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理读书会第二十六章幼儿性欲 [复制链接]

1#
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740834.html

  显而易见,致力于对成人的特征与反应做出解释的学者们,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个体祖先的远古阶段;也就是说,过多地强调了远古期对遗传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个体的发展即童年期的重要性。当然,我们完全可以设想,童年期的影响更易理解,并比遗传更值得我们思索。的确,在关于性活动的文献中,偶尔也会发现关于幼儿的早熟性性活动,如勃起、手淫及类似于性交的活动。但这些常被视做意外、怪事或骇人的早发性堕落。据我所知,迄今尚无一个学者清楚地辨别出童年期性本能的规律性,在关于儿童发展的众多著作中,“性发展”一章总是弃之不顾。


  幼儿的遗忘在我看来,造成以上奇怪的忽视现象的原因,一部分由于作者成长过程中对正统思维的屈从,另一部分由于同样尚待解释的心理现象。我认为,对大部分人而言(虽然不是全部),这种奇怪的遗忘覆盖了童年期的前6年或前8年。因此,虽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此疑虑重重,但我们对这种遗忘的事实已习以为常,人们告诉我们,我们是在幼儿期的后阶段才有对事物的不甚清楚和残缺不全的回忆,并且对所得印象产生活跃的反应;同时我们还可以像成人一样表达痛苦与欢乐,也可表现出我们的爱、嫉妒及其他强烈的情感,成人还会根据我们的言谈,判定我们具有明智的判断力。而我们一旦长大成人,竟对此变得一无所知!我们的记忆为何如此落后于其他心理活动?其实不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有童年时期,获取和再现印象的能力才是最强盛的。


  另一方面,通过对他人的心理研究,我们必然相信,我们所遗忘的印象,实际上在心理上留下了很深的痕迹,并对此后的整个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童年期的印象并非真正的遗忘,而是如同神经症的遗忘一样,只能有近期记忆,由于压抑的作用,这些印象的基本方面已离开意识。但是,是什么造成了童年期印象的压抑呢?谁能解开这个谜,当然也便能够解释癔症遗忘的原因。


  同时,幼儿的遗忘这一事实,使我们能从新的观点对儿童与精神神经症的心理状态做出比较。在前面我们已涉及到这一问题,即精神神经症的性欲或者滞留在幼儿期,或者又返回到幼儿期。那么,幼儿的遗忘是否也与童年期的性冲动有关呢?


  此外,寻找幼儿期的遗忘与癔症的遗忘之间的联系,绝不是一种文字游戏,对由于压抑而造成的癔症性遗忘,可做出这样明晰的解释:患者已有某一现象的记忆,只不过是意识不到的;由于联想而将这一现象吸引过来,但压抑却将此排出意识之外。因此可以说,没有幼儿的遗忘就不会有癔症的遗忘。


  因此,我相信,幼儿的遗忘之所以使人仿佛回到了史前期,并对自己性生活的初萌全然无知,这是因为,就性发展而言从未赋予童年期以重要意义。要填补知识的这一空缺,仅靠单个人是力不从心的。从年开始,我就坚持童年期在性生活重要现象起源中的重要性,此后,我从未停止过对幼儿期性问题的强调。

一、童年的性潜伏期及其中断


  关于童年期异常与例外的性冲动,以及神经症者显露的关于童年期的潜意识记忆,已有了层出不穷的报道,这使得我们可以对这一时期的性行为作出描述。


  性冲动的基因已存在于新生儿身上,并持续发展一段时间,然后才渐渐地被压制下去。当然,性发展还会因阶段性特征及个体的特征出现中断,这似乎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我们对这一发展历程的规律性与阶段性却一无所知,儿童的性生活似乎在3岁或4岁时才可观察到。


  性抑制正是在这段潜伏期的整个过程或部分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阻止性本能发展的心理力量,它如堤坝一样阻止了性本能的奔流,这些力量包括厌恶感、羞耻感、伦理及道德的理想要求。从这些文明化了的孩子们身上,人们得出的印象是,这些堤坝的构成是教育的结果。毫无疑问,教育确实对此起着作用,然而,事实上,这一发展过程是由遗传决定和固定的,有时在毫无教养的条件之下也会发生。如果教育顺应身体机能的发展,并使其变得更加清楚和深刻,那么,教育就可以适当地发挥功效。


