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世相的第篇文章-
Sayings:每到七八月份,全国人民都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云南人那么喜欢吃蘑菇?一到蘑菇季,云南人的朋友圈里全是采蘑菇的、吃蘑菇的、卖蘑菇的,以及转发野生蘑菇中*救治宣传片的:今年,更夸张。由于疫情,很多云南人没能在第一时间吃到第一场雨滋养的蘑菇。于是在7月中旬,昆明爆发了大规模“报复性蘑菇消费”。据说,拉蘑菇的货车还没停稳,人就“疯了”——瘦子都挤不进去。连商家都苦恼:5吨蘑菇,不到10分钟就抢光了。我自己想留一筐,都留不住!比蘑菇更出名的,是云南人吃蘑菇中*。每年这个时候,安分守己的云南人民都会因为中了菇*,冲上热搜。蘑菇中*,很容易引起悲剧。但轻微蘑菇中*发“癔症”,总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段子。并不是我们非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而是那些段子,实在是太好笑了。有人觉得自己是奶昔,觉得自己要洒了:有人产生幻视,看到树上长了粽子:有人一头扎进水沟,说要救兔子:蘑菇如此危险,还总让人颜面尽失。可云南人民还是把蘑菇当成一种身份象征。他们会说:一个云南人,一定要亲自进山采蘑菇。“没有上山采蘑菇,就等于没有过夏天!”“没因为医院,根本不算一个完整的云南人!”蘑菇,在云南人民淡然、慵懒、闲适的底色上,添了一抹艳丽的诙谐。我们带着三分凉薄七分戏谑,围观、编排他们:说他们是“彩云之癫”、“人均马里奥”。说终于找到了他们能歌善舞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我们都小看蘑菇了,也小看云南人民了。蘑菇是云南人的精神图腾,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最爱和软肋。没有什么事能让懒散的云南人燃起熊熊斗志,除了蘑菇。提到蘑菇,心如止水的云南人民,立刻激动起来——“你要说这个,那我可不困了。”能“啊吧啊吧”的从膳食纤维聊到人生哲学。他们会一本正经地给你科普:“那东西不叫蘑菇,叫jièr。”你要是掰扯两下:不都是蘑菇吗?他们就会激动起来,用“白马非马”的理论,敬告你说:菌吸收了日月精华,普通蘑菇它不能叫菌。云南人民想吃蘑菇的心情,无法遏制——天天想夜夜盼,做梦也想吃一盘。白天哭晚上嚎,菌子嗑到要坐牢。没有菌子吃的日子,他们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即使顺丰30到付,也不愿等多一个星期。光是就着香味儿,都能吃一碗白饭!甚至为了吃菌,他们的思维混乱,变得非常“拎不清”。明知这菌有*,还疯狂在中*边缘试探。栽倒在同一盘菌上,还疯狂为菌找补——菌子是不可能有错的,错的一定是锅。说起自家菌子,一向低调的云南人民,升起了掩饰不住的优越感。外地人羡慕他们的菌子好吃,他们却风轻云淡地说:“就是个时令蔬菜哈。”外地人觉得松露,高贵冷艳。但云南人却心疼地说道——“松露,那是喂猪的呀!”外地人觉得吃蘑菇,不就是炒炒、烤烤、煮煮、涮涮。云南人摇摇头,当场给你表演十种花式吃蘑菇:我们平常吃个金针菇、香菇、口蘑、鸡腿菇,已经挺丰盛了。云南人听完,是会崩溃的。在云南吃人工菌是要被嘲笑的,云南人说起蘑菇种类,当场就能来一段《报菜名》。想激怒一个云南人,不用太麻烦,只要说:“你们这菌子,它不好吃啊。”想让一个云南人对你刮目相看,也不要太简单:“云南的菌子,天下第一!”众所周知,云南人民很佛性。日常葛优瘫。一个丽江人,可能活了30年都懒得去香格里拉网红景点打个卡。但一遇到菌子,他们立刻支棱起来了:你们不上山克捡菌子,老实可惜!为了菌子,他们甘愿改变作息:周末的懒觉,不睡了!家住昆明的纪小麦跟我说,他们一家人,天还没亮,就开车到山上,捡菌子。就算肉体受到伤害,还是装作不在意,hustleveryhard——背着手就去了。