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8日晚上,我们相约用不一样的方式度过女人节,请到拉康派精神分析家姜余女士为大家带来中国文化下的女性主题沙龙,以下是讲述部分文字实录:
男人与女人,两种不同的命运。精神世界中的男女,并非处于较量和战争之中。只有我们愿意理解彼者的命运之时,才会有真正的相遇。
女性研究的多种视角:人类学的、文学的、社会的、经济的……
精神分析的视角:基于临床观察与欲望的视角(冲动与客体的视角)
女性立场(lféminin)与女性气质(laféminité)的区分
精神分析如何谈论“性”(sx)?
一种区分,两种享乐
“女人不是天生,女人需要成为女人”
(Onna?tpaslafmm,onldvint.——波伏娃)
成为女人的过程中没有范本
成为女人没有
弗洛伊德理解的“男人”和“女人”
不同的俄狄浦斯期的任务
成为女人的条件:两个对象的转变
后人对弗洛伊德的女性观的批判:所谓“残缺”与“缺乏理智”
拉康对弗洛伊德的辩护与延伸:语言和能指
不同的文化土壤,长出不同的女人: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临床
——以上是姜余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件文字精选,感动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三八妇女节这个晚上跟大家一起度过这个非常不一样的节日。首先,我想感谢一下我们的组织者,非常周到的组织的这次的活动,安排了各种提问环节等等,搜集了很多问题,为了今晚的讲座更加顺利,非常感谢他所做的这些工作。也非常感谢大家提出了这些问题,这让我们思考到我们所处的女性的位置,社会对我们女性的要求,或者是我们自己的功能的一些回应,有很多问题特别的犀利,我觉得有些问题有必要谈一下。有的问题,我是把它糅合到讲座当中,比如说有的朋友在问,母亲对子女童年教育的影响,母亲的功能,第二个呢比如说,女人身份的认同的步骤,这个在我们的讲座中会涉及到,我们会大概的讲一下弗洛伊德是怎么理解一个女性的成长过程的,然后还有其他的一些对精神分析影响比较大的一些思想家或者哲学家,他们的看法。还有其它的一个问题,比如说女人出轨的心理动机,那么我们也想谈谈,究竟精神分析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先回应一下第一个问题:心理学角度对女权发展的影响。就我们女性来讲,这样的一个词,或者我们谈论的女性是无处不在的。如果我们要去研究女性就会有非常多的视角。心理学所说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我们可以把这句话推广一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女性。所以说女性研究有非常多的视角。我们这个问题当中提到了女权主义,之前有相关的问题,比如人类学。在人类学当中的,比如列维-斯特劳斯(LéviStrauss),他就认为女性是我们连接社会的一个纽带,比如说张家的女儿嫁到了李家去,李家的女儿嫁到了王家去,王家的女儿嫁到了别家去。整个社会来讲,如果我们能够勾勒出一个网络的话,你会发现一个家庭中的男性是不动的,而此刻一个女性是处于流动的位置上。她把所有的家庭都联系起来,通过女性婚姻的方式联系起来。所以我们的女性在社会这样子一个角度上看,她是作为一种交换的物品而存在的,这也是女权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批判这种客体论。在文学方面,女人的位置也有非常多的角度,女性主义文学非常繁杂,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清。比如,童话《海的女儿》这个女性是个沉默的,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惜变成海上的泡沫,类似这样子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社会学也对女性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女性在社会当中的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家庭方面为社会有些什么样的贡献。经济学上也很多对女性的各种研究,我曾经读到过一个比较有趣的,就是说女性的裙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这篇文章中,据说经济发展越快的时候,女性的裙子会越穿越短。那么暂且不用说,在消费社会中,女性成为了消费大*。在这样子繁多的现象当中,所有的地方都会谈到女性,女性几乎是无处不在的。每个女人,男人都会谈到女性,年轻的、年老的都会谈到女性。年轻的会谈到自己的母亲,年老的会提到自己的女儿。那么这又是一个对女性研究的一个角度。我们的精神分析是在这所有的之外的,另外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在这个地方我们就需要界定一下,精神分析来看待女性的角度。