  反向形成与升华这对个体文明的提高与正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构因素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们也许是以幼儿的性冲动为代价。因此可以说,即使在潜伏期,这些冲动活动也未停止,只不过其能量全部或部分地离开了性目的而转向他用。研究文明的历史学家似乎都认为,使性本能的力量脱离性目标并把它们用于新的目标——这个过程应该被称为“升华”。在此需补充的是,同样的过程对个体的发展也起了作用,而这一过程起始于童年的潜伏期。


  由此就可形成一种关于升华过程机制的观点了。一方面,性冲动在童年期不可能利用,因为生殖功能后延了,这便构成了潜伏期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这些冲动似乎又是倒错的,即它始于快感区和源自本能(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但却只能产生不愉快的情感。结果,为有效地压制不愉快,便唤起了相反的心理力量(相反情感),即我前面提到的心理堤坝:厌恶、羞耻与道德。

潜伏期的中断既然潜伏期或延迟期的实质还仅是假设,且极其模糊,那就没有必要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了。但我们可以证据确凿地指出,婴儿性活动的应用代表着一种教育理想,个体在发展的某一点上会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性,有些回避升华的性活动会有所突破,有些则持续于整个潜伏期,直到青春期才强烈地暴露出来。凡注意到幼儿性活动的教育家,似乎同意了我们的观点,认为道德防御力量的建立是以性活动的牺牲为前提的;他们甚至知道,性活动使得某个孩子无可教诲:由于孩子无法战胜它,所有的性表现便被视为“坏”的。与此相反,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将注意力指向这些令教育家害怕的现象,我们期望在他们的帮助之下,能够发现性本能的原始情形。

二、幼儿性欲的表现


  吮吸拇指(thumb—sucking)我将以吮吸拇指(以吸为快)作为儿童性表现的例证加以讨论,理由后述(匈牙利的儿科医生林德纳[Lindner]对此做了精辟研究,)。


  吮吸拇指通常出现在婴儿早期,但也许持续至成熟,甚或终其一生。这是嘴(或唇)的一种节律性重复吸吮动作,这一过程无疑是出于营养需要。嘴唇的一部分、舌头及其他可触及的皮肤部位(甚至脚趾)都可成为吮吸的对象。此时,抓物本能(grasping—instinct)也已出现,并同样节律性地抓自己的耳垂或其他人身体的一部分(抓耳朵最普遍),其目的同上面的相同。吮吸可成为一种全神贯注之状,或引人安眠,或引发一种性高潮的动作反应,经常伴有对身体敏感部位(如乳房或外生殖器)的按摩,很多孩子由吮吸转向了手淫。


  林德纳本人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些活动的性本质,并不加任何条件地予以强调。在幼儿园,吮吸常被归为儿童的“性调皮”之类。然而,许多儿科医生及幼儿专家却极力反对这种观点,这部分是因为他们混淆了“性”和“性器”(genital)。他们的反对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儿童性表现的基本特征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精神分析的研究已使我们对这种现象的前后关系有了明晰的了解,吮吸拇指是性的表现之一,并成为我们研究幼儿性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


  自体性欲我们有责任对此做出彻底研究。必须坚持的是,这种性活动的最突出特征表现为,本能指向他人,却从自身获得满足。我们用“身体性欲”代表它,颇含快乐之意,该术语由霭理士()所创。


  此外,显而易见,一个儿童沉湎于拇指吸吮,是为了寻求一种他所体验并且记住的快感。最简单的方式便是有节律的吮吸皮肤的一部分或黏膜以获得满足;同样不难猜测的是,它也会出现于孩子力求恢复快乐经验的时候,吮吸母乳或替代品是使孩子得此快乐的最早和最重要的活动。在我们看来,孩子的嘴唇像一个快感区,热奶的流入无疑会带来快感,快感区的满足最初与营养需要的满足不可分离。性活动的最初功能,旨在服务于自我保护,直到后来才变成独立的。当一个婴儿满意地离开母亲的乳房,脸颊绯红、笑脸盈盈地进入梦乡时,谁也不会否认这很像成年人性满足后的表情,只不过此时不断重复性满足的需要已区别于营养需要。当长出牙齿,吮吸被咀嚼所替代之后,这种分离当属必然。孩子已不再把别人的身体作为吮吸对象,而是吮吸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因为这更方便,同时也可使他独立于尚不能控制的外部世界。这样,他便具有了第二个快感区,虽然是相对次要的。此后,他寻找与自己嘴唇对应的他人嘴唇的缘故,便是这一快感区的次要性等因素造成的(真可惜,我再也无法亲吻自己,他似乎如是说)。


