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506/7117848.html我告诉过孩子(其实这只是一个常识):故事在传播中会产生不同的版本。越是被大家喜欢的故事,版本越多。这为我的篡改奠定了基础。即使将来她看到真正的版本,应该也会比较淡然了吧。我以录音的形式给孩子讲这些故事,结果录音都不慎删除了。所以这些记录也是纪念,为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故事。1《安徒生童话》是我最早购买、拥有并珍爱的书籍之一。然而这件事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才发生,因生活在小地方且父母管的比较严,缺少自主买闲书的条件(和心境)。和现在的孩子们很容易就拥有许多书相比,这就是贫乏吧,但我记得当时大家也都差不多,这就是时代的变化,总是这样——回头看。总是这样。记得那本书是中国少儿社出版的,最著名的安徒生童话中国译者叶君健亲自作序和选本,里面的插图,说,也是出自他的一位丹麦画家友人。那些插图也的确很淡雅,很童趣,且有着很纯正北欧的味道。在序中叶君健说到他有一位科学家朋友也经常读安徒生童话,他说,安徒生童话可以陪伴在我们的幼年、成年和老年,任何时候读起都会有不同的况味(大意)。书不算太厚,十几个故事,现在想来的确都是最经典和(相对)最适合少儿阅读的。我珍藏了它二十多年,生活辗转,从一地到一地。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海的女儿》。这个故事几乎也代表了这本书。这些段落当中的一些,我是几乎能够背诵的: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联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不过人们千万不要以为那儿只是一片铺满了白砂的海底。不是的,那儿生长着最奇异的树木和植物。它们的枝干和叶子是那么柔软,只要水轻微地流动一下,它们就摇动起来,好像它们是活着的东西。所有的大小鱼儿在这些枝子中间游来游去,像是天空的飞鸟。他们走过香气扑鼻的树林,绿色的树枝扫过他们的肩膀,鸟儿在新鲜的叶子后面唱着歌。她和王子爬上高山。虽然她纤细的脚已经流出血来,而且也叫大家都看见了,她仍然只是大笑,继续伴随着他,一直到他们看到云块在下面移动、像一群向遥远国家飞去的小鸟为止。“啊,他却不知道我救了他的生命!”小人鱼想。“我把他从海里托出来,送到神庙所在的一个树林里。我坐在泡沫后面,窥望是不是有人会来。我看到那个美丽的姑娘——他爱她胜过于爱我。”这时小人鱼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她哭不出声来。“那个姑娘是属于那个神庙的——他曾说过。她永不会走向这个人间的世界里来——他们永不会见面了。我是跟他在一起,每天看到他的。我要照看他,热爱他,对他献出我的生命!”教堂的钟都响起来了,传令人骑着马在街上宣布订婚的喜讯。每一个祭台上,芬芳的油脂在贵重的油灯里燃烧。祭司们挥着香炉,新郎和新娘互相挽着手来接受主教的祝福。小人鱼这时穿着丝绸,戴着金饰,托着新嫁娘的披纱,可是她的耳朵听不见这欢乐的音乐,她的眼睛看不见这神圣的仪式。她想起了她要灭亡的早晨,和她在这世界已经失去了的一切东西。当暮色渐渐垂下来的时候,彩色的灯光就亮起来了,水手们愉快地在甲板上跳起舞来。小人鱼不禁想起她第一次浮到海面上来的情景,想起她那时看到的同样华丽和欢乐的场面。她于是旋舞起来,飞翔着,正如一只被追逐的燕子在飞翔着一样。大家都在喝采,称赞她,她从来没有跳得这么美丽。快利的刀子似乎在砍着她的细嫩的脚,但是她并不感觉到痛,因为她的心比这还要痛。