我首先想解释一下精神分析的视角,是基于临床观察和我们的欲望的一个角度。基于临床观察呢,也就是说,我们会从生活当中去看待我们周围的男性女性的差别,也会去看待这个现象后面的原因。而这个原因不是从别的方面去寻找,而是从精神动力方面去寻找的。就像我们刚刚提出的那个问题:女人出轨的心理动机,对于这个我们也是从精神的动力学后面去寻找它的原因。而精神分析有一个很独特的地方,跟我们刚才提到的所有都不一样的地方,即精神分析不是一个研究整体的科学,它不给出一个整体的答案,我们从来不能回答说女人为什么会出轨。当他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会想到某一个女人,那么这个女人是谁,我们不能够在这里回答。所以我们在一个讲座和理论里面是不能够给出女人为什么会出轨,精神分析不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也许精神分析可以去理解,或者是帮他询问,为什么这个女人在这个时候会做出这样子的一个举动。
我们所说的临床观察呢,包括了儿童的一些观察。比如法国儿童精神分析家弗朗索瓦·多尔多(Fran?oisDolto)的观察,她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女性,她非常敏锐的观察到,男孩女孩玩耍中的差别,比如说男孩子倾向于修建沙子的城堡,修建好之后倾向于摧毁这些城堡,但女孩子从来不会摧毁她们的建筑和作品。所以我们可以从我们的临床观察中得出一些关于他们行为模式的推论。
而我们最主要的理论是建立在欲望的基础上面,也就是最早弗洛伊德谈论的冲动与客体的问题上面。
我们如果要谈论的冲动与客体的话,不能离开弗洛伊德最早建立精神分析这样的理论体系的基础,是我们的身体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的建立,正是在这样一个冲动和客体的关系上面。最早我们就讲到,弗洛伊德说我们的生命是需要母亲的喂养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最早的冲动是从口腔里面出来的,它需要被满足,快乐的源泉是进食和吮吸,那这个时候它的客体自然就是母亲的乳房。接下随着生长和年龄的发展,身体就会有一些改变,在两到三岁的时候,冲动就会围绕在肛门的区域,这个时间呢,孩子们是要控制自己的身体,同时控制自己身体的产物,要么是排出,要么是放在自己的身体里面。在这个关系当中获得一种快感,当它排出去的时候获得一种快感,当它放在自己身体里面的时候也获得一种快感。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所谓的肛欲期。
再接下来就会进入到一个很著名的俄狄浦斯期,这个时候男孩子和女孩子就会有一个具体的性别认同。待会我们会再具体地讨论进入俄狄浦斯期的问题。我们现在想告诉大家,随着人生一步一步的发展,我们总是会缺少一个东西,这就是我们冲动和客体的关系,因为我们总是缺少这个客体的,那这个时候欲望就在那里形成了。所以精神分析的视角总是会围绕着一个想要的东西,那这跟其它的社会学的人类学的文学的经济学的视角都不一样的了,这个时候呢我们就离开了一个直接的描述和直接的定义。我们不能直接定义“女性是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说女性是什么,而是从一个女性缺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出发。所以我们就进入到了一个定义“女性要什么”的视角当中,所以精神分析它不是本体论。
那么接下来呢,立马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区分:女性立场(lféminin)和女性气质(laféminité)的区分。女性气质,它是为女性做一个描述,因为我们几乎所有的女性都会在成长当中去询问,究竟什么是女性。我们也会想去知道,究竟一个女人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一个纯粹的女人,她是不是应该长发飘飘呢,她是不是应该穿着长裙呢,她是不是应该穿着高跟鞋呢,她是不是应该有什么样的特别的特点,总之她的外在所呈现的这些东西,我们可以描述她的这些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女性气质或者女性特质。这个是社会学可以做描述的东西。
然而我们精神分析是围绕谈论女性要什么,什么是女性所缺少的那个东西,她觉得她内心所渴望的那个东西,从这一点出发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中间的内心其实是空的,然后我们会围绕着这一个空来组织我们的很多东西,这个时候我们就出现了女性的立场。因为我们想要一个东西,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去出发,这个就是我们的立场。从不同的方向出发,达成这种关系,这是一个跟他人达成关系的方式,所以我们说这是一种立场。但是这种方式是复数的,它是有很多很多种,数不清的方式。
