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主任,我最近又有些事情想不好了。”
今天上午,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主任医师高静芳刚开诊不久,就听到了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发现说话的正是她多年的老患者江奶奶。江奶奶这是又遇到什么麻烦了?
突然无法开口说话也动不了
江奶奶今年80余岁,看上去分外有精神气,然而,她一直有个难言之隐:自己有病,而且已经30多年了,每次犯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失语或失听,甚至整个人都动不了,根本干不了活。
江奶奶年轻的时候,是剧团的当家小生。
30多年前,江奶奶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面临转行,一下子从“名角”的鲜花掌声中抽身,回归到单调乏味的家庭生活,做一个平凡的人,她显得很难适应。
后来,江奶奶凭借着努力,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了珠宝鉴定行业中,做了一名珠宝鉴定师,主要从事珠宝鉴定及销售。
尽管家里的经济条件慢慢变好了,但是这一角色转换带来的失落感,一直悄悄影响着她。
十六七年前的一天,江奶奶发现自己说不上话来,而且腿也动不了了。
江奶奶的家里人都吓坏了,以为是得了什么大毛病,医院检查,却都找不到原因,最后带着江奶奶来到了医院。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江奶奶,当时她坐在轮椅上,被家人推着进来。”高静芳说,“后来,经过我开导,她不但开口说了话,而且还自己站起来走出了诊室。”
高静芳正在给患者看病
高主任表示,实际上,江奶奶得的是癔症(转换障碍)。
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多见于平素聪慧、情感较常人丰富,但也有点自我中心的女性,有不少人是在年轻时发病的。
总因小事情而纠结烦恼
后来,每次江奶奶因为一些小事情而纠结烦恼,就会诱发身体上的不适,比如喉咙哑了、吃不下饭了、耳朵听不到了、腿不会动了……但都在高静芳的开导下,又恢复正常。
渐渐地,江奶奶犯病的次数慢慢变少,或者一有犯病的迹象,她就会提前到高静芳处就诊。
这些年来,江奶奶的珠宝鉴定在业界颇有名气。她每年都会南下去做生意,短短几天,就能销售上千万的珠宝,赚个几百万。
但是,这几年,为了照顾和陪伴体弱的丈夫,她没有出门做珠宝鉴定。
春节前,江奶奶得知家中一个晚辈经济拮据,她打算再出山一次来帮衬一下。于是,江奶奶便带上70多岁的徒弟,再次南下做了上千万的生意,解决家庭经济燃眉之急。
这本是一件助人的善举,但她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感恩。因此,江奶奶又陷入了纠结中,转眼间这一纠结就纠结到了年后。
眼看着自己就要陷入死循环,今天上午,江奶奶赶紧到了高静芳处寻求帮助。
所幸,最后经过高主任的开导,江奶奶终于想通了,不再去纠结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也避免了再一次发病。
表演型人格人群要谨防癔症
高静芳告诉记者,癔症患者一般都有鲜明的个性,他们往往是表演型人格,主要有情感丰富、暗示性强、自我为中心等特点。
这样的人,一般聪明伶俐、要求上进、追求完美,身处“C位”才有满足感,一旦遇到心事化解不开,就容易出现躯体或精神问题。
网络图,图文无关
高静芳曾遇到一名57岁、对腰围有执念的女患者,其他地方胖没有关系,但是腰一定要细,她给自己的目标是“腰围一辈子一尺八”。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位女患者的腰围还是增长了,为此,她尝试了无数种方法,甚至在就诊前已经整整经历了10次抽脂手术。
所幸,最后在高静芳的开导下,她放弃了一尺八的执念,改为了“腰围在一尺六到两尺之间”。
网络图,图文无关
还有一名13岁的初中生,每年经常有段时间会“失明”,然而做检查并没有发现问题,也到了不少地方就诊,但都没什么效果。
最后,高静芳主任发现男孩每次“看不见”的时候,都是在考试前夕,而这一切和他过于追求成绩以及父母过于注重成绩有关。
网络图,图文无关
“表演型人格的人是癔症的高危人群,因此要在平时积极调节好心态,遇到问题学会表达和交流,凡事要想得开。”高静芳提醒,“同样,癔症患者平时也要学会在心理上积极调整,防止再次发病。”
来源:青年时报时报记者潘洁通讯员于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