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格障碍一种不是ldquo病r [复制链接]

1#
如何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kycg/160210/4769980.html

人格的定义

?人格(personality)或称个性,是用来描述个体心理差异的,指个体总的精神面貌,是人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包含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等成分。?性格为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特征,主要由于后天学习和生活锻炼而形成的,是人格重要组成部分。?气质俗称“脾气”,主要指由于先天遗传加上后天影响,形成一般较小的特征,如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以及动作反应的敏感迟钝等。它不能决定人格特征的内容,只能使人的人格带上一定的色彩。

人格特点

独特性:认识环境、建立关系、看待自我

发展性:先天素质、后天环境共同作用

恒定性:适应环境、处理事物的方式

人格结构三种类型

?人格结构分为根据身份认同弥散,现实检验能力,以及原始防御机制存在的程度分为三种类型:1.神经症性人格结构(NPO):身份认同稳定,现实检验能力好,原始防御机制不占主要地位,主要是防御机制以压抑(repression)为核心。多见于癔症型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和抑郁(受虐)型人格障碍。2.边缘性人格结构(BPO):身份认同弥散,能够保持一定现实检验能力,但是在应激条件下可出现现实检验能力丧失,原始防御机制为主。包括了边缘人格障碍,自恋人格障碍,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偏执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和依赖型人格障碍。3.精神病性人格结构(PPO):除现实检验能力丧失外,其他特点和BPO相同,包括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病患者。

人格障碍的定义

2人格障碍指根深蒂固的和持续不变的行为模式,从儿童或少年期开始延续到成人生活的大部分时期,虽然进入中老年期以后其明显程度有所减弱。2人格障碍表现在其组成成分的平衡性方面或其性质与表现方面,或其总体表现方面。2因为人格异常,病人感到痛苦或使社会其他人受到损害,对个体或社会有不良影响。

人格障碍的特点

2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表现为一贯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2行为模式显著偏离特定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2影响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环境的适应不良,本人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2无智能障碍。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2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2常合并有其他精神障碍或物质滥用

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的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

1.(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2.(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3.(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4.(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严重标准

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

?病程标准

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排除标准

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人格障碍的分类

2偏执性人格障碍2分裂样人格障碍2反社会性人格障碍2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2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2强迫性人格障碍2焦虑性人格障碍2依赖性人格障碍2边缘性人格障碍2其他:被动攻击性、抑郁性、自恋性人格障碍等

人格障碍的分组

主要人格障碍的特点及心理解读

偏执性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2)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地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3.易产生病态嫉妒;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5.好记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改变患者的想法。

偏执性人格障碍

?心理解读:

外表苛求、傲慢、多疑、紧绷、平淡、讲究道德,对外在环境保持警戒,内在害怕、胆怯、自我怀疑、易受骗、不能细心思索无法体会真实事件的全貌,活在永无止境的焦虑中。

?主要心理防御:

1、分裂:需要把所有的“坏”分离出来,将之投射到外在世界,才得以让情感存活;

2、投射与投射认同:投射将内在威胁转换成外在威胁;投射性认同不仅将威胁外化,还以高度病态的方式,“控制”外界与其相关联的人。

?治疗要点:u愿意包容其的恨意、邪恶、无能与绝望?治疗目标:

1、帮助其对问题根源的认知焦点从外在转换到内在

2、帮助其将思考模式从偏执模式转为抑郁模式,让病患可以允许自己体验脆弱、自卑和缺陷感等

注意暴力防范:给其留面子、保持掌控感、自己保持警觉

边缘性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一种人际关系自我意象和情感的不稳定,并有明显的冲动性的普遍模式,这种情况从成年早期开始,产生的背景不同,以下5(或多)项可以说明:1.发狂似的努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的被抛弃。注:不包括第五项的自杀或自残行为。2.人际关系不稳定和紧张,交替地变动于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3.身份障碍:自我意象或自我感觉持久的和显著地不稳定。4.冲动性表现在至少二个方面,可能造成自我损害(例如,消费、性欲、物质滥用、鲁莽开车、暴食)注:不包括第五项的自杀或自残行为。5.反复有自杀行为:作出自杀姿态,以自杀相威胁,或有自残行为

6.由于心境的反应性过强而至情感不稳定(例如,发作强烈的苦闷、激惹或焦虑,一般持续几小时,很少超过几天)7.长期感到空虚8.不适当的强烈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例如,经常发脾气、发怒,屡次打架)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心理解读:

