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静进医生宝宝动辄哭晕过去吓坏了父母 [复制链接]

1#

静进医生

典型案例

有对年轻夫妇抱着2岁的儿子忧心忡忡地来诊说:昨晚入睡前,宝宝声嘶力竭地哭闹不止,突然“背过气”去,嘴唇发紫、四肢发僵、间有抽搐、短暂丧失意识,后醒来有些发呆,吓坏了父母,医院看急诊,遂未发现孩子有任何异常,父母抱着孩子悻悻离去。

回家后,宝宝照常入睡,忐忑不安的父母难以入眠,整晚焦急地观察孩子。翌日心神不宁的家长还是抱着孩子来看我,担心孩子是不是发“羊角风”(癫痫)。后经脑电图等医学检查,排除了孩子患有癫痫。

这种情况属于幼儿“屏气发作”,是一种情绪激越或暴怒引发的惊厥样反应,即哭闹后发生晕厥、丧失意识、呼吸暂停等,多有“癔症”样背景,发作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

幼儿屏气发作发生率大约为5%,男女孩均可见,多出现在6至18个月龄儿童中,5岁以后基本消失。它的发作颇像癫痫,因此特别容易混淆两者。据儿科学资料,大约1/4发作的孩子具有家族史,说明父母幼年时也可能有此“毛病”。

屏气发作大多在孩子发脾气、哭闹、情绪过度刺激后出现。如大声哭喊和过度换气,接着会憋气、呼吸暂停、口唇发紫、四肢发僵,有的可出现短暂意识丧失/昏厥,偶伴有四肢抽搐,全程不会超过一分钟,大多为几十秒钟,不会有大小便失禁。继而全身放松,出现呼吸,大部分孩子神志恢复或短暂发呆,亦可立即入睡。

根据发作时的缺氧表现,大致可分为发绀型和发白型两类。发作频率因人因家庭而异,少的每月1-2次,多的几乎每天都可发生。

可以说,孩子屏气发作无甚大碍,不需要什么特殊治疗。但孩子的发作通常会给父母带来巨大恐惧和心理压力。反过来,父母的不良情绪也会诱发孩子不停发作。

一般,宝宝出现屏气发作没啥不良预后,大都会逐渐缓解和消失,也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所以“它的发作很可怕,但并不严重”。

问题在于,养育焦虑父母会陷入恐惧、过度担心、过度介入和娇纵溺爱孩子。父母焦虑和娇纵反而容易诱导孩子不停发脾气和出现屏气发作。有些老人带养的孩子,也因过度纵容娇养,致使孩子骄横发脾气,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便哭闹而发作。看来,家长不当养育方式与态度,恰是需要反省和预防的关键。

★首先,可通过医学检查排除孩子是否为癫痫或是其它脑病,一般可经脑电图检查和由神经科医师做出排查。

★其次,发作时家长大可不必恐慌、小题大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予孩子基本安抚即可,如通过放平或横抱抚慰,防止孩子晕厥摔伤。父母的焦虑会对孩子构成“暗示”,但凡得不到需求满足或是发脾气,孩子就会给你“抽过去”。

★其三,父母应反省自己是否有“神经质”样性格,动辄发脾气或是过度焦虑,如有就得自我调节情绪,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其四,如若老人带养,勿娇养和纵容孩子,不要没原则地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对其无理需求要予适当控制。

★五是,有报道儿童贫血或是体内缺铁,似更容易诱发屏气发作。如是,可适当给予铁剂治疗,大都可以缓解。服用吡拉西坦也会有缓解作用,这是我常用的方法之一。

★另外,必要时,给孩子做心电图检测看看,以排除是否患有长QT综合征,尤其是发白型。

容易发作的孩子,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明显,可能出现屏气性心跳紊乱。这样的孩子多有“气质难养型”特点,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发脾气、睡眠节律紊乱及造成不良亲子关系,因而父母更易养育焦虑和娇养、纵容孩子。

父母养育时更要注重培养孩子学会遵守规则,时刻注意给孩子讲明行为限制、就事论事,孩子遵守规则,及时予以赞赏和鼓励。

精彩回顾

?静进医生:孩子好动和学习差就是多动症吗

?静进医生:孩子没完没了“得瑟”腿是怎么回事

?静进医生:孩子的能力能靠智力测验来确定吗

?静进医生:人为什么要结婚——闲谈一夫一妻制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个“在看”再走也无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