她知道这是她看到他的最后一晚——为了他,她离开了她的族人和家庭,她交出了她美丽的声音,她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然而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是她能和他在一起呼吸同样空气的最后一晚,这是她能看到深沉的海和布满了星星的天空的最后一晚。同时一个没有思想和梦境的永恒的夜在等待着她——没有灵*、而且也得不到一个灵*的她。一直到半夜过后,船上的一切还是欢乐和愉快的。她笑着,舞着,但是她心中怀着死的思想。我以十几岁的年纪与这个故事相遇,其实这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少女的内心常如孤独的树林,忧郁却茂密热烈,生长不歇。我沉迷在这个悲伤的无法挽回的爱情故事,一遍又一遍,就这样,爱情以沉默和牺牲的形式注入了我的心(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反应,和我的天性以及环境有关,换别人可能完全不是这样)。可以想见,在数年之后,我会坚信:我不要让我的孩子读这个故事。——走向另一个极端。然而我还是一直保留着这本书,直到它不知所踪。可是,既然如此,我为什么又想到要给孩子读这本书了呢?而且还这么费劲的,改了也要让她读?其中原因不止一个。但最直接的一个原因,也是一个偶然的原因。就是我发现:孩子和她的同学们一起,突然被一系列叫作“某小某”少儿读物的热流卷进去了。还是学校老师推荐的。试着买了一套。第一个感觉就是粗俗。小孩子真是好糊弄!……居然还要求必读。心情立刻不太好了。资本控制的出版时代,流行——不需要好,只需要红——挟持之下的阅读,连孩子也不能幸免。虽然这么想,但我还是陆续为孩子买回了这一系列的书,这是因为:1,支持老师工作是家长必须的。小学生的写作练习,看图写话之后就是写日记,而这书是日记体的,我猜至少它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写日记。2,孩子能和同学有共同的爱好和语言,以后能拥有共同的回忆也不错。(可是,看,这么小的孩子就在不知不觉中“读书为社交”、成为流行文化驱赶着的群羊中的一只了……就像那些追宫斗或总栽文的成年人群一样?)3,某小某书中的同学、老师之间的互动,种种的关系,它的社会性和社交性质,是一个优点,很多孩子一直看童话,看小动物的故事,现在才突然遇到“小学生自己的故事”,痴迷可以理解。孩子们怕老师,不喜欢写作业,想和父母作对,这些也是挺能迎合他们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不也喜欢那些貌似代我们言的书吗。4,看书是一个好习惯,只要不是真的坏书,*草。开卷有益,兴趣正好可以利用做一个切入点。因为以上原因,我支持了孩子读某小某。然而在另一方面,孩子的读书突然脱了我的计划,卷入了同伴和社会的潮流中——我不是没有想到,只是觉得这得要到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才发生——而他们这么小,就自动的接受了依靠段子、冷笑话、脑筋急转弯滋养式的阅读,这是我一个由文学爱好者成长起来的中年妇女无法接受的(我们那一代文学爱好者甚多,虽然,这其实恐怕只是因为穷,且父母也没功夫让我们去学什么钢琴芭蕾的缘故)。于是,我又想起了安徒生童话(可能我也一直在想;包括前一段时间网上争论的时候),它的语言多么优美,纯正。它所描述的大自然,和人类的情绪,是多么丰富,细腻。它奇幻瑰丽的想象……把这样的作品植埋在孩子的内心是多么重要,趁她还愿意接受引导的时候,只是,留给我的时间好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了。2我又找来了安徒生童话。找到《海的女儿》。可是,隔了二十多年,这一次投向它的眼睛,已经是一双无可奈何的带上了疲倦和世俗的老母亲的眼睛,这一看,我又大吃了一惊。她偷偷走出她父亲的宫殿,正当里面充满了歌声和快乐的时候,她却悲哀地坐在她的小花园里。