外部世界非黑即白,内部世界孤独、空虚;关系不稳定,没有界限;反复自伤(包括对自己内心、以及对自己身体);一面破碎的镜子,症状多变。

边缘人格障碍的核心问题在于心理化功能的缺损,从而导致认知和情绪功能的缺乏。边缘人格障碍者需要通过行动来修补心理化功能,创造幻觉性的自我凝聚感。

行动是保护脆弱的自身免于遭受内在的持续攻击和迫害的方法。患者必须把这种羞辱感和威胁外化,从而形成对外在客体的攻击性,否则自杀就是他所能选择的拯救自身的方式。异化自身被投射向外,认为是别人的一部分。对别人的攻击表达了患者对重新组织自身结构的希望。当外在人际关系发生变动尤其是分离情境发生时,异化自身回转到自身结构中,再次威胁到自身结构的稳定性

?主要心理防御:

1、分裂:全好、全坏;

2、原始的理想化;

3、投射与投射认同;

4、否认;

5、全能幻想及贬抑。

?治疗要点:u允许“被转变成”坏的客体,去忍受并涵容来访者强烈的愤怒、攻击以及恨意?技术原则:

1、建立并维持治疗联盟

2、保持弹性

3、塑造出使心理治疗可实行的情境:清晰、明确的设置

4、增进心智化

5、检测反移情感觉

自恋性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DSM-IV)至少具备下列五项1.有自命不凡的夸大感(如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能,虽然没有相应的成,就却指望被认为优秀)。2.一心幻想无限的成功、权力、才华、美貌或理想的爱情。3.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独特的,只有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机构)才能理解自己和与自己交往。4.需要过度的赞赏。权力感,即不合情理地期望得到特殊的优待或别人自动顺从其期望。

6.人际交往上利用别人,即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损害别人。7.缺乏共情,不愿理解或认同别人的感受和需要。8.经常嫉妒他人,或认为被他人嫉妒。9.表现骄傲、目中无人的行为或态度。

?心理解读:2人际关系表现为严重的自我界限混乱或没有自我界限2人际交往中对他者过份理想化,以及自认为无所不能2对赞美的无限需要2缺乏共情的能力

?正常自恋与病态自恋的区别2正常爱的关系中,虽然有时也将自我理想投射到对方身上,但能意识到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自已来讲是很好或很坏的东西,对他人就不一定好或坏2病态的自恋者在人际关系中,他们全按他或她自己的欲望来认知他人。病态自恋者无视周围人的存在。周围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只被当作一个用具,或仅被作为一面理想化的镜子,从中可照出同样理想化的自身2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似乎除了自已之外,不爱任何人,但事实上他们爱自已象他们爱别人一样无能,因为他们根本无爱的能力

?儒家文化是自恋性人格的温床2儒家思想过份强调理性、贬低情感2过份的耻感和权威崇拜2“君子”“圣人”的理想人格的社会期待下衍生出:“三好学生”“医院: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综合型人才”“五好家庭”“烈女”“孝子”

?儒家文化下的家庭社会化方式1.养育者特别是父亲形象作为家庭里的权威人物具有最高控制力,在家庭社会化中与孩子的关系是“我说你听”的尊卑关系。2.养育者将孩子当作自己的一部分,无视孩子的独立价值和个人权力,是绝对服从的物和工具。家庭成员中缺乏“我与他”的界限。 3.养育者以自己的欲望和需要去理解和要求孩子,沟通中缺乏共情能力。

?治疗要点2创造一个抱持的环境,注重共情。2理解其夸大、自恋背后的自卑、脆弱

其他人格障碍心理特点

人格障碍的应对和处理

?一般交流原则ü保持适当界限,同时敏感、机智和热情ü接纳对方,创造开放、坦诚和信任的关系(能忍耐长时间的沉默与尴尬处境),不要过分友好或好奇,避免轻慢、贬损、反驳对方,或与其争吵,尝试说服、解释ü采用平等沟通和讨论,令其获得控制感ü交往中不要轻易相信其所说的一切ü不要强化和鼓励病理性行为,坦率指出其行为的不良后果,引导其对自己行为负责

?注意:?别指望自己会喜欢这类人(保持冷静和镇静的举止)?别指望其能“奇迹般痊愈”?学会处理性诱惑行为?解决危机问题

?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药物治疗指征1.抗抑郁剂的使用:伴有持续2周以上的中重度的抑郁症状,或者出现冲动-攻击症状2.心境稳定剂的使用:反复出现情感不稳定症状或者出现冲动-攻击症状3.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出现短期或者片段精神病性症状

?是否住院1.自愿原则2.只有精神障碍患者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且有伤害自身、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扰乱公共秩序危险的,才能对患者实施非自愿住院医疗3.监护人知情同意或者符合并由公安机关强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