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字稿当弗洛伊德遇上霍妮女性心理学第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偏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626/4197040.html

当弗洛伊德遇上霍妮——女性心理学

第三讲对爱的神经质需求

主讲:孙培丽

霍妮的“神经质”是指她的性格神经症,始于生命早期,主要的紊乱在在于性格变态。几乎包括整个个性。霍妮是精神分析新文化学派的代表,她认为的神经症病人,是指那些行为、情感、心态、思维方式跟同一时代文化中的其他相比偏离太多、显得不正常的人。这些病态倾向一方面源于童年时代缺乏安全感所产生的基本焦虑,更多源于当前面临的实际冲突。这些冲突深深地植根于文化内部,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危机的反映,神经症患者内心的冲突,是一定文化内在冲突的缩影。

神经症病人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冲突,一方面他们对爱怀有病态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害怕爱,逃避爱,无法获得爱;一方面拼命追求权利和财富,另一方面又怀着对失败甚至成功的恐惧,竭力逃避竞争;一方面对他人充满了恐惧和敌意,另一方面又总是倾向放弃自我,顺从他人……

霍妮指出:“现代文化在经济上建立在个人竞争的原则上。孤立的个人不得不与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人竞争,不得不超过他们和不断地把他们排挤开。一个人的利益往往就是另一个人的损失,这一情形的心理后果乃是人与人之间的敌意增强。……这种竞争及伴随的潜在敌意已经渗透到所有的人类关系中。……它渗透到男人与男人的关系中,女人与女人的关系中……它妨碍了男人与女人的关系,这一点不仅反映在伴侣选择上,而且也反映在同伴侣争夺优势地位的整个斗争中。……它渗透到家庭生活中,所以儿童毫不例外地从一开始就接受了这一病*。”

霍妮认为撇开表面现象深入神经症的动力结构去理解,一切神经症的共同具有的基本因素是焦虑,焦虑是霍妮思想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一个人面对充满敌意的世界时产生的渺小感、孤独感、软弱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为了对抗这种焦虑,人不得不拼命追求爱,追求事业的成功、名声和财富,以获得安全感和信心。但这些追求都是建立在恐惧的基础上的,这又妨碍了他去爱、去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他们总是处在无休止的内心冲突之中。

弗洛伊德也认为焦虑是神经症的主要症状。弗洛伊德最初认为焦虑是由力比多的过度控制和不适当的释放引起的,精神上力比多的异常积蓄未被释放自动转换成焦虑。弗洛伊德提出的现实焦虑神经症就是认为由于性驱力能量因外部干扰没能得到适当释放所他认为神经衰弱是不卫生的性活动的结果,如手淫过度和梦遗,产生疲劳、萎靡、腹涨、便秘、头痛和消化不良。性交中断或得不到满足的性行为,使性兴奋得不到正当的发泄会造成焦虑状态,弗洛伊德把它们称作焦虑性神经症。直到年弗洛伊德仍然认为神经衰弱和焦虑性神经症是由性代谢紊乱而产生的躯体反应。为此他还把神经衰弱和焦虑性神经症合并,称为现实神经症,把癔症和强迫症称作精神神经症。到了年,弗洛伊德不再主张焦虑性神经症在实质上是生理内分泌紊乱了,而是认为焦虑的出现纯粹是心理机制的作用。内驱力得不到释放,会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使自我无法控制,自我成了焦虑的发源地。

弗洛伊德和兰克后来又认为婴儿的“出生焦虑”是创伤情境的原型。

弗洛伊德还谈到成人的“创伤神经症”,如“战争神经症”和“弹震神经症”,这是由外部刺激而产生焦虑的结果。如美国通过对参加越战后的士兵的研究发现,那些罹患PTSD的退役士兵人格都有了改变。

弗洛伊德最核心的焦虑是“阉割焦虑”,也是神经症患者的核心焦虑。动物恐怖症所感受到的焦虑是自我对阉割的焦虑;广场恐怖症中所感觉到的焦虑是对性诱惑的焦虑;惊厥表现是从自我的正常控制下撤出来的情感爆发;强迫症过分使用了排除俄狄浦斯情结的正常方法;儿童在童年期性经历中处于主动的角色,日后的症状则表现为癔症性的。

