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持续高热伴意识障碍,你能想到这个病吗 [复制链接]

1#

当心了,目前这个疾病高发。

整理

兰蕙

来源

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亲们,请留意病史,需要答题哦!

病史简介

文献报道有4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起病时均有发热,多为持续性不规则高热,体温高峰在38~39.5℃,持续4~7d,同时伴有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均没有明显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咯痰、气促、咽痛等)。

查体:神经系统方面,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级神经功能减退、表情淡漠、不能应答,所有患者入院均有较严重的意识障碍(GCS6~10分),另外还有视幻觉(例1)、四肢瘫痪(例4)、四肢腱反射消失(例4),见表1。

辅助检查:4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4例患者均存在低钠血症,血钠~mmol/L。转氨酶升高见于2例患者,均超过正常值3倍。

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及MRI检查,均无发现明显异常。其中一名患者(例4)合并四肢软瘫行肌电图检查,结果提示四肢神经周围性损害广泛脱髓鞘病变。

当然,小编隐去了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检验结果。假设,这是您刚接诊的患者(当前季节),现在请您根据病例特点,以及当前急重症的常见病,预测诊断结果。不容否认,临床上我们只能考虑到该病例可能的诊断,才能去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予以鉴别。

先选好答案,再往下看哦!

小编现在可以把表1给大家看了。因为,表1里面有一项确诊性的检查报告。

表1:患者基本特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大家在表1里面会看到“登革热”三个字。那么,现在来说说登革热特异性检查方面:

在血清样本中,3例患者均发现血清IgM、NS1阳性或者经PCR检测出登革热RNA,1例患者因为入院时距离发病时间长(超过3周),故仅有IgG阳性(例3)。

脑脊液常规检查中,1例登革热脑病患者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例4),后证实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其余3例患者细胞数及生化结果、病原学检查均无异常。所有脑脊液标本中登革热抗体、抗原均为阴性,PCR亦无检测出登革热RNA。

通常登革热脑病的诊断都十分困难

目前没有国际统一的诊断标准,而辅助检查亦不能提供太多帮助。脑脊液的检查,包括蛋白、糖氯、细胞数等通常都是正常的,而在脑脊液中检测到登革热相关抗体的几率也非常低。

因此,该类病人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到登革热,以下4个特征有助于诊断登革热:

1.发热、皮疹等基本登革热症状;

2.出血体征;

3.血小板降低(≤×10^9/L);病*分离和血清学检测阳性;

4.恢复期的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下降至少20%。

登革热怎么治疗?

这一部分,其实更加需要请教接诊过登革热患者的医生,希望您能说说相关的临床经验和治疗体会。

那么,根据文献报道:目前登革热的主要治疗策略为补液等支持治疗和降温等对症治疗手段,尚无针对登革热病*的药物或病原治疗策略。因此,只能注重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

今天的病例为什么是“登革热脑病”,而不是其他?

目前登革热高发,需予以警惕。

近日,浙江省卫计委通报了杭州的登革热最新病例情况,截至年8月28日24时,杭州市累计发现登革热本地现症病例例,无危重病例,无死亡病例。病例具体分布为:杭州市拱墅区46例,下城区29例,西湖区13例,上城区13例,滨江区2例,余杭区1例。目前已有32名患者经治疗康复。

图片来自网络

不久前,本频道针对登革热疫情,做过专题报道。

您还记得TA吗?

提到登革热,不得不说一下“伊蚊”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已知的有12种伊蚊,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白纹伊蚊性情“凶猛”,咬人厉害,擅于飞翔,行动敏捷,故又被形象地称为“亚洲虎蚊”。

预防登革热从“灭蚊”开始!

于是,首当其冲的是“防蚊”、“灭蚊”的工作,尤其是在登革热暴发流行区域:广东、云南、浙江、广西、福建省(自治区)等东南沿海和边境省份。但是,没想到的是,这次“灭蚊”的举动居然这么大。为了灭蚊,减少蚊虫传播的疾病,浙江着手打造“无蚊村”。

图片来自网络

再次重申,登革热的这些临床特点需要谨记。

登革热的潜伏期3~14d,通常为4~7d。首发症状多为发热,此外的常见临床表现有皮疹、头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肌肉和关节痛等,严重者可出现出血或休克,甚至死亡。

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可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急性发热期: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一般持续2~7天。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表现为四肢可见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

极期:通常出现在病程的第3~8天,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患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

恢复期: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