忽然她听到一阵号角声从水上传来。她想:“一定是他在上面行船了。他——我爱他胜过我的爸爸妈妈;他——我时时刻刻在想念他;我把我一生的幸福放在他的手里。我要牺牲一切来争取他和一个不灭的灵*。”——小人鱼离开自己生活的海底世界,第一次走近向往以久的人类世界,对王子一见钟情,原本可在水底自由飘游来去、可唱出最美妙歌声并为之感到快乐的她,便陷入了这一种几乎是标准的少女爱情期的精神癔症——这种“无端的”忧郁,“自找的”痛苦,隔绝快乐,一意幻想,不正是癔病的特征吗?我震动于此,更震动于多年前的无觉,那时,只觉得美好。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父母都会致力于其免疫力的建设,从出生开始,定期地,不厌医院。那么精神上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至少,无论如何,都没有必要,主动的把这样一种情绪导引给她?也许也可以说这就是免疫,健全的心灵构筑于丰富的体会之上。“孩子的心是海洋,”我曾这样想。但当我重读这些文字,我觉得我不敢拿自己的孩子做这个试验。小人鱼有一位海王父亲,一位高贵聪明的老祖母,还有五个姐姐,可是她没有和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沟通,商量。她去了找了她一直非常害怕的海巫婆——她走出花园,向一个“掀起泡沫的漩涡”走去,她走过没有花、也没有水草的灰色的沙底,走过冒着热泡的泥地,走过“半植物半动物”的、试图紧紧盘住它们能够抓到的一切东西的珊瑚虫的树丛,走过沉船与白骨……海巫婆向她提出,她可以用自己的舌头来交换一剂让她变成人类的药。“我必须得到你最好的东西,作为我贵重药物的交换品。”她就这样,独自走上不归路——是的,不归路。最后她是没有选择的,即使她杀死王子,“回到从前”,等待她的也只是大海一样无边的痛苦和不堪。巫婆的药水让小人鱼变成了人类,在经过了如同刀劈开的痛苦,她的鱼尾变成了两条人腿,从此的每一个步子都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只有在大家都入睡之后的夜里,她才能来到海边,为了使那发烧的双脚感到一点清凉,她站到寒冷的海水中。有一天,她见到了她的亲人:……她的姐姐们手挽着手浮过来了。她们一面在水上游泳,一面唱出凄怆的歌……说她曾经多么叫她们难过。这次以后,她们每天晚上都来看她。有一晚,她遥远地看到了多年不曾浮出海面的老祖母和带着*的海王。他们对她伸出手来,但他们不像她的那些姐姐,没有敢游近岸边。——从前这些文字没有让我流泪。从前——那一定是很久以前。那时,我也没有注意到,拇指姑娘和她的“妈妈”一分别,就再也没有、也似乎不想回去。宁愿就那么莫名其妙的结了婚。是的,这很有意思,我发现,在这点上,作者安徒生似乎和诸多男性的感受一样:女人是不需要和自己(原来)的家庭保持联系的。而男性则不是。王子听命于父母的安排,要去与邻国的公主见面了,他为此事特别装备了一艘华丽的船,却又对小人鱼说,他只是应付一下父母而已。而且他仍旧带着她同行。结果却是他一见到公主就钟情了:(他相信)原来她就是救他的人,他一直要找的人。……在月光照着的夜里,大家都睡了,只有掌舵的人立在舵旁。这时她就坐在船边,凝望着下面清亮的海水。她似乎看到了她父亲的王宫。她的老祖母戴着银子做的*,正高高的站在王宫顶上;她透过激流朝这边望。不一会,她的姐姐们都浮到水面上来了,她们悲哀地望着她,苦痛地扭着白净的手……不过这时一个侍者忽然朝她这边走来。她的姐姐们马上就沉到水里。王子和邻国公主结婚的夜晚——小人鱼即将灭亡的前夜,她的姐妹们又在波涛中出现了。她们美丽的长发已不在风中飘荡,因为被剪掉给了巫婆,好帮她换一把杀死王子就能恢复鱼尾回到大海的刀子。而她们的老祖母,“悲恸得连白发都落光了,正如我们的头发在巫婆的剪刀下落掉一样。”可是——当然——小人鱼没有杀死王子,她选择了毁灭。