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又称神经症,以失眠为主要症状,中医诊为失眠。本案通过辩证论治疗效满意。
陆某,男,45岁。年1月9日初诊。
夜间失眠反复发作10余年。
初诊
患者常因杂事烦乱、情绪紧张导致夜间睡眠不酣,迄今已有10余年,每晚均需服安眠药1~2片,若有心事则彻夜不寐。近两年来失眠有加重趋势,每晚仅睡2~3小时,睡眠易醒,醒后不易再次人睡,睡后乱梦纷扰,并伴畏寒肢冷,口苦烦躁,神疲乏力,盗汗耳鸣,眼前时有飞虫感,夜尿颇多,纳可便调。苔薄,脉细。裘老先进以归脾汤原方7剂,服后精神较前好转,他症如前。后继服*连温胆汤7剂,药后盗汗、口苦有所减轻,但夜寐仅睡3~4小时,乱梦仍多,夜间小便频数,耳鸣明显,四肢关节酸痛。苔薄白,脉沉细。病由肾精亏损,精血不足,脉络失和,神失养所致。治宜补肾益精,养血安神。
处方
鹿角片(先煎)12g,炙龟板20g,仙茅12g,仙灵脾15g,枸杞子15g,大熟地30g,全当归18g,金樱子15g,覆盆子15g,羌独活各15g,生甘草9g,煅磁石30g,酸枣仁15g,大红枣5枚。水煎服,日1剂。
服上药7帖后,患者夜梦明显减少,停服西药安眠药也能安睡6小时,夜尿显著减少,时有一次,小便后能再次入睡;关节酸痛消失,耳鸣不明显。继服上药14剂以示巩固。患者未再复诊。后经其友人相告,失眠之症已痊愈。
按
神经衰弱又称神经症,系指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个性特点为基础而引起的较轻精神障碍。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以20~40岁之间居多,女性高于男性。神经症的类型较多,如焦虑型、癔症型、抑郁型、恐怖型、强迫型、疑病型及神经衰弱型。神经衰弱型首先感到精疲力乏,脑力迟钝,记忆力下降,难以坚持工作或学习,对光敏感控制力减弱,多联想等兴奋症状,常以睡眠障碍、躯体不适而苦恼。
现代医学主要选用镇静、催眠药。而中医治疗以调整五脏阴阳气血为主,填五脏之精、养五脏之神为本。有内生之邪则当先攻邪,攻法宜中病即止。
不寐之证,主要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和所致。裘老先用补益心脾、益气和血、安神定志之归脾汤,使气血不足稍得改善,故精神稍振,但失眠多梦、口苦烦躁、盗汗耳鸣等症仍见,裘老再予*连温胆汤以清热除烦,化痰安神,药后口苦烦躁、盗汗等症虽除,但夜寐仍感不酣,多梦。究患者失眠已有10余载,肾气当亏,故重用龟鹿二仙,熟地、当归、补肾填精,养阴和血以治其本。而夜尿频数、关节酸痛、耳鸣不休均是影响睡眠的因素,因此裘老在处方中加羌活、独活治关节酸痛;金樱子、覆盆子补肾涩精以缩小便;加灵磁石镇惊安神、潜阳纳气以治耳鸣;加枣仁酸收以养心安神。药后肾精充沛,气血流畅,使之心定神安,寐安梦除。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编者贺兴东等。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明医公开课
医案
名家
医话
经方
中药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