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太任性美国两大指数移除一批中国公司 http://www.zhuixunsmdyy.com/zjhnb/7097.html看医案的时候,我心里就想,大佬的用药用方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可得好好学学,所以看验案精选的时候,遇到组合用方的时候就标记一下,于是发现了下列方子的组合应用:
金铃子散合失笑散治胁痛4(神经衰弱)
葛根芩连汤合痛泻要方治泄泻1(过敏性结肠炎)
五子涤痰汤治胁痛2(慢性肝炎),痹症3(类风湿性关节炎),肥胖、眩晕7(高血脂、动脉硬化)
上述组合中五子涤痰汤出现的次数多一些,主要是治疗痰浊阻滞引起的病证。
胁痛2医案如下:
形肥、痰多、脉滑而有力、苔垢厚,此四者定其为痰浊阻络,故而胁痛凡具此征者,可用五子涤痰汤,即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冬瓜子、皂角子。以此为基础方,加理气活有血,疏风胜湿,消食导滞之品,治疗范围大大扩展,不独治胁痛而然也。
还有一个方子最为重要,在赵老验案精选中的个医案,以此方为基础加减组合治疗的医案有30个,试想一下在赵老从医的60余年里,所积累的医案有多少?又从治疗效果好的医案中精选了个,而这个医案里此方又出现了30次之多,由此可见此方的重要性,必须得学习掌握,这个方子就是升降散。
升降散在书中所治疾病如下:
痄腮1(流行性腮腺炎)、烂喉丹痧2(猩红热)、温*(急性下颌淋巴结炎)、失音2(癔症性失音)、胃脘痛1(浅表性胃炎)、胁痛4(神经衰弱)、泄泻2(过敏性肠炎)、泄泻4(过敏性结肠炎)、便秘(习惯性便秘)、眩晕1(低血压)、眩晕2(高血压)、头痛5(三叉神经痛)、心悸4(贫血待查)、失眠1(神经衰弱)、失眠2(神经衰弱)、耳聋(神经性耳聋)、癫痫、震颤(帕金森综合征)、发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齿衄(再生障碍性贫血)、鼻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臌胀1(肝硬化)、癥1(转移性肝癌)、阳痿2(前列腺炎)、阳强(前列腺炎)、遗尿3(尿失禁)、尿血1(膀胱癌)、经期发热(周期性发热)、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头汗(更年期综合征)
出现的组合有:升降散合生脉饮治胁痛4(神经衰弱)、升降散合痛泻要方治泄泻4(过敏性结肠炎)、升降散加凉化瘀瘀之品治发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升降散加清肝之品治齿衄(再生障碍性贫血)、升降散加凉血解*之品治鼻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等。
看完会发现升降散治的不是大病就是疑难病啊,那赵老用升降散的指征是什么?
我发现上述医案中每次提到“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的时候必用,这些医案中多数的脉是弦数脉,舌质红,用原文的话说,这是肝经郁热之象。升降散是用来疏调气机,宣散郁热的。
这是我分析的赵老对此方的应用,那升降散不是赵老发明的,是清代医家杨栗山在《伤寒瘟疫条辨》这本书里“创制”(推广)的,学习一个方子的应用,一定要找到原文原出处,看看原作者为什么创制这个方子,应用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些都只有原文里才有,后世的应用发展都是他们学习理解,没有原文来的正宗,一定要学习原文。
故把升降散的原文摘录如下:
升降散温病亦杂气中之一也,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表里三焦大热导致的症状如下)
1.如头痛眩晕,胸膈胀闷,心腹疼痛,呕哕吐食者
2.如内烧作渴,上呕下泻,身不发热者
3.如憎寒壮热,一身骨节酸痛,饮水无度者
4.如四肢厥冷,身凉如冰,而气喷如火,烦躁不宁者
5.如身热如火,烦渴引饮,头面猝肿,其大如斗者
6.如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滴水不能下咽者
7.如遍身红肿,发块如瘤者;
8.如斑疹杂出,有似丹*风疮者
9.如胸高肋起胀痛,呕如血汁者
10.如血从口鼻出,或目出,或牙缝出,毛孔出者
11.如血从大便出,甚如烂瓜肉,屋漏水者
12.如小便涩淋如血,滴点作疼不可忍者
13.如小便不通,大便火泻无度,腹痛肠鸣如雷者
14.如便清泻白,足重难移者
15.如肉瞤筋惕者
16.如舌卷囊缩者;或舌出寸许,绞扰不住音声不出者
17.如谵语狂乱,不省人事,如醉如痴者
18.如头痛如破,腰痛如折,满面红肿,目不能开者
19.如热盛神昏,形如罪人,哭笑无常,目不能闭者
20.如手舞足蹈,见神见*,似风癫狂者
21.如误服发汗之药,变为亡阳之证,而发狂叫跳,或昏不识人者。
杨栗山总结:
外证不同,受邪则一。凡未曾服过他药者,无论十日、半月、一月,但服此散,无不辄效。
药物组成:
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二钱广姜*去皮,三分川大*生用,四钱
秤准,上为细末,合研匀。
病轻者,分四次服,每服重一钱八分二厘五毫,用*酒一盅,蜂蜜五钱,调匀冷服,中病即止。
病重者,分三次服,每服重二钱四分三厘三毫,*酒盅半,蜜七钱五分,调匀冷服。
最重者,分二次服,每服重三钱六分五厘,*酒二盅,蜜一两,调匀冷服。一时无*酒稀熬酒亦可,断不可用蒸酒。
胎产亦不忌。炼蜜丸,名太极丸,服法同前,轻重分服,用蜜、酒调匀送下。
上面表里三焦大热导致的症状真是不少,说实话读了我也不知道这个方应用指征,好像热盛的都可以,又好像不是那么回事,那接着往下看杨栗山对方子的解读吧
:温病总计十五方,轻则清之,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小清凉散、大小复苏饮、增损三*石膏汤八方。重则泻之,增损大柴胡汤、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饮、解*承气汤六方。而升降散,其总方也,轻重皆可酌用。察证切脉,斟酌得宜,病之变化,治病之随机应变,又不可执方耳。按处方必有君、臣、佐、使而又兼引导,此良工之大法也。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为佐,大*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
窃尝考诸本草,而知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之痰也。其性属火,兼土与木,老得金水之化,僵而不腐,温病火炎土燥,焚木烁金,得秋分之金气而自衰,故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夫蚕必三眠三起,眠者病也。合簿皆病,而皆不食也。起者愈也,合簿皆愈,而皆能食也。用此而至合家之温病,所谓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故为君。
夫蝉气寒无*,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出粪土之中,处极高之上,自感风露而已。吸风得清阳之真气,所以能祛风而胜湿。饮露得太阴之精华,所以能涤热而解*也。蜕者,退也,盖欲使人退去其病,亦如蝉之脱然无恙也。亦所谓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故为臣;
姜*气味辛苦,大寒无*,蛮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故为佐;
大*味苦,大寒无*,上下通行。盖亢甚之阳,非此莫抑,苦能泻火,苦能补虚,一举而两得之,人但知建良将之大勋,而不知有良相之硕德也,故为使;
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令饮冷酒,欲其行迟,传化以渐,上行头面,下达足膝,外周毛孔,内通脏腑经络,驱逐邪气,无处不到;如物在高巅,必奋飞冲举以取之,物在远方及深奥之处,更必迅奔探索以取之;且喜其和血养气,伐邪辟恶,仍是华佗旧法,亦屠苏之义也,故为引;
蜂蜜甘平无*,其性大凉,主治丹*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也,故为导。
盖蚕食而不饮,有大便无小便,以清化而升阳。蝉饮而不食,有小便无大便,以清虚而散火。君明臣良,治化出焉。姜*辟邪而靖疫,大*定乱以致治,佐使同心,功绩建焉。酒引之使上行,蜜润之使下导,引导协力,远近通焉。补泻兼行,无偏胜之弊,寒热并用,得时中之宜。所谓天有覆物之功,人有代覆之能,其洵然哉。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义》改分两变服法,名为赔赈散,用治温病,服者皆愈,以为当随赈济而赔之也。予更其名曰“升降散”。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大*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顿消矣。又名“太极丸”,以太极本无极,用治杂气无声无臭之病也乙亥、丙子、丁丑,吾邑连歉,温气盛行,死者枕籍,予用此散,救大证、怪证、坏证、危证,得愈者十数人余无算。更将此方传施亲友,贴示集市,全活甚众,可与河间双解散并驾齐驱耳。名曰升降散,亦双解之别名也。
读完按语对升降散的方义就了解了,但是好像还没抓住升降散的使用指征,我应用的时候就是看舌,舌质鲜红有红点的,就可以用升降散加减,这是张庆*老师的经验,验证后真的好用。张老师的经验是小病的时候不用加*酒蜂蜜、大病时候必须加,同时为了方便把原来的散剂改成汤剂。
XIAOZHUXUEY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