接下来呢,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我们的精神分析是如何谈论性的。既然我们在说女性缺少一个东西,那么这个缺少的东西是不是跟男性有关呢?如果我们生活当中,既然是存在男性和女性的话,那么性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我们追溯性sx这个词的词源的话,,它的词源其实是指的“区分”。那它就追溯到最早的柏拉图的神话,叫做区分的一个神话,当时柏拉图假设了我们人类是有四只手四只脚的生物,但最后是被切分开来,所以后来就成为我们现在的男、女。但是我们为了寻找缺失的那一方,终其一生都会去寻找自己掉了的东西。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神话。这个神话也用一种隐喻的方式表达了我们对感情生活的一种追寻。可是这个神话跟我们中国谈论的阴阳之间的关系还是有些区别的,因为在中国我们的阴阳之间是可以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然而我们所说的对于性的、对方失落的寻找却是不一定可以找得到。无论是阴阳还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区分的性,它讲到的就是一个区分。男性和女性是有区别的,但是这种区别是不是说我们男性和女性之间是互补的呢?互补的关系就意味着男人没有的东西我们女人有,女人没有的东西男人有。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这样的,但是事实上这样的假设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多的问题。
首先给我们带来的问题是:我们会假设在婚姻当中男人会给我们带来我们所缺少的东西。比如说我是女人,女性是没有力气的,我就需要一个强有力气的人来做家务、搬运重物或做些什么事情。做些家务倒是无可厚非,可是在生活当中一些重要的家庭事务上面,如果一直觉得男性会弥补这些缺失的话,就会对男性造成过多的要求,而男性是不能够负担这些的。如果我们仔细看待我们精神上的成长历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男性和女性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成长历程,他们并没有互补的关系,所以他们只是在不同的缺失上进行寻找。女性缺失的东西并不能在男性那里找到,这是我们要非常清醒认识到的事情。当然男性缺失的东西也不能在女性这里找到。所以男性和女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追求快乐的方式的组织。拉康把它称为两种享乐方式。
我想我们以后还有时间来继续探讨这两种男性的缺失或者女性的缺失这两个不同的问题,也许我们现在花太多时间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之后会另外找时间谈论,但是至少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是两个不一样的存在方式。所以呢,让我们还是回到女性的性立场当中来。
法国的思想家波伏娃就说过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她在她的著作《第二性》当中说:女人不是天生就是女人,我们是成为女人的(Onna?tpaslafmm,onldvint.)。这句话非常的有力量,它甚至成为后来的女权主义一个领导性质的口号。对于女权主义来说,她们拒绝成为人类学家所描述的课题。因为对于女权主义来说客体是一个拒绝了本身主体性的东西。客体好像就意味着我们作为商品进行买卖,我们是在进行交换,不把我们当成一个主体,不把我们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是把我们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我们拒绝这种他者性,如果是作为一个客体的话它天生具有一种陌生感。但是女人呢并不是生来就是女人的,她说女人是在文化当中成长起来的,女人需要成为女人。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她这句话原话是“Onna?tpaslafmm,onldvint.”,如果我来直译的话,这句话主语并不是女人,而是人们。大家就可以注意到她并没有说女人不是生来就是女人,她说人们,所以说她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一个生理的女人放在女人的位置上,她谈论的仍然是女性的立场,她还是试图从女性的立场来谈论。这句话的下半句是说人们是成为女人的,人们成为她。
去年有一个很有趣的专门研究性别的哲学家来我们学校讲座,她也讲到波伏娃的这句话,对比了很多不同语言译本对波伏娃这句话的翻译,他发现每一个译本对这句话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可想而知,每一个文化当中,我们对女人的理解和翻译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成为女人的过程中,是没有一个范本的,没有个一个规定的全世界通行的定义对女人说,你该怎么样成为女人。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也许她成为女人最大的参考可能是她的母亲,那么在不同文化当中的母亲,可能会给她的女儿带来不同的东西。