也许是作为对她的高尚行为的奖赏,她超升成为了天空的女儿的精灵,“三百年后,当我们尽力做完了我们可能做的一切善行,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不灭的灵*”——但我真的不知道,这是奖赏,还是惩罚,和奴役?!如西西弗斯一般,而且还要三百年!一定要说这是成长吗?可我觉得,成长不应该以这样巨大的代价获得,无论是为了爱情还是灵*(梦想)。它们都是身外之物。都不值得付出这样大的代价:放弃自我的世界,放弃身体的自由的代价,以及放弃最爱自己的亲人的代价。不值得。我没有勇气——也觉得没有必要把这个故事全部直接读给孩子。但我也绝对不相信:等她大一些再读会好一点。除非直接成年以后再读(不是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写给成年人的吗)。而如果在这中间的时间点读到——像我一样,在在十几岁读到,还不如现在读!因为幼儿的“无知”恰是他们宝贵的生勇,他们可以比大孩子更生勇。那么我要怎么改呢?3突然想到——事实上,这些年我一直都有注意:对于呈现给儿童的《海的女儿》,几乎没有不改的。文字版的各种程度的简化不用说。以前北京木偶剧院来深圳演出,是这样改的:最后的时刻小人鱼感动了上天,于是她恢复声音,说出了一切。而一个较新的舞台剧的版本,则把海巫婆作为元凶,揪了出来。这很无语。不过,排除哲学象征的意义,海巫婆的确也有一点欺负无知少女,做了占便宜的交易的嫌疑。著名的迪士尼的动画片也是改过的,我没看过。另一部《冰雪奇缘》说是改自《白雪女王》,《冰雪奇缘》虽好,但我要说,它和安徒生原作之间的距离,比《红楼梦》里贾府的“茄子”和茄子的距离更大。我还曾经带孩子去看《白雪公主》的小话剧,居然也改,改的胡说八道(这场演出我印象很深,因为,买了头等票而记错了演出时间的笑话,真的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于是重买一次),感觉大体上就是:做儿童生意的人,有一些水平是很低的,当然,既然只是为了赚钱,求其用心用脑未免可笑。只有家长为自己孩子的服务是至诚的,而且不计报酬——好,我就来一试吧。作为热身(毕竟还是有些怵,没有头绪)我决定先给她读一下《野天鹅》。在情境的描述上,它几乎和《海的女儿》一样完美,这是因为,安徒生除了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旅行家,在交通尚有诸多不便的多年前(且他收入亦不丰厚;写童书成写大富翁是近些年才有的事),他便尽游了欧洲。那天空,海洋,那高山,树林,湖泊,还有人间——教堂和城市,马车与街道,尖顶的带窗的房子——种种的风景风情,都充满了他的心胸,一写来便令人有如生临。艾丽莎和她的十一个哥哥们被后母迫害,哥哥们变成了天鹅,只能在太阳落山后落地成人,而艾丽莎也和他们失散了。她想要找到他们。艾丽莎走进了树林,树木环绕的透明的湖泊被饮水的野鹿打开了一个缺口,让她可以用水清洗自己。上帝指引她找到结满了果实的野苹果树又让她一解饥饿。无声的密林,厚厚的落叶让她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可是当她睡着之后,上帝又和它的小天使从树叶的缝隙里露出了眼睛。她梦到了曾经和哥哥们一起看过的书,书里的一切人和物都变成了活的,可是在她翻页的时候他们便迅速跳回原位,以免弄乱。她的哥哥们用树皮和藤条织了一张网,带她飞向新的国度。他们要飞越大海,而当夜幕降临,他们必须要落脚到岩石上,否则就会在变成人的一瞬坠入海水。小小的岩石只够他们勉强挤在一起,狂风与雷暴大作,他们紧紧拥抱着,以大声唱歌获得勇气。大海上的飞行让她见到了云中变幻出的种种奇景,他们终于上岸,她也被仙女告知了拯救哥哥们的办法:用灼热扎手的荨麻织十一件披甲,当披甲披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就能回复人形了。