  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吮吸拇指。可以设想,善吮者的嘴唇区具有对快感的先天敏感性,此一特征若持续下去,长大后便贪欲接吻,具有性变态接吻的倾向,若是男性,则有吸烟喝酒的强烈动机。然而,若对其压抑(repression),便会厌恶食物并产生癔症式的呕吐。由于嘴唇具有双重功能,因此压抑也扩展到了觅食本能。我的许多女病人,在饮食方面出现障碍,如“癔症球”[或译癔症性窒息感(globalhystericus)],喉部收缩及呕吐,这是因为在童年期她们有强烈的吮吸嗜好。


  关于吮吸拇指或“为乐而吸”(sensualsucking)的研究使我们发现,婴儿的性表现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其根源与维持身体的特定功能有关;不具有性对象,故是“自体性欲”的;性目的直接受控于快感区。可以推知,这些特征同样适于幼儿性本能的其他活动。

三、幼儿性活动的性目的


  快感区的特征吮吸拇指的例子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了快感区的构成问题。通常是身体或黏膜的一部分,在特定的刺激下引起了具有某些品质的快感,毫无疑问,引起快感的刺激必须具备特定的条件,尽管我们尚不知道这些条件是什么。节律性特征肯定是起了作用的,搔痒的经验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只是由刺激引起的快感是否是“特殊的”,尚难确定。这种特殊性表现为性力量所起的作用,心理学对快乐与不快乐之类的问题依然在黑暗中探索,故最佳的设想应是慎而又慎的,快感确实具有特殊性的理由将在以后论证。


  身体的某些部位对性的敏感性是极为明显的,就像在吮吸的例子中所看到的,有一些先天的快感区。不过在同样的例子中我们也可发现,皮肤或黏膜的其他任何部位亦可具有快感区的功能,即具有朝那个方向发展的能力。因此,快感更多地取决于刺激的性质,而不是身体的部位。惯于为乐而吸的孩子,实际上总是寻遍身体后选择一处进行吮吸,久之,习惯的力量便使他对此有了偏爱,如果他偶尔碰到了先天的快感区(如乳头或性器),那肯定会固定于此处。在癔症症状中亦可发现十分类似的替代趋向,在这种情形下,神经症的压抑对大部分实际的性器区产生影响,从而使对刺激的敏感性转移到了其他快感区(在成人生活中通常是被拒绝的),这些快感区便完全像性器一样活动。不过,除此之外,像在吮吸中一样,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获得像性器一样对刺激的敏感性并成为快感区。快感区与癔症引发区具有相同的特征。


  幼儿的性目的幼儿的快感区通过某种方式接受适宜的刺激后,其本能的性目的才获满足。这种满足必然曾经经历过,否则难以重复。我们可以设想,“大自然”(Nature)对此一定有妥善安排,而不致使满足仅靠机遇。在嘴唇区的讨论中,我们已知道了这一“发明物”(contrivance)是怎样实现这一目的的:因为它同时具有摄食性。就性活动的来源而言,我们还会发现其他类似的“发明物”。这种要求满足重复的欲望以两种方式展现出来,一是由一种特别的紧张感展现出来,这种紧张感具有不愉快的特征;二是由一种痒感或刺激感而展现出来。它们开始居于中央,然后扩展至周围的快感区。描述性目的还可以做如下界定:因此通过外在刺激形成的满足感,替代快感区已形成的刺激感。这种外在刺激的活动与吮吸是相似的。


  “需要”借助快感区的真实变化而使周围区域唤醒的事实,与我们的生理学知识极为吻合。所以感到惊奇,仅仅为了消除一种刺激,为何在同一区域必须产生另一种刺激。

编辑:周雅梦

初审:顾聆潇,李宇鸿

终审:彭敬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