认为“梦是部分的睡眠”也是有道理的,可这种睡眠绝非固有精神结构的解体,而是白天占据支配地位的目的性思维被调整为专注睡眠的愿望。心灵必须撤回对白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