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冠疫苗接种后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1#

接种完成后,需现场留观30分钟,接种当日注射部位保持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适当安排休息。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尽量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

新型冠状病*疫苗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间隔2至4周,接种人员应记住第一针接种日期,并按时接种第二针。

一些常见问题1.接种新冠病*疫苗后不用再戴口罩吗?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在流行期间还会有较少部分已接种的人可能发病。另外一方面,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依然容易传播。因此,接种疫苗后还是应该继续佩戴口罩,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场所等;其他防护措施如手卫生、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也需要继续保持。2.一般反应不需要处理可自行恢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疫苗与其他任何灭活疫苗类似,一般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部分人在接种疫苗后12至24小时左右,接种部位出现红肿浸润并有轻度肿胀和疼痛,全身反应表现有发热,多数为低热(38℃以下),部分人在发热同时伴有头疼、乏力和周身不适,个别人可伴有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反应通常在2至3天内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只是在此期间注意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对较重的全身反应可采取对症治疗。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情形?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英文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又称疑似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种情形:疫苗不良反应、疫苗质量问题相关反应、接种差错相关反应、心因性反应、偶合症(偶合反应)。

(1)什么叫疫苗不良反应?

疫苗不良反应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主要指受种者发生的一过性、轻微的机体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烧、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罕见发生,如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2)什么是心因性反应?心因性反应指在接种疫苗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压力、焦虑等所致,无器质性损害,与疫苗无关。有的是“晕针”样表现,有的是“癔症”样表现。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时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3)偶合反应是怎么回事?偶合症(偶合反应)是指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正好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疫苗接种后巧合发病。因此,偶合症(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与疫苗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后的偶合症有时不能立即做出判断,需要及时报告,也需要疾控等机构进行调查、调查诊断专家组做出诊断。4.哪些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般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偶合反应)、心因性反应。5.问:接种新型冠状病*疫苗后如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怎么报告?答:根据既往的经验,一般接种疫苗后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出现,请及时告知接种点医生。现场有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处置。6.问:接种新型冠状病*疫苗后多久可以产生抗体?答:临床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第一剂后7天普遍开始产生抗体,14-28天抗体阳性率约60%-90%;接种第二剂28天后抗体阳性率均达90%以上,并形成免疫保护。7.问:接种新型冠状病*疫苗后是否就不会得病?答:本次接种的新冠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揭盲结果综合显示,疫苗接种后均产生高滴度免疫应答,中和抗体阳转率达90%以上。在全球多个国家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疫苗有效性进一步得到验证。但需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者仍然发病,与疫苗本身特性和受种者个人体质均有关。

来源/贵阳市疾控中心免规科编辑/周楚琪

责编/王营审核/王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