非常有趣的一些文化现象在这里产生了,比如我们中国的女性在生产之后是一定要坐月子的,而在法国,在西方就不从来不会有做月子的现象。我记得在前几年萨科齐的*府当中有一个女的内*部长,在生产完的第二天她就化了妆穿了高跟鞋穿了她职业套装就去上班了,当时成了报纸上的一大新闻,也是当时女性讨论的一大热点。当然有好多精神分析家和女权主义都骂死她了。为什么骂她呢,她是想给大家做出一个工作的职业女性的典范,可是更多的女性还是希望能够在产后稍事休息,更多的跟她的孩子在一起,能够喂养她的孩子,所以大家都在骂她作秀。那回到我们中国文化当中的土壤来,做月子是我们的一个文化现象,但是借助这样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有很多症状是通过文化现象来表达的。比如说我们在临床当中听到很多妇女谈到自己的月子病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她会说自己的腰疼这样的症状是因为没有做好月子,她月子期间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是如果她在继续往下讲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是简单的被她称作月子病的东西,实际上是跟她的婆媳关系是有关的,再接下来是跟她的婚姻关系有关。所以她在通过的月子病或者腰疼的躯体表达的背后其实表达的是另外一个东西。这就是我们精神分析看待症状的一个视角,或者是看待女性的视角,我们听的是症状背后的语言。
对于弗洛伊德来说,他所理解的男人和女人有一个很重要的的区别,那就是一个看的见的生理上的区别,是阴茎。我们也不要忘了弗洛伊德最开始在《性学三论》中最开始就讲过的一个双性性欲的问题,他说在男性那里更多的最后表达出一种主动的倾向,而在女性那里更多的表达一种被动的倾向。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一个女孩子她是怎样成为一个女人的呢,她会有两个非常重大的任务在她面前,这两个任务都是跟她的身体连在一起的。可是弗洛伊德并不是从一个小女孩开始谈论的,虽然他是从女性临床开始发展出他的事业的。我们说弗洛伊德刚刚开始他的工作的时候,他全部接待的都是女性癔症病人,所以他刚开始非常著名的案例就是杜拉、安娜O等等这些女性癔症病人,给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这些材料。所以弗洛伊德本人对于女性的理解也是非常的深刻,他愿意去倾听女人,他愿意去理解她们。可是当他制作起自己的理论的时候,他仍然是从一个小男孩的角度去开始他逻辑的起点,当然这跟他本人是一个男性有关系。所以弗洛伊德的这个小男孩,他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
弗洛伊德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他所说的俄狄浦斯情节,还有阉割。对于小男孩来说,如何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就是要克服他的俄狄浦斯情节,然后克服他的阉割恐惧,也就是说他必须从杀死自己的父亲然后娶自己的母亲这样的一个幻想中走出来。这个小男孩必须翻越父亲这座高山,然后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所以对于弗洛伊德来说他就有了逻辑性的起点,那么这是一个男孩子的情况。这个男孩子是作为一个标杆放在那里,就弗洛伊德本人当时所处的时代来看,他是没有办法跨越这样子的一个障碍的。而女孩呢,女孩儿是怎样成为女人的呢?
在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中他会描述到,这个小女孩很快就发现她跟自己的兄弟不一样,那么她的不一样就在于她是没有她兄弟的那个小鸡鸡的,所以她这个小女孩儿很自然的成为一个被阉割的人。她假设是被阉割的人,是会低人一等的人。因为她,为什么她会被阉割呢,是因为她做错了事情,那么这时候,她生来就会带着失去的优越感,那么这个时候是一个贬低的时刻。可是很快其实这个女孩她用别的东西弥补了她自己的这些不足,比如说虽然她没有小鸡鸡,可是呢她发现自己的智力发展得非常的快,她的语言能力会比她的兄弟快很多,她的智力会发展的更迅速,在这个阶段,所以她的智力活动弥补了她身体上的不足。其次,她会发现父亲的目光指引了她,她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价值。所以对于女性来说,跟男性有所不同的是,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走出俄狄浦斯期,而女性是进入俄狄浦斯期。当然第二个她的改变是,她的爱的对象的改变:从父亲来到别的男人身上。如果她不放弃这个改变的话,弗洛伊德就认为这个女孩会是一个癔症患者,因为她不能够真正跟男性达成关系。这是他早期在描写《性学三论》的时候所提出来的对女性的描述。
可是在弗洛伊德晚年的时候,在写给玛丽波拿巴公主的时候,他说三十年过去了可是我却对女性依旧一无所知,女性对于他来说仍然是一片黑暗的大陆,女性究竟她想要什么,他不知道。对于这篇黑暗的大陆,有很多人做出了解释,也希望对这个黑暗大陆有更多的理解,可是就这些讨论来讲,好像也并没有在弗洛伊德那里更增加出不同的东西。在拉康之后有一位比较厉害的女性精神分析家,叫米歇尔·蒙特来(MichèlMontrlay),这位女性她另外写了一本书叫做《姓与阴暗》(L’ombrtlnom)。这本书对女性和母性,对女性的创造性、女性的黑暗面有了更多的一些发展,就这个黑暗面的部分,黑暗大陆这个部分在米歇尔蒙特来那里给出了更多的一些光明。以后我们更多地谈到这个理论建树。
