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在本案例中,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
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2.消除或减轻该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3.从该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看,确定的咨询目标都是可行的。4.改变该求助者错误的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5.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
6.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该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该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在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十七、如何整合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1、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咨询目标视为从一般、普遍、宏观、远期的目标到特殊、具体、微观、近期的目标这样一个连续体,这样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2、实现这两种有典型意义的目标的统一,是心理咨询卓有成效的基本特点之一。3、从大目标着眼,从小目标着手,是辩证处理这两种目标关系的准则。4、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十八、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
1、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目标。
2、行为主义者认为,咨询目标应该以行为名称来描述,这些行为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3、精神分析学派的目标是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4、完形学派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5、理性情绪学派的目标在于消除求助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帮助他们更能容忍与更能过有理性的生活。6、交互分析学派希望帮助求助者能有脚本自由、策略自由,成为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到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帮助他们检验早年的决定,并能在觉察的基础上作新的决定。7、现实治疗学派强调引导求助者学习真实与负责任的行为,发展一种成功的统整感。帮助他们对行为作价值评估,并决定改变的计划。十九、针对求助者的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中的内容。
咨询活动是由一连串有序的步骤组成的一个过程。基本的咨询阶段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澄清问题、确立目标、制订方案、实施行动、检查反馈、结束巩固等。
咨询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咨询阶段;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
。⑴诊断阶段。此阶段的内容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⑵咨询阶段。这是心理咨询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⑶巩固阶段。这一阶段是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这里的结束有两种,一种是一次咨询的结束,另一种是整个咨询的结束。
二十、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二十一、咨询方案包括哪些内容?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应该符合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6、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7、其它问题及有关说明:有特殊情况,应具体说明。商定的心理咨询方案不是不变的,他可以随着咨询的进程而有所调整。二十二、作为咨询师,如何向该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1.求助者的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作业。2.求助者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3.求助者的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4.(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5.(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6.(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二十三、心里咨询过程中使用倾听技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⑴倾听时咨询师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评判。⑵倾听不仅用耳,更要用心。⑶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细心地注意求助者的言行,注意对方如何表达问题,如何谈论自己及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遇问题做出反应。⑷不仅在于听,还要有参与。⑸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急于下结论,轻视求助者的问题,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不适当地运用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二十四、使用面质技术目的面质是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矛盾: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面质目的包括:(1)了解内外世界:协助求者促进对自己感受、信念、行为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2)放下防卫心理:激励求助者放下防卫、掩饰心理来面对现实,产生建设性活动。(3)实现自我统一:促进求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我相互一致。(4)利用优势资源:使求助者明了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5)使用应对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作面质。二十五、面质的定义、矛盾、注意事项1、定义: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2、矛盾: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3、注意以下几点:要有事实根据;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攻击;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可用尝试性面质;正如Egan(艾根)所说,没有支持的面质会发生灾害,而没有面质的支持则是贫血的。二十六、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和原因。1、阻抗的表现形式有:讲话程度上的阻抗;讲话内容上的阻抗;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咨询关系上的阻抗;2、来自求助者的阻力主要原因有三个:①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②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有获益。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③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来自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二十七、应付阻抗的要点1、解除戒备心理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二十八、沉默的类型与沉默的处理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沉默的处理:咨询师应通过观察、练习、思考来改进,熟能生巧。咨询师沉默出现时,要保持镇静,给求助者一种不慌不乱、沉着冷静的印象,则会给求助者一种可信、充满信心和力量的感觉。如果求助者的沉默是由于思考问题所引起的,咨询师最好等待,同时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