弗洛伊德的对爱的神经质需求我们可以这样来看。男人在早期的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中是“受伤的第三者”,母亲是属于父亲的。这种经验会让男性以后的爱情生活有强迫的痕迹。在正常的恋爱关系中,洁身自爱的女子总会受人喜爱,生性放荡的女子则会被人看低一等。而对于神经质的男性则是非荡妇不爱。他们对单身的女子不感兴趣,只会对有夫之妇、已经订婚的人或者他人的女朋友感兴趣,只有他们在为女人争风吃醋时他们的爱情才达到顶点,当他们追逐的女人背后那追逐的对象消失,他们也就对该女子失去了兴趣与激情。女性也会受此痕迹的影响,她们要不就是做父亲的“纯洁女孩”,就是有妇之夫感兴趣。

神经症病人往往自己就是自己的绊脚石。焦虑是神经症的动力中枢。企图说服神经症病人摆脱焦虑,是徒劳无益的,他们的焦虑所涉及的是他内心所感受到的处境。强烈的焦虑是一种环,最折磨人的心情,彻底的无能为力让人们难以忍受。一位母亲,不去正视自己的无能为力的糟糕的感觉,反而更加黏附孩子来试图表达自己的爱,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感受到的也不会是爱,是焦虑,是控制,孩子就会像排大便和垃圾一样把母亲推开。这是对焦虑的合理化,在中国的母亲身上非常常见。霍大同为此针对中国的母子关系提出了跟西方俄狄浦斯情结相对应的“代情结”。

霍妮认为面对焦虑,人们还会采用否认的态度。我们可以考虑某些人特别强调某种正面思想和行为时,按照弗洛伊德的研究我们也可以证明一个过强的情绪流下面往往潜藏着相反的冲动和欲望。比如某人特别强调自己不怕什么的时候,其实往往他们就很怕什么。我们也可以用逆恐的防御机制来证明,越怕什么,越干什么。

霍妮还认为人们会用麻醉的方式来对待焦虑。如抽烟、喝酒、吸*等物质依赖来麻醉自己。使焦虑处于麻醉状态还有拼命沉浸在工作中,这里的工作具有强迫的性质。还有过量的睡眠,拒绝面对这个世界。还有焦虑可以导致一种强迫性手淫。

霍妮还认为逃避焦虑的最彻底的方式就是避免一切可能导致焦虑的处境和感受,会进入抑制状态。抵制状态最奇特的表达如癔症性失明、癔症性失语、癔症性失听、癔症性肢体瘫痪等。在性领域中如性冷淡和阳痿也是抑制的表达。比如还有一些有社交焦虑的组员,他们在团体很焦虑不能说话,说话会有死掉的幻想,他们在团体中会坐得很僵直,一句话都不说,但是团体中和结束后有呕吐和排泄的神经性冲动。焦虑和恐惧不同,它是一种涉及主观因素的恐惧。各式各样的敌对冲动,构成了神经症性焦虑产生的根源。人们在憎恨某人的同时,又爱着和需要某个人,为此人们要压抑心中的敌意。也害怕由此带来的报复恐惧。受压抑的敌意会产生焦虑。

霍妮说出了儿童心中的话:我需要你,所以我必须压抑我对你的敌意;因为我怕你,所以我必须压抑对你的敌意;我必须压抑自己的敌意,否则我就会失去爱。

弗洛伊德罗列了可能发生在儿童生活中的三种典型的危险情境:

一是与能给儿童带来重要满足的重要人物的分离,称为“所爱的客体的丧失”;

二是能满足其需要的人的爱的丧失,称作“客体爱的丧失”;

三是对男孩来说的阉割焦虑和对女孩来说外阴的损伤。

弗洛伊德认为对于女性来说有两个特征:

一是女子气与暗藏的同受虐狂的关联;

二是女人最基本的恐惧是害怕失去爱,这可以和男子的阉割焦虑等量齐观。

对于女性的受虐海伦娜?多伊奇认为,受虐狂是女性精神能量的基本源泉。她说女人性交的终极满足感是被强奸、被凌虐。分娩代表了女性受虐的巅峰满足。除非女人感到或遭遇强奸,或者被羞辱,否则必然感到性生活的索然无味。这个大家可以持保留观点,下次课程关于婚姻问题我们可以再来讨论。

弗洛伊德认为女人的基本恐惧是害怕失去爱。霍妮认为这个观点女性的受虐倾向——女性对他人感情的依赖。获取爱情成了抵御焦虑的手段,害怕失去爱成了一种女性的特殊的受虐。

霍妮提到了女人都害怕衰老,背后的内涵就是对女性来说能不能讨男人欢心的重要性。长久以来女人的爱、性和对孩子的养育及一切衣食助行都得靠男人提供,无怪乎女人的美容、微整和各种奢侈品特别火爆。女人对年轻美丽、魅力几乎达到了崇拜的地步。如果把年轻貌美当成了唯一*金期,那么衰老也就成了一种绝望。男人为财富、权利、女人争得头破血流,女人为美貌、男人和孩子在进行无声的厮杀。