可是在她完成她的工作之前,她必须完全沉默,什么都不能说,因为她的每一句话都会像一把刀刺进哥哥们的心脏,“你的哥哥们的性命是悬在你的舌尖上的,你必须记住这一点”。我两气呵成(分两次),读录到这里。然后,我发现问题来了——国王出现了。童话故事里总有这么一位,就是最后和女主人公“过上了幸福生活”的那一位。这里也是一样。问题是这一位,我发现,他根本就是一个搅屎棍。他在打猎的时候发现了藏身山洞的艾丽莎——这个美丽的“哑女”,就把她带回了王宫,当然他倒是体贴的也带上了艾丽莎织的那些荨麻披甲以及原材料,还把她的卧室布置成山洞。而且不顾非议,和她结了婚。一如“霸道总栽爱上我”,艾丽莎也爱上了他。然而整个过程她其实是不能自主的,是完全被动的。而后他却又经不起小人挑拨,怀疑艾丽莎是女巫,交出处死——他打扰了她的工作,还差点害她送了命,努力毁于一旦。固然,作为国王,他对他的臣民有着绝对的处置的权力,而艾丽莎又不能说话。既然不平等如此,就不必和爱情联系起来吧?幸亏哥哥们及时赶到,而十一件荨麻批甲也终于织成——最后一件还差一边袖子,所以最后一位哥哥的另一只手臂还是天鹅翅膀。国王明白了一切,他们重新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但好像还是没有写到她是否同意。我觉得我不太喜欢这种女孩子在爱情中完全被动的感觉。没有真正的交流。没有自主的意志。就爱上一个人,和他结婚。我不想这样讲给我的孩子。就在把读录好的故事的前面部分放给孩子听时,发生了一件事。第一天和第二天,她都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我想那是因为有太多的文学描写的缘故,连我在初看时都考虑,要不要删简。但我没有舍得。如果是这样,现成的音频版本就有,我根本不用这么费事。违背儿童的心理规律是不行的。我想。可是,没想到,就在我准备停下来的时候,又一个晚上,她忽然说,她要听野天鹅。这使得我的心非常惊喜。是啊即使睡着又有什么关系(也许她只是太困了)。那些美妙的文字和情绪,能入梦也好啊。可是后面怎么讲呢?我没有想好。而孩子追结局的愿望也似乎并不很强烈——文学作品的特点是这样的,任意读一部分都可以让人满足。于是我决定再换一个故事。4讲了一半野天鹅之后,我又选出了《拇指姑娘》开始讲。花朵里生出的、拇指那么大的小女孩,睡在打磨光滑的精美的胡桃壳子里,一片玫瑰花瓣是她的床垫,另一片花瓣是她的盖被。一个盘子就是她的湖,她幸福的从湖的这边划船到那边——多么美妙有趣的想象的世界啊!一只老癞蛤蟆相中了她作儿媳,把她连壳一起背走了。它先把她放在了溪水中的一片荷叶上——放在这个岛上,四周海水环绕,她就不能逃跑了。水中的鱼儿们对这件事深感不平,它们齐心咬断了荷叶的梗子,重获自由的拇指姑娘顺水漂流,一直流到很远的国外去了。一只金龟子虫发现了她。它抓起她,把她带到森林里——可那片荷叶还有她的朋友:一只白蝴蝶呢!她为了好玩,把它系在荷叶上了,没有人帮助解开那根带子,它一定会死的(这太残忍了,所以我去掉了系带子的细节,只说它会孤独,会想她)。这金龟子被拇指姑娘的美貌吸引于是劫持了她,可是当它听同类们(主要是女同类们)一通说三道四,又觉得她不够格作它女朋友了,就把她扔在那里,飞走了(这男的真渣啊)。……“那后来拇指姑娘找到她的妈妈了吗?”孩子问。仿佛是黑夜里的一道闪光,孩子的问题照亮了我的思路。我一直觉得《拇指姑娘》是个有点奇怪的故事:一个妈妈得到了一个孩子,可是后来完全就没她什么事儿了。虽然孩子不是她亲自生出来的,她的爱,也似乎只可从精心打磨的胡桃壳子、花瓣垫子和花瓣被子,盘子里的湖和小船……这些方面体现。可是她还是妈妈呀。小孩子怎么可以不回到妈妈身边呢?尤其是拇指姑娘被癞蛤蟆掳走的情形,简直就像是小孩子被人贩子掳走一样。回到妈妈身边,是一个心愿,更是孩子安全感的需要啊。在原作中,拇指姑娘似乎完全把妈妈忘记了——当然,她回不去了,对于小小的她,光是穿过一片田地都像是跋涉于森林,冬天来了,雪花打在她身上好像有人把整铲子的雪拍在我们身上一样。