所以女权主义来看待弗洛伊德的东西的时候实际上是带着非常多的愤怒和不满,因为他们认为弗洛伊德为什么这么写女人呢,为什么把女人一开始就放在一个被阉割的位置上呢。因为她被阉割了所以就会嫉妒羡慕恨吗?他这所谓的阴茎嫉羡的问题。所以女性被弗洛伊德构建成一个这样子残缺的存在,其次弗洛伊德还说女性是一个缺乏理性的,他说跟男性比较起来,女性更加的缺乏理性,女性更多的会容易出现这种疯癫的状态。所以女权主义者认为,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完全是在一个男权主义的,男权统治下的一种理论,他完全把女性处于一种很边缘化的位置,然后很糟糕的一种描述,他认为弗洛伊德对女性纯粹是一种贬低。
为什么我们没有理性呢?我们女性不是也出了那么多的思想,哲学家,文学家,完全不乏优秀的女性。他这样子去描述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一种不尊重。但如果我们仔细去读弗洛伊德所写的东西的话,我们可能会得出另外的一层意思出来,那么这就是拉康对于弗洛伊德的一个延伸性的阅读。拉康并没有重复弗洛伊德的东西,当然他并没有说弗洛伊德不对,因为他看到了弗洛伊德那里说出了一些很本质性的东西。就是我们之前想要给大家传递出来的就是弗洛伊德是从冲动和对冲动的满足,也就是客体的关系上面进行解读女性的立场和男性的立场的。所以弗洛伊德也许他并没有贬损女性的意思,他试图在做出一种他所谓的客观性的描述。可是我们最后能够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就弗洛伊德所说的这样子的一个描述的话,他想说的他能够说出的就是,不管是男性或者是女性也好,他们都有自己的一种对于自己缺失的一种组织方式,对于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方式。
所以拉康很敏锐的发现了,实际上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什么阴茎不阴茎,尤其是在性解放运动发展之后,因为在性解放运动之后,这些女性就不用再理会世俗的道德的批判了,这个时候她可以有很多很多的男性,可是这个时候她还是会缺少一个东西,缺少的不是阴茎,而是缺少另外一个东西。所以它不是一个生理学的问题,而是精神层的问题,也是跟语言有关的东西。那他用“能指”这个概念替代了阴茎,所以男性和女性的命运呢,那就成为了两种不同的享乐方式。女人缺少的东西,男人也一样缺少。所以男人活得并不比女人更舒服或者是更比女人优越,我们只是在两种不同的匮乏当中,用自己的方式在满足自己。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子看的话,其实男人和女人就不会存在于在一个较量和竞争的关系上,而是一个相互协助的伙伴之上。
精神分析给了我们一个可能性,就是精神分析当中的人是愿意去倾听,愿意去打开自己,愿意去倾听对方的这样子的一个可能性。在这个可能性当中,我们是可以和对方一起去发现一些东西的。我认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创造一种新的相遇,而不会迷失在我们当下的所谓的比如说是消费当中。如果我们打开自己的手机,里面就会有很多讯息,比如说淘宝的。淘宝也过三八妇女节,但它的方式就是鼓励我们去消费,有很多女性就是这样子把自己的生命的力量,或者是我们说力比多,消耗在这样的一种方式中。
也许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我们现在的女性身份和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当然我们也应该思考,怎样要求对方做什么,对男性的要求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状态,我认为只有在这样子的反思当中,男性和女性才能够一起走得更好。好吧我的讲座简单的到这儿。我想我引出了很多东西,但是没有办法,或者说因为时间的限制,没办法仔细的讲的非常清楚。我想如果有一些朋友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的话,那么我可以做一些解释。大家可以提一些问题。
姜余,精神分析家,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与心理病理学博士。现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临床经历
1.国内接受个人分析4年
2.法国接受个人分析和个案督导6年
3.法国第戎市*府下医疗机构PMI“妇女儿童保护中心”实习,由负责人MoniquTricot特柯夫人指导
4.巴黎著名精神病临床机构LaBord医院实习,由该机构创始人JanOury指导
5.医院H?pitalSt.Dnis,“母子中心”实习
6.巴黎跨文化“医疗-心理-社会”治疗机构Minkovska中心附属研究者
7.年-今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担任精神分析教学和科研工作,多次组织法国精神分析家来校讲座和个案督导,并担任现场翻译
姜余老师译作:
少量签名译作等有缘人,春暖花开,与你相见
意犹未尽处,五月北京见
姜余女士首次国内系统讲解精神分析中的女性主题
(北京地面1次+网络6次=18小时细致讲解+三天工作坊时长)
名额有限,以打款顺序确定位置,不接受口头预留
报名请点链接:
惊喜!!!
1.三人成团直通团购价
2.中文与精神分析群友直通团购价
3.报名时注明参加过姜余老师沙龙和其他课程可团购价直通
报名why1975慕容
个人标签:
本帐号功能:
喜马拉雅听个人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