对于女性患有神经质时,文化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它们会成为女性神经质受虐倾向的帮凶。

针对前面霍妮提出的基本敌意,霍妮提出了一个“基本焦虑”的概念,它们交织在一起。基本焦虑隐藏在与所有人的关系下面,构成了人与人关系的基础。基本焦虑可以粗略地描述为一种自我感觉渺小、无足轻重、无能为力、被抛弃的感觉,别人可以对自己采取谩骂、欺骗、攻击、侮辱、背叛等行为。霍妮的一个病人画出了一幅画,在画中:这名女性是一个又瘦又小、无依无靠、赤身裸体的婴儿。她坐在画面的中央,周围是各式各样张牙舞爪的妖魔*怪、人和动物,正威胁着自己。

霍妮还有一个病人,曾在梦中看见自己是一只小老鼠,由于害怕被人踩着不得不成天躲在洞中——这正是这位女性实际生活的写照。然而她却丝毫没有想到事实上她害怕一切人,甚至不知道什么叫焦虑。

霍妮提出了四种对抗焦虑的方式:爱、顺从、权力和退缩。

爱:用获得爱来对抗焦虑。基本想法是:如果你爱我,你就不会伤害我。

顺从:通过顺从来回避焦虑,赢得保护。比如对宗教的顺从。他们的基本想法是:如果我放弃自己,我就不会受到伤害。

权力:通过权力和智力上的优越来赢得安全感。他们的基本想法是:如果我拥有权力,就没人能够伤害我。

退缩:不是从人群中隐退,而是指脱离他人,不让别人对自己的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发生影响。窒息自己的情感需要,放弃自己的愿望。他们的基本想法是:如果我向后退缩,就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伤害我。在佛教中是一种主要的心理趋势并得到认可,而我见过一些皈依佛教的还在过正常生活的人,一边还在搞着婚外情甚至嫖妓,他们认同行善,只是没有办法对抗心中对妻子的敌意,对这个世界的敌意。

霍妮在每个神经症中都发现了对爱的神经质要求,它表现出更多的被爱、被尊重、被帮助、被支持等神经质需求,以及对这些需求可能引起的挫折高度敏感。

人们都想被爱且喜欢享受被爱,在神经质中,爱的需求被大大的提高,而且是强迫性的和无区别的。只要一名女性是被强烈的焦虑所驱动,她对爱的需求和选择必然是丧失自发性和灵活性。健康的爱是“我希望被爱,我因为被爱而感到愉快。”神经质的爱是“我必须被爱,为此我不惜任何代价。”对爱过分重视。前者进食是因为胃口好,能够充分享受美食的乐趣,在选择食物上极其讲究。后者进食则是因为他饿得半死,必须不加选择地胡乱充饥,而且不惜任何代价。就如有些女人可以利用性来作为工作,以前称妓女,现在称为性工作者;有些贡献出自己的身体只是为了得到关系、得到爱,最后什么也没得到。这些愿望可以不加选择的附着在任何人身上,从理发师到旅途中车上遇见的任何一个陌生人。丈夫的一个冷淡的眼神或一次不接电话,就能影响她们的整个心情,她们不能独处,没有一个独立完整的自我。比如赖汉登花枝,就有可能有这种由焦虑控制对对象选择的不加选择性,对自己好就行。

这些女人也很难得到性的满足,因为这不是由爱推动的,焦虑已紧紧地攫住了他们。如果这种爱的选择放在了同性身上,就会成为同性恋。

对男人感情上过分依赖,久而久之难免会对对方产生怨恨,怨恨自己的无能为力,害怕对方会抛弃自己。这形成了两人之间潜在的敌意。

神经质的爱的第二个特点霍妮认为是对爱的需要的永不知足。这个总体上表现出一种贪婪的特征,表现在吃饭时狼吞虎咽,嗜好吃重口味的食物;拼命购买;急不可耐等。弗洛伊德一般把它称为“口欲期”特点。霍妮认为这也是由焦虑引起的,在女性的过度自慰中可以看出。而如果一名女性能够获得爱,感觉自己被爱,可以突然减轻强迫性购买的强度。在恋爱失败后有些人不由自主地贪吃,在很短时间内体重增重几十斤。焦虑和敌意在同时增长。

