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优势累积第六期别人家的孩子,很多时候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这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对年龄的焦虑,对身体的焦虑,对工作的焦虑,对亲子教育的焦虑…仿佛每个人都生活在焦虑之中。而今年,这种“集体性焦虑”更甚,特别是对孩子的焦虑,可以说是“牵一人而动全家”。

前些天“倒贴式卖娃”调侃刷屏朋友圈

1

全民教育焦虑的时代

中国人眼中的理想孩子是什么样的呢?一般逃不开古诗词倒背如流、外语沟通流利、成绩名列前茅、一路名校直升这些显性标准。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咬咬牙把他们送到收费不菲的学校,每天与课业老师保持良好沟通,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监督孩子作业、在家长群积极响应各类号召,自认为事无巨细、尽心尽力。但即便如此,我们的焦虑也从未停止,甚至还传染给了孩子。

▲为了参加幼儿园入园考试,一位两岁男童的妈妈给他报了5个学习班,造成孩子学习压力与精神压力过大,两岁就脱发秃头!

▲一名9岁小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太大,突然失明,得了“癔症性弱视”。

根据《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显示:八成小学生、九成中学生晚上十点以后才能睡觉,中国学生每天平均写作业2.82小时,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或居全球第一。

我们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其实,现代生活,谁活得都不容易。

2

为什么我们偏执于给孩子上枷锁

中国式亲子教育的焦虑,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业期望值过高。我们认为教育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或者是他改变命运的最好手段,因此哪怕我们自己学历普通,却仍希望他能考清华北大;哪怕我们自己生活平淡,但希冀孩子能走上人生巅峰。

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理想型父母,却总是忍不住责骂孩子,于是我们就在一边对孩子发火、一边又后悔自责的矛盾心理中,让亲子教育的焦虑不断发酵着。

除此以外,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难道真的是无私的吗?说得世俗一些,我们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其实就是一种投资。如果孩子表现不如预期,我们就会产生“投资失败”的情绪感受,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失败,我们就会本能地提高对孩子的要求,剥夺走属于孩子的快乐童年。

但我们忘了,孩子并不是附属于父母的,更非我们指挥下的一件作品——孩子的人生,要由他们自己决定成功的模式是怎样的。

3

如何才能减少这份焦虑?

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来做个简单测试,看看你与理想型家长的差距有多大?

关于沟通问题一般型父母VS理想型父母

一般型父母:这类父母喜欢站在权威角度对待孩子,总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相比于倾听孩子的想法,他们更喜欢控制孩子。

理想型父母:理想型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也理解孩子的想法与自己有差异。他们认为与孩子的相处是平等的,乐于发现双方的交集并愿意与孩子延伸。

关于视角一般型父母VS理想型父母

一般型父母:拿着放大镜观望孩子,揪着孩子学习、生活上的每个错误不放。

理想型父母:擅长拿着望远镜观察孩子的成长,考虑问题从长远出发,认同孩子成长历程的重要性。

关于孩子的特质一般型父母VS理想型父母

一般型父母:认为孩子身上的缺点多于优点,并且总是急于改变孩子的缺点,容易忽略孩子的闪光点。

理想型父母:承认孩子的缺点和优点,并且认为这些都是孩子的特点,并懂得如何强化优点弱化缺点。

关于比较一般型父母VS理想型父母

一般型父母:认为孩子的失败都是可以避免的,总是拿孩子与别人家孩子作对比,长此以往导致孩子害怕失败,没有自信。

理想型父母:坚信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是成长必须经历的历程,并且善于鼓励孩子从失败中收获成功经验。

关于提问一般型父母VS理想型父母

一般型父母:不喜欢孩子总提出一些天马行空、“胡思乱想”的想法,不是习惯性忽视,就是急于给孩子他们认为的正确答案。

理想型父母:肯定孩子提出的疑问,同时引导孩子思考并独立找出解决办法,也愿意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关于学习一般型父母VS理想型父母

一般型父母:认为学习是一个灌输过程,要孩子拼命记录知识、做习题,把成绩作为体现学习结果的唯一指标。

理想型父母:坚信学习是探索的过程,成绩虽然重要,但成绩好坏背后的原因也重要,客观看待孩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关于时间分配一般型父母VS理想型父母