一只好心的田鼠收留了她,可是后来它却强迫她嫁给自己的邻居,一位穿丝绒袍子,厨房里藏满食物的有钱的鼹鼠。偶然中,拇指姑娘救活了一只掉队冻僵的燕子,后把它送上了蓝天。春天再来时——在她被迫结婚的前夕——燕子飞回,及时带走了她。燕子把她带到了花的王国,最后,她嫁给了花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又是一个奇怪。她一路的逃婚,最后却还是扎进了婚姻里——莫名其妙地。要结婚也是和燕子结婚吧。他们才是对方的知已,是全力帮助过彼此的人啊。拇指姑娘与燕子——当然,他只是一个行吟的诗人,正如有钱的鼹鼠所鄙视的,除了唱歌什么都不会,到冬天只能冻死饿死——也许正是这其中的复杂幽微,使得曾经某儿童剧演在上演这个故事时,直接把燕子(先生)改成了燕子姐姐。他们这之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的意味,想想也真有些令人荡气回肠。结婚不结婚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首先,我要让拇指姑娘回到她的妈妈身边去,为了我的孩子的心愿。所以,当春天再来,拇指姑娘让燕子带着她飞走的时候,他们没有向原来的书中的方向飞去,我的讲述让他们转变了方向——他们朝拇指姑娘的家乡飞去。他们一直飞到妈妈的窗前,妈妈正在忧愁地想念着拇指姑娘。拇指姑娘回到妈妈身边,并请妈妈留她的好朋友燕子住一段时间。她们感谢着燕子,燕子说:“可是我更感谢你啊,亲爱的拇指姑娘,当我被冻僵的时候,是你拯救了我的生命!”——当初如果她没有帮助他,后来她也就不会有机会被帮助了。人和人就是这样生存的。改过的《拇指姑娘》一度成为了孩子最爱的故事。连着数天,入睡前问她听什么,她都说:“听‘拇指姑娘找妈妈’!”这是我们共有的,一个尽历艰辛,却幸福甜蜜的故事。她也提了一些其它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老田鼠一开始对拇指姑娘很好,后来却逼她嫁给鼹鼠。还要用牙齿咬她。我觉得这个问题表现了人际关系中比较复杂的方面。我很愿意她了解。我告诉她,老田鼠虽然不是坏人,但毕竟也不是拇指姑娘的亲人,不能真正的帮她着想。而且在老田鼠眼里,和一个有钱人结婚不是挺好的吗,它不明白,结婚得要两个人都互相喜欢才行。还有,老田鼠和鼹鼠是早就认识的,比认识拇指姑娘还早。它当然要帮着鼹鼠,说不定这件事成了,鼹鼠还会给它好处呢。5拇指姑娘的成功改编肥了我的胆子。于是我再来改《野天鹅》。我想了想,牙一咬,连底稿都没有打,就直接开始录:当太阳出来,哥哥们又都变成野天鹅飞走了。艾丽莎开始专心的织她的披甲。她织完了一件又织下一件,织完了一件又织下一件,很快她就织好了七件。可是这个时候,突然,山洞外面传来狗的叫声,一只猎狗冲了进来,然后,一位年轻的猎人也走了进来。他看到艾丽莎,很是意外。猎人向艾莉莎种种搭话,邀请她出去骑马玩耍,欣赏风景,还表示了他的爱意。虽然这位猎人很友好也很帅,艾莉莎也很想跟他聊聊,说出自己的故事,但是她想起了仙女的话,在工作完成之前,她是不能说话的。如果她一开口,她以前的努力都白费了,而她的哥哥们也会失去生命。她必须尽快织成十一件披甲,早一点救出哥哥。所以她什么也不说,只是不停的工作、工作,专心的工作。猎人很失望。走了。第二天,山洞里又进来了一位过路的农夫。同样的他赞美艾莉莎的美貌,邀请她去他的农场,那里种着各种甜美的水果,还有猪狗猫兔等可爱的小动物。第三天又来了一位商人,他也喜欢上了她,还向她献上闪光的宝石和又大又圆的珍珠。但得不到艾莉莎的回应他们便离开了。我胡诌八扯出这么多人物,是想表示:在一个女孩子周围常会有男性来来去去,他们没有问题,但注定只能是生命中过客。你也不必为他们停止你要做的事。然而艾丽莎总得走出山洞,不然故事没法儿继续了。于是第四天,我继续扯道,山洞里又走进了一个人,这是一个坏人。他也看中了艾丽莎的年轻美丽,艾丽莎不吭声他上来就拉,可是那些扎人的荨麻刺保护了艾莉莎,他被扎痛了,恼羞成怒,威胁说如果艾莉莎不出来,他要往山洞里放一把火,把艾莉莎和她的那些破玩意儿——她织的披甲,还有她的荨麻——都烧掉。