这种对爱的无条件要求还与嫉妒连系在一起,这些女性恪守的信条是“你必须只爱我一人”。任何必须与他人分享的爱,都会因此立刻丧失其全部价值。

这样的女性对男性无条件的爱的要求中还包含希望被对方爱而不给予任何回报,对方一旦从她这里得到了好处,她们就会怀疑,对方之所以喜欢她,是为了得到某些好处,比如利用自己得到性的满足,如此便故意不让对方在自己这里得到这个好处,来证明对方对自己“纯洁”的爱。

在临床的分析中她们也会出现咨询师收了钱,所以对自己不是真心帮助。尽管理智上认为收费是对咨询师精力和知识的报酬。他们由于早年就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和打击,以致他们的自觉态度就是对任何爱对表示怀疑。

女性对爱的神经质需求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拒绝的极端敏感。比如约会的延期,长时间的等待,不能立刻得到的答应和回复,彼此意见不合等,都会被她视为拒绝和冷漠,相当于侮辱,这会激起她们强烈的愤怒。例如一个神经质少女会对她的猫咪没有亲昵地对她回应,就勃然大怒把猫摔到墙角。如果约会时对方要自己稍等片刻,她们也会迸发出强烈的敌意,甚至导致完全地收回自己的情感,态度冰冷,尽管几分钟前她还在期待着这次约会。她们决不会爱上不爱自己的人。

神经质的女性由于内心充满冲突,她们还是会有她们表达爱的方式:

一是收买笼络。她的格言是:“我深深地爱你,因此你也应该以家作为回报,并为了我的爱放弃一切。”男性如果希望实现某种愿望,他们就必须在生活中取得成就;女人则相信:只有通过爱,她们才能获得幸福、安全和胜利。

二是乞求怜悯。她们的格言是:“你应该爱我,因为我正在受苦并且无依无靠。”痛苦作为她们有权向别人提出要求的正当理由。极端的便是女性和老人的疑病症。

三是诉诸公正。她们的格言是这样的:“我已经为你做了这事,你将为我做些什么呢?”在我们的文化中父母的付出常常是作为资本将来要挟孩子要孝顺自已。还有那些强迫性慷慨的人,他们为别人所做的一切正是期望别人也为自己做的。在要求为自己的付出作为赔偿的时候,她们的格言是:“我为你吃了这么多苦,你毁了我,因此你有责任帮助我,照顾我,资助我。”

四是威胁恐吓。她可能会伤害自己或是伤害对方,或者不顾一切地去败坏自己或对方的名声,对自己或对方施暴,甚至以自杀作为威胁。她的意图就是失去这个男人,也无法活下去。

爱的病态需要还会采取性迷恋或不知足的性饥饿形式出现。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个人的爱是文化发展的产物。神经质的女性在与别人的关系中总是强迫性地制造出或强或弱、程度不同的性色彩,制造出一种爱欲气氛,而不管这些人是否真的吸引她们,而且是一直遇不上她们真正心仪的人。

在分析关系中,霍妮认为,只要病人在分析开始的时候,就不断表现出对咨询师的性的欲望、性妄想和做跟咨询师有关的性梦,霍妮就会认为在她的人际关系中一定存在着严重的失调。

闪闪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看起来像性欲的东西也不一定是性欲,实际上与性欲毫无关系,而不过是表现了对安全感的需要。性冷淡也不再被认为是女性的正常状态,而是普遍被认为是一种不足和缺憾。

感谢大家收听!下周见!

(END)

孙培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仑存在主义团体学会讲师组成员,李仑存在主义团体学会认证团体带领者、督导师。

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长期接受案例督导和个人分析。动力学取向治疗。个案累计超过小时。

曾受训于中美精神分析高级女性组三年连续培训。

医院进修五个月。

正在接受中德班高级组、中美班督导组三年系统培训,中法班系列培训。

接受存在团体初级组、中级组、私密组和高级组系统培训。

曾带领中法班20次《导读拉康》读书研讨会。

目前带领课程:精神分析三年系统课程、女性精神分析研讨班。

群学习成长活动:QQ群视频开展两年读荣格读书会、两年读拉康读书会、“团体理论与实践”课程、癔症与经典十大案例系列课程、带领研讨《精神分析辞汇》。

目前正在带领的团体:单独带领两个长程精神分析团体(年度开放)、单独带领两个精神分析团体50轮。

个人14

时间:每周日晚20:00开始(共五讲)

地点:李仑存在主义团体学会讲师组微课群

报名:已在群内的朋友可直接收听,未入群的朋友添加“文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