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负暄我的游思集 [复制链接]

1#

作者:负暄/图片提供:负暄/白泉山书院让读写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多次搬家,五味杂陈,总要狠下心来一次断舍离。唯有一个蓝皮笔记本,一直保存在身边。那是一个普通的笔记本,翻开里边,它与普通笔记本不同的是,它是一本“书”,一本手抄本的泰戈尔的《游思集》。

想读书的年龄,却读不到书。那时我最羡慕的工作就是能在新华书店里卖书。俯首抬头全是书,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且不用花一分钱。

一个人在家,能有书陪伴,即是一种幸福。邻居家是知识分子,订阅的杂志掐指算着日子我总是先睹为快。《山西青年》、《大众电影》等。散发着墨香的书捧在手里,眼睛贪婪地黏在文字上,手指尽量缓慢地一页页翻阅着,可薄薄的几页,紧仔细着看,包括广告、目录等无关紧要的文字,还是看到了最后一页……

为了读书我绞尽脑汁,甚至还有点“不择手段”。小兰是来给姐姐看孩子的保姆,认识她就是因为她姐姐家有一书柜的书。每次去她家,我都是沾沾自喜、迫不及待直奔书柜,我站在书柜前的样子估计贪婪的可怕,小兰就会害怕地催促:“快点看,我姐夫快下班了。”而我面对那么多的书总是心猿意马,翻翻《朝花夕拾》,看看《茶花女》,觉得哪本书都舍不得放下。后来我就和小兰商量借一本回家看,并发誓第二天一定还回来,决不食言。小兰被我喜欢书的痴迷劲儿感动了,她决定冒一次险来成全我。尽管书柜上写着小字条:书与老婆概不外借。回到家,我如饥似渴一头扎进书里,废寝忘食,读得如痴如醉,一晚上看一本书,第二天眼睛红巴巴做贼似的悄悄把书还回去,在书柜的第几行,左右挨着什么书,必须记得清楚没有一点破绽。就这样偷偷摸摸我读了《莫泊桑小说选》《简爱》《郁达夫散文集》,尽管有时也许是因为时间紧抑或是水平不够,对书中内容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但这并不影响我阅读的快乐。然而好景不长,小兰的姐夫有次中途回家取东西最终发现了我这个“偷书贼”。她姐夫竟然一点也没有怜恤我这个“窃书贼”,一把大锁锁住了书房门。一段幸福的阅读时光就这样画上了一个不甚完美的结尾。

一次偶然的机缘,认识了一位在西安地质学院读书的笔友。志趣相投书信往来均离不开读书的话题。一次他在信里向我介绍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还摘抄了泰戈尔的许多经典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我暂时忘记了我自己,所以我来了……但请你抬起你的眼睛,让我看你的眼睛是否还残留着往日的影子,象天边那片被夺去了雨珠的苍白色的云……”这些长短不一、温婉精美的语句就像羽毛划过心房,我深深喜欢上了泰戈尔。可遗憾的是我却读不到他的作品。笔友古道热肠,他从大学图书馆借了一本泰戈尔的《游思集》,从遥远的西安给我寄来,并嘱咐我尽快阅读,然后寄回。

那是一本绿皮小书,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汤永宽翻译的书籍,全书67页,字。在春天的下午,阳光温暖安静,我手捧着我心仪已久的书,耳热心跳地坐在窗前,手指轻轻滑过扉页,细闻字里行间的墨香,我依稀看见泰戈尔老人那双闪着智慧光芒的眼睛,透过岁月的缝隙亲切地凝视着我。就在那一瞬间时,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何不把书抄下来,然后慢慢品读。我的心情因着自己这一伟大的想法显得异常激动,忙找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端坐在桌前,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抄书旅程。等一切付诸于行动才知道看起来薄薄的一本书,抄起来并非易事。但决心已定绝不放弃。字迹时而龙飞凤舞时而春蚓秋蛇;抄着抄着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抄着抄着竟然忘记了黑夜白天,父亲要去上班,我还以为他在发癔症。拉开窗帘,天已大亮,一片朝霞映红了窗户。最可气的是抄串行。好容易要翻篇了,才发现抄错了,撕了再重抄。手指头都抄肿了。通过抄书我深深体验了一把远古时代人民手抄书谏韦编三绝的伟大与辛劳。我昼夜不停地整整抄了七天七夜,一本字的《游思集》终于被我复制成了两本。虽然是手抄本,但它对于我比原版的更珍贵。

时过境迁,如今那种如饥似渴般读书的热忱已然减退。更不要说抄书,字儿都很少写了。每当面对我这本特殊的“书”,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呆,想起年轻时的自己是那样的勤奋,那样的执着,也会想起那个千里迢迢寄书给我的笔友。现在的我尽情享受着物质生活带来的便利,却变得懒惰消沉,曾经的激情与执着怎么也找不回来了。于是就把这本蓝色的手抄“书”放在床头,想让它时刻鞭挞着我,提醒着我不能忘记了初心,忘记了人生最大乐事——莫如读书!

文字编辑:韩雪峰

美术编辑:祁晓东

图片提供:负暄

白泉山书院专注原创文学交流和英语学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