艾莉莎只好把织好的披甲都整理在一起,把它们背在身上,走出山洞,她手里还拿着没织完的荨麻,她仍然在一刻不停的工作着,工作着,工作着,因为很快她就要完成了,她绝不能放弃!坏人不敢靠近艾丽莉,就把她赶到一辆马车上,说她是一个坏女巫。很多的人都来围观,还有人向艾丽莎泼脏水,吐口水。艾丽莎真想说:我不是坏女巫!可是她坚持沉默,并且不停地工作。因为这是唯一的办法。围观的人更多了,泼向她的脏水更多了。就在这时,十一只天鹅出现了,它们用翅膀保护着艾莉莎,艾莉莎赶紧把织好的披甲扔给它们。哥哥们穿上之后马变成了王子,他们说出了一切,大家气愤地要去抓坏人,可是他早就偷偷溜走了。“国王听说这件事,也赶来欢迎他们在这个城市居住。”这最后一句的戏份,是我留给原本是主角的国王的。至于他会不会向艾丽莎求婚或和她结婚已不重要,至少艾丽莎是有了说是或不是的权力了。6现在,我终于开始改《海的女儿》了。“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海王有六个女儿,每个都很强壮,最小的那个,最强壮。”小海公主在一场风暴中救出了正在淹死和下沉的王子,她托着他在风浪中漂游,脱离险境,直到天明。“现在她看见她前面展开一片陆地和一群蔚蓝色的高山,山顶上闪耀着的白雪看起来像睡着的天鹅。”——写的多么好啊,感谢您,安徒生先生!可是接下来我要胡说八道了。小人鱼看到了一座城堡,她相信,这就是王子的城堡。于是她把王子放在沙滩上,而她自己的下半身还必须泡在水里。王子看到她,十分吃惊,她——她无法说出人类的语言,她只会说海底的海语,而王子却听不懂海语。于是小人鱼努力地用手势比划着告诉他,是她救了他,看到他迷惑的神情,她得意地向他展示她强壮有力的胳膊。[人与人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他们成为了朋友,除了比划,而且他们又有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就是画画,他们把自己的想法画在沙滩上,他们很快就明白了对方。[写画可以帮助表达想法]他们经常来海边见面,有一次,小人鱼带来她最要好的一位姐姐。王子也带来了他的朋友。他们都成为了好朋友。[相比男女单对单的交往,多对多也十分必要]小人鱼很想去看看人类的世界,而王子也同样期待她的梦想实现。[爱就是支持你的梦想]一个人鱼怎么才能长出腿脚,走进人类世界呢?王子去请教他的父亲老国王,老国王告诉王子可以去找雪山上的仙女想办法。在老国王的支持下,王子踏上了寻找雪山上的仙女——洁白女神——的征途。[对方的家长通情达理,愿意提供帮助,是一段关系的加分项]经过了许多的困难,王子终于找到洁白女神。洁白女神告诉王子,只要小人鱼学会人类的全部语言,她就可以登陆人间了。洁白女神给了王子一个亮晶晶的瓶子,告诉他:当她学会了人类的语言之后,把瓶子里的水洒在她身上,她就会长出一双美妙健壮的腿来,去到任何她想去的地方。[学习让我们获得力量]于是,经过了刻苦的努力——不是一年,也不是两年,而是足足二十五年,小人鱼终于学会了人类的全部语言。[成功是需要长久努力的]最后的结局是喜悦和盛大的,王子和他的父母为小人鱼举行了欢迎会,庆祝的蛋糕有十个人有那么高,上面是一层一层的奶油、草莓和樱桃,还有无数的糖果和巧克力。小人鱼尽情欣赏着人间的美丽风景,不过,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海底家园和亲人。她在人类和海底之间往来,把海底的故事讲给人类,把人类的故事讲给海底,她成为了大海和人类的使者,从此,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唯独立自由得幸福](记录以纪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