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零middot贰拾柒 [复制链接]

1#
.《人对抗自己》卡尔·门林格尔著我原以为这就是本讲自杀的书,毕竟它副标题是自杀心理研究,我没想到这本质是本精神分析代表作。内容上并不纯粹是讲自杀的,因为作者对自杀的理解还包括了一些慢性疾病、意外事故之类,在本质上把自杀看作是对自己的敌意,这种敌意主要产生于对他人的敌意(比如说对兄弟姐妹的嫉妒、对父母的怨恨)受到良心的谴责,压抑下去转变为了对自己的伤害,而精神分析所做的就是揭示背后这个过程和精神上真正的病因,帮助患者重建自我,是谜之很健康心理学的一本书。虽然作者反复强调了并不是要否认外科手术之类的作用,但是我读下来真的很怀疑在分析病例的时候是不是过度强调了心理因素、夸大了患者的症状,不过早期心理学的书感觉似乎都挺玄乎的,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里描写的癔症病人也相当神奇,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整体上这本书的思路了解一下还是很不错的,对精神分析在自我毁灭倾向这一块的理解与应用提供了很全面细致的阐述,以及最后,门林格尔回到了精神分析最初的目的,也是所有治疗最初的目的,希望人们活得更好,更好地面对自己面对世界,并由此上升到了对战争的批判,就很难得!.《儿童与青少年临床心理学》A·卡尔著好无敌正经的一本书,详细介绍了为儿童做心理治疗的过程(甚至教你怎么写报告、和介绍人联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等等细节),然后对从儿童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逐个进行系统介绍,包括了诊断、流行病学、不同理论出发的病因、评估手段、举出具体案例从易感因素保护因素维持因素促发因素四个方面进行问题架构,最后给出治疗和预防手段,就专业味很重,读起来也挺枯燥的。一千多页读下来对我来说是收获还挺大的,知道了容易气质困难气质、四种教养方式、三角关系之类零零散散但还挺经典的专业知识,对儿童的哪些行为可以作为临床症状进行治疗也有了比较科学的了解,然后纠正了对特定的症状本来的一些可能有点片面的观点,基本上还是专业知识上的提升吧,所以我不太推荐一般人读这本书,对想做儿童与青少年临床心理学方面工作的人这本可能是必读书级别了,但其他人就真的不必了!又厚又无聊的。唉,不过话说回来,我真的很怀疑如果是父母或者家庭本身存在问题,这真的能治吗?毕竟治疗的前提是治疗的意愿,但很多情况下父母并没有为了孩子而改变自己的积极意愿,而家庭因素在儿童的问题结构中又占据着相当的地位。.《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陈子衿著无语子,高中水平流水账记事,这个作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所有的记事都停留在浅层面,明明是很好的经历但作者没有深入去思考,写大家庭里的冲突和矛盾也完全写不出张力。简而言之,作者是为了写而写,并没有努力去发掘现实背后更深层次的本质和感情。我是挺奇怪的,癌这种病势必会促使人去面对生与死、面对人生的意义这类沉重的问题,为什么作者都淋巴癌四期了还活得那么疏离,表达出来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情感,而看不到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同样的题材我还是更推荐《当呼吸化为空气》,比这本书不知道高多少个层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