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理证与求助者有关的多话类型,记下来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http://www.gs218.com/

宣泄型

这类求助者只是为了宜泄一时的剧烈情绪,他们急需一个宣泄的对象,在倾诉时往往犹如倾盆大雨、排山倒海,喜怒哀乐都会表现出来。对此类求助者,咨询师只需认真、关切地倾听即可。待求助者宣泄后,一般都会雨过天晴,心平气和下来。

倾吐型

此类求助者与宣泄者有些相仿,日常生活中他们多有不快而又缺乏倾吐的对象。由于咨询师的热情、耐心、尊重,使其备受感动,倾吐的闸门一开,便一发不可收拾,把多年来积压的大大小小的不满、烦恼、伤心都通通讲了出来。

癔症型

此类求助者在讲话时眉飞色舞,表情丰富,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所述内容多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但仔细分析,却都富有夸大色彩,而且并无多少急迫或困扰的问题,求助者似乎也没有什么需要咨询师予以帮助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寻求注意和赞美。

表现型

与癔症型有些类似,此类求助者总是滔滔不绝地发表意见,乃至对心理咨询及心理咨询师品头论足,但很少谈论自己,即使谈论自己也是讲些自己的特长没有得到欣赏或重用等方面。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并不在意咨询师说什么,他们咨询的目的往往是发表意见,进行评论。

表白型

此类求助者知道自己正面临某方面的问题,然而,面谈时,他们一味地谈论别人的不是,人际关系不和是因为别人太霸道、太小气、太不够朋友;考试成绩不好是因为老师教得太差,考题出得太偏,老师评分不公正,等等。总之全是别人的过错。他们来咨询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问题,有问题也是到人的问题。

掩饰型

这类情况需要咨询师细心观察。有些求助者不停地讲话只是为了掩盖他们被人真正了解的恐惧:他们一直在抢占讲话的机会,为了说话而说话,内心却害怕与咨询师正面交锋,害怕咨询师的发问,害怕沉默给自己带来的压迫及可能会泄露自己内心的恐慌不安。他们健谈正是内心焦虑的反映。

外向型

有些求助者性格外向,活泼健谈,好交朋友,尤其是在遇到一位比较喜欢的、注意倾听的咨询师时,更是天南海北,无所不谈。伪若咨询师不善把握或亦喜欢这样时,往往使咨询事倍功半。

——引自《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部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