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来 [复制链接]

1#

“听起来好像很奇怪,在战场上,你和你旁边的那个人,确实会发展出深刻的情感联系。生命要依靠他来保全,如果他让你失望了,那么你非死即残。错的是你,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他的身上,所以,战友间的信任关系是极其紧密的,可以这样说,它比其他任何关系都紧密,除非是父母和孩子。你的命在他手里,你把你最重要的东西——生命托付给了他。”

“只有真正上过战场的人,才能理解战友之间的兄弟情有多么深厚,只有老兵才能理解战斗的亢奋和失去亲如家人的兄弟有多么痛苦。”

“我们当中很少有人能长久的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理解我们自身和这颗旋转着的星球。人在战场上就是这样,刚踏上战场之际,战神让我们迷茫,离开战场的时候,他又让我们遗忘。”

在战场上,战斗人员的情绪转变经历五个阶段:紧张、投入、兴奋、愧疚、合理化与接纳。在紧张阶段,新兵有两大恐惧:1、我能好好表现吗?我会露怯吗?我会是个胆小*吗?我能完成任务吗?这很可能是他最害怕的。2、我们能活着回来吗?我会受伤吗?心理学研究表明,士兵极度害怕令战友失望。由于未能全力照应与自己关系紧密的战友而引发的愧疚和心理创伤是极为深刻而强烈的。

战斗亢奋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要当心战斗成瘾的危险。战场上当士兵在中远距离战斗时,这种亢奋要强烈的多。在战斗中,士兵常常会感到情绪在兴奋与难过之间交替进行。要知道这种交织矛盾的心理感受并不意味着自己不正常,只是在不寻常的战斗情境下的正常反应。

边防的日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训练是在靶场上从固定距离打环形靶,而现代*事训练,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即让士兵建立开枪射击的行为模式,这样的训练会尽可能模拟实战环境。在训练中,士兵会配带全套战斗装备。从散兵坑内向前方不时显现的人形目标射击,一旦士兵击中目标,敌人就会立即倒下,于是士兵即刻就能知道结果。根据击中的数量,还能获得各种奖励。接受二战时期传统训练的士兵遇到接受现代条件反射训练的士兵,他们的战斗力会显得极为低下。这也说明了实战训练的重要性。战斗经验还能帮助*人减轻对伤亡的恐惧。

当战斗来激烈程度到达峰值时时,对于经过良好条件反射训练的现代士兵来说,他们的战斗一般都是反射性的,无需思考,好像是自己变成了武器。在给枪支上膛、打开保险,相对复杂的操作一结束,扣动扳机就在瞬间完成。如果士兵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战斗任务,那么他可能会让情绪固着在自己的无能上,形成心理创伤。

从战斗精神创伤中复原的必经之路是合理化和接纳。这一持续终身的自我发掘过程就发生在老兵们阅读和写作此类个人体验的时候。这样的阅读和写作是治愈创伤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如果合理化失败,就会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

对于战斗应激应采取就近治疗或前线治疗和建立预期两大原则。尽可能靠近前线处理精神损伤,通常在敌*炮火的射程范围以内。指挥官与医护人员要经常与遭受精神损伤的士兵交流沟通,建立尽快归队战斗的预期。

“我们的心智可以使人表现出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症状,更糟的是士兵的创伤埋藏得很深,症状下面有症状,再往下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很多国家用金钱、生产或伤亡数字来估算战争的代价,*事机构也很少用个体的痛苦程度来衡量这一代价,从人的角度来说,精神崩溃一直都是战争最大的代价之一。”

精神创伤的临床表现包括:1、心理疲劳2、精神错乱3、转换性癔症4、焦虑症5、强迫症6、各种人格障碍。

心理疲劳,是精神减员最早期的表现之一,表现为社交减少、急躁易怒、对任何活动都提不起兴趣,竭力躲避任何需要付出身心努力的事情,有时士兵会在短期内出现强烈的焦虑和恐惧以及身体症状,比如对声音过度敏感、多汗和心跳加速。精神错乱,一般来说,这样的士兵不知道自己是谁,身处何处,无法根据环境信息做出恰当的行动。从精神上脱离了自己所在的空间,胡言乱语、情绪剧烈波动,他们也可能会开玩笑、扮丑或者用荒唐可笑的方式来缓解恐惧。转换性癔症,可以发生在战斗期间,也可以发生在战斗结束的数年后。患有转换性癔症的士兵,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根本无法作战。他们经常会在战场上漫无目的地晃来晃去,对显而易见的危险不管不顾,失去大部分记忆,时常会引发惊厥。焦虑的特征是感觉疲惫紧张,而且这种疲惫紧张无法通过睡眠和休息得到缓解,让人无法保持专注,时常会被噩梦惊醒,或者被恐惧纠缠,害怕失败,胆小,时常会引发气短、虚弱、疼痛、视物模糊、眩晕、血管收缩异常和昏厥。焦虑问题的另一个症状是情绪性高血压,症状发作时士兵的血压会剧烈升高,同时伴有多汗、紧张等表现。强迫与冲动,有强迫问题的士兵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病态的,而且自己的恐惧是自寻烦恼。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无法控制震颤、心悸、口吃、抽搐等症状。人格障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强迫型,过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