一般型父母:孩子的事情只有学习和其他两件事,“除了学习,你什么都不要管”是他们的口头禅。

理想型父母:综合考虑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比如运动、阅读、同伴交往…更会适当地给孩子留白,让他们自我发挥。

关于生活角色一般型父母VS理想型父母

一般型父母:对自己要求很高,什么都想做到分,如果做不到常常焦虑、沮丧,甚至发火。

理想型父母:他们对自己没有苛责的要求,他们明白爱家人之前要先爱自己,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给自己更多的选择。

关于生命一般型父母VS理想型父母

一般型父母:对成功人生的定义往往比较单一,认为孩子的幸福就是成绩好、工作好、收入好。

理想型父母:认为成功人生的定义是多元的,孩子只要有进步、有收获就是成功,努力给孩子生命增加各种体验,从而活出自己的意义。

关于教育

一般型父母VS理想型父母

一般型父母:让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方法就是指挥孩子去做,孩子做不到就会生气、发火甚至大吼大叫,直到孩子发生改变,习惯说“我是为了你好,所以你要听话”。

理想型父母:相信言传大于身教,愿意以身作则先改变自己,然后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希望自己作为榜样先行动起来,潜台词是“为了孩子好,我要自己变得更好”。

看完上面这些比较,关于如何减少这份焦虑的答案,我想是:学会与自己讲和,与生活讲和。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坦然接受,别被填不满的欲望压垮。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一个人如何独立思考、如何观察生活并学会掌握生活。当我们给孩子灌输“教育=学习+竞争”的观念时,只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一地鸡毛,让孩子失去获得未来幸福的部分能力。

4

多数时候,技巧比心态更重要

当我们对生活焦虑、对亲子教育焦虑有了观念上的转变,如何才能真正与生活讲和,给自己带来幸福?你需要行动,或者说,有技巧的行动。

幸福是有迹可循的,更是有技巧可循的。第六期优势累积家庭幸福课开课在即!在这里,最专业最落地的家庭教育课将给你答案!

什么是优势累积家庭幸福课

优势累积家庭幸福课是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教授在多年的中国家庭关系家庭教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了哈佛大学的多元智能概念和犹太家庭的教育理念的一套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沈奕斐教授全程授课

复旦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哥本哈根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

该方法反思中国的纠错教育,运用社会学中的优势累积概念,针对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困境,在教育学的基础上,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家长去更好地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促进孩子的个性化成长,重建家庭的和谐,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优势累积家庭幸福课是一个专业、系统又落地的适合中国本土文化的教育法!我们希望给每个家长提供最适用的亲子教育技巧,让大家轻松做父母,“悦纳自己,成就人生”!

优势累积家庭幸福课特色

核心价值:帮助孩子积累成功经验,体验成功感受,最终让孩子能够建立内驱力,激发潜能!同时有技巧的为家庭注入幸福能量,也提升个人幸福感。

关键方法:正面标签法(学会欣赏孩子)、技能法(给孩子搭台阶,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打破固有框架(看见自己,看见家人)

最终收获:正视和接纳孩子、自己和家人的优点、缺点和特点,学会在一个阶段中着力解决一个问题,让自己充满正能量,从每一个1%的进步累积,最终获得%的幸福人生。

优势累积家庭幸福课内容安排

?2天线下课程——互动学习,消除你80%的烦恼

在2天的时间里,我们会帮你梳理烦恼和困惑,你会发现80%的烦恼其实都可以轻松解除;剩下的20%的烦恼,我们会给你有效的工具去解决,你会发现培养一个自觉、自立、自信的三自孩子其实一点都不难,每天半小时,就能轻松做到。

而这只是开始,接着我们还有……

?天线上定制课程——理清你的家庭教育理念,教会你具体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的天里,每周会有一次线上定制主题课程及答疑,我们选择了12个话题进行深入地学习探讨,沈老师亲自解答,手把手教会你解决困扰已久的问题!

?天保驾护航——为你补充能量

走出课堂,迎面而来的负能量和焦虑会让你很难坚持正确的做法,没关系,我们会护航陪伴。

除了教育专家答疑解惑、学员专属社群实时交流外,不定期的学员线下沙龙+亲子延伸活动也会与你相邀,为你补充幸福正能量,让你看到曙光,找得到前进的方向。

优势累积家庭幸福课报名咨询

客服

您也可以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