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诊断的意义第二十七期读书会快报 [复制链接]

1#

格式塔心理读书会活动已经陪伴大家走过6个月的时光,我们一起在精神分析的世界中遨游与探索,乐此不疲。

12月16日周三的晚上7点,我们开始阅读南希的第三本著作《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

关于术语

传统精神分析的许多观点常常遭人误解,可能与这一理论所用的特定名称有关。

举例来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在年曾被称为“悖德性疯癫”,后又改为“精神变态”,“社会病态”。人们每一次改变都旨在为某一现象贴上一个客观的标签,但这一现象是如此恼人,以至于公众主观地倾向于把这一现象归因于个体的道德水平低下。

类似的情况还有“性别倒错”这个词从“性偏差”、“同性性欲”而来,但厌恶同性情谊的人会习惯用“同性恋(gay)”、“酷儿(queer)”来贬低地指代这一群体。

随着精神分析理论日益被广大受众所接受,某些专业术语也逐渐趋向通俗化和片面性。

例如,“受虐”一词,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晦涩难懂,不禁令人联想起偏爱痛苦和煎熬的怪人。但传统精神分析的受虐概念,是基于人性的阐释和领悟,是对个体宁愿反复将自身置于痛苦的境地,甘愿牺牲的动机的深度体察。这一术语有利于治疗师导出针对性的分析性治疗。

诊断的意义

诊断术语可能带有片面性,但是如果治疗师能用尊重的态度,能对不同的个体用充满共情的语气来阐释,慎重而严谨的心理诊断至少具有五个相互关联的优点。

01促成有效的治疗计划

精神分析疗法需根据具体来访者的人格特征,量体裁衣的制定治疗计划。

如:接触癔症性来访者时,应注意边界问题;面对强迫性来访者时,应尤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