山上天气变化多端,菌上还有很多怪虫时隐时现。但云南人民完全都不在乎,还为之谱写赞歌——《捡菌子》歌里唱:山前找到山后转,吾晓你在哪里躲。唱得鸭子戏塘下,唱得鸡公叫鸡婆。云南人对菌子,可以说是不辞辛劳。一改往日懒散,勤快得像一群高仿号。清理菌子的过程很复杂,但他们却很快乐,还在那儿“洗刷刷”。网友戎装小笙一天洗菌36斤,洗到手麻。但她居然还跟网友交流起了洗菌心得——先煮再洗,再煮再洗。平常两袖清风的他们,为了菌子,心里生出了“胜负欲”。“攀比”谁能捡到大大大大大菌。比谁捡到怪怪怪怪菌——“就问谁见过?!”在吃菌这件事上,他们不仅辛勤劳动,还燃烧了脑细胞。为了和*斗智斗勇,他们琢磨了很多试*手段。比如,整瓣的大蒜扔里头,炒出来蒜黑了,就有*。甚至“异想天开”,开发出很多(听上去并不科学的)解*攻略。比如,彩色蘑菇跟可乐一起吃就可以解*。比如,喝泥巴汤、和芒果树皮熬成的水,可以解*。比如,菌子和银器、大米、灯芯草一起煮,吃的时候就点蒜。听完我都怀疑云南*蘑菇是吸血*变的。甚至,昆明还拔地而起一座食用菌研究所。专门开发、研究、驯化菌类。为了吃菌,云南人很来劲、很上头、很沸腾,很不像他们。我们觉得他们只是嘴馋。但那种“与菌奋斗其乐无穷”的热情,简直可以说是一种勇敢。云南的菌类实在太多太杂,中*渠道之多,可以说防不胜防。“见手青”没炒熟,会中*;炒熟了第二顿放在微波炉热了吃,也会中*;熬汤的时候尝了一口咸淡,还会中*;无*菌里混进了一颗有*菌,definitely立刻中*。但云南人民“胆大包天”。网友香蕉芭乐说,他的云南同学炒了一盘菌,一会儿*、一会儿绿、一会儿蓝,别人都不敢吃,她就敢。网友高振宁说他们科里有个吃到病危的,前天刚出院,第二天又来了。每年的雨季,云南的“i菌”们,势必把自己吃成一个笑话。医院手舞足蹈:引吭高歌:胡言乱语:说自己是朵花,随风飘洒;说自家厨房里,有一条龙;说自己是旺旺仙贝,还不让别人碰她的塑料皮。看着他们“*菇求败”,连医生都觉得欢快:“这是我们科最欢乐的时候。”云南各界,对中*事件严防死守。各个小区最显眼的地方,都会张贴告示。告诉市民啥能吃啥不能吃。每个人的手机上,都会收到云南卫健委苦口婆心的劝导信息。医院也不辞辛苦,请来急诊科专家,录制科普视频。警告市民中*有多可怕。*蘑菇有多可怕,云南人比我们都清楚。其实他们也胆战心惊:网友八角鳞说,她每次吃见手青,都战战兢兢。吃完要灌下一大杯浓茶,撑到爆炸。吃前欢天喜地,吃着小心翼翼,吃完担心不已。但他们就是忍不住“富贵险中求”。网友土鳖女侠说,一个云南人,最开心的事,就是饱餐一顿见手青,发现自己没中*。云南人为菌子改变、为菌子“疯狂”、为菌子“奋不顾身”。欢乐的同时,也让人觉得羡慕。因为他们吃到菌子“夫复何求”的样子,看起来真的很幸福。云南人民把一腔热情奉献给了吃。不畏艰难、绞尽脑汁。吃出了幽默,还吃出了大无畏的精神。除了吃菌子,别的事情,都焦虑不到他们。因为他们的忧心,简单纯粹——4月份不下雨,菌子咋个发出来?雨下太多,菌子淹掉了咋个办?昨天吃的红见没去年的香,今天就先吃点青头对付一口吧。他们懒得为身外之物努力。只有真实的美味,才能让他们疯狂。他们不care买什么包,开什么车。只有吃菌子才是他们最chill的时刻——“买包的钱省给了干巴菌。”当我们像日复一日劳动的螺母,对未来没有任何期待的时候。山里野蛮生长的蘑菇,让幸福的云南人有了盼头。爱情会消失,人心会变化,但菌子每年都会长出来,绝不会鸽你。云南人要做的,只是掐着日子,算算雨季结束之前,还能多吃几头菌。虽然这几个月为了吃菌付出的辛苦,要用一整年来休养。但有菌子吃的这几个月,能治愈一整年的不开心。如果你有一个云南的朋友,ta不会每天给你打鸡血,教你拼搏让你奋斗。而会把你拉到山林里,让灵*接接地气。每到雨季,我们在担心云南人民的同时,也发自内心地想拥有一个云南朋友——想跟ta一起爬大山,一起捡筐野生菌,一起享受“一期一会”的珍贵。哼着歌吃着菌锅,一起真实地在土地上生活。撰稿:刘喜奔责编:汽水儿晚祷时刻:
云南人吃的不是蘑菇,是生活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