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个案孩子的冷漠,是对父母之间矛盾的愤 [复制链接]

1#
IOS14那些你不熟知的内容和辽宁省医学 http://www.baoshihuaa.com/bshpz/6643.html

一个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焦虑万分。她不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那么体弱多病?总是那么弱小无助?甚至,让她越来越懊恼的,还有孩子的冷漠,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却总是只得到冷漠的回应,孩子的内心仿佛已经被坚冰所凝固。同时,她还有一层更深的焦虑则是:她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事业已经被拖累了很多很多,伴随着孩子这12年的岁月,就如同一个拽住她后腿的手,总是无法让她放下包袱、重新开始,无法让她迈开脚步、全速前进。她内心呼喊着:“孩子,你为什么还不长大?”她带着内心的问题,找到了成都心桥心理研究中心。

当然,事实的真相往往并不如同来访者自己所给出的陈述,那往往只是意识寻找到的某种合理化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常常并不能显示潜意识的真正内蕴,有时甚至会把来访者自己导入歧途,陷入更深的困惑。那么,在表面现象背后,究竟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奥秘?我们又能用什么方法,来让我们穿透意识布下的重重迷雾?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家排导师为来访者做了一次系统排列。出场者,主要是三个代表:一个代表了来访者本人,另一个代表了她的丈夫,还有一个,则代表了她12岁的女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的代表,分别代表了来访者的父亲与母亲,还有来访者的朋友。

在整个系统排列的过程中,有几个格外引人注目的场景。

<其一>:当丈夫面对妻子时,丈夫会觉得很不自在,于是不由自主地要转动自己而要背过身去。而当丈夫在段老师的引导下试图直面妻子时,妻子却也同样变得不自在,也不由自主地要转过身子,侧对丈夫。当导师再一次试图引导两人相互面对时,这时丈夫却站不稳自己,连续向后退了几步。

<其二>:当导师吩咐孩子按照自己的感受去做事时,孩子离开了母亲的身边而走到了父亲的面前。尽管父亲有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关切,然后孩子却流露出一种十分紧张与惊惧的神情,到最后无法站立,而俯身跪下,并且双手抱头,全身紧缩,到最后,甚至躺倒在地,全身紧抱,如同子宫中的孩儿。同时,孩子有一种巨大的愤怒从心中涌出,这种情绪激起孩子不停地咳嗽。而一旁的父亲,尽管很想帮助孩子,试图用双手安抚孩子,给孩子以力量,却并不能平息孩子的情绪。

<其三>:当导师吩咐母亲走向孩子,并蹲下身子试图安抚孩子时,母亲却突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并用手捶打自己的丈夫,口中喊到:“我恨你,我恨你……”,满腔怨恨,尽情宣泻。直到她情绪稍微稳定了之后,她却表示,自己很想离开现场,找一个安静无人的地方,能让自己独处,因为她不想面对眼前的场景。

<其四>:妻子的情绪似乎对丈夫有一种很深的触动。原先丈夫只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身上,而对妻子似乎视而不见,毫无关切。现在,他突然意识到什么,而试图改变自己的行为,他开始用手轻轻地拉住了妻子,进而又用手搂住妻子的肩膀,两个人从疏远而恢复到一种亲密的状态。这个时候,导师引导孩子回过头去看自己的父母,看看有什么变化发生?当孩子抬起头来,看到父母那种相互亲密的样子,突然间有了一种巨大的放松,那种愤怒被消融掉了,进而化作一种喜悦与快乐,由心底升起。孩子把自己的肢体舒展开来,很甜美地躺在了父母的怀抱中……

到这里为止,这个家庭系统的原始状态已经展示得一览无余。原来,真正的问题,是出在父母之间的疏远与不和,于是孩子才有了种种怪异的行为,其实孩子真正的动机,却是为了引发父母的注意,从而化解父母之间的矛盾。孩子的体弱多病与弱小无助,是为了吸引父母共同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