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太多内娱艺人总是喜欢在该真的时候假,该假的时候真。而太多内娱受众也是如此,总是喜欢在该认真的时候玩梗,该玩梗的时候认真。虽然他们互相看不上,但是却真的很配。
近日,许多村通网网民可能感到十分困惑——看到一群歌手以“若有战,召必回”的气势请战,他们甚至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在音乐圈开打了。这次的情况就像是马栏山举办了一场比武大会,几人在擂台上比试,原本以为座次已定,但谁都没想到,中原武林人士纷纷被两位域外高手击败,无论是使出斗转星移、小无相功、龙象般若功,都被对方一掌接下,就连被公认武力值登顶的那氏,使出降龙十八掌后,也不敌那二人。
编辑搜图
消息传出后,闻者无不惊愕,于是各大门派代表纷纷请战,想要雪耻扬威,拿出绝技与二人一较高下……
虽然热闹,但只见那江湖百晓生在旁边幽幽叹息:即便你们出征了,假唱假演假把式就不是内娱江湖的基本面了吗?
02
这年头,很多人都有种错觉,总以为国足代表的是下限,殊不知它代表的其实是平均线。内娱就早已“国足化”,只不过,那些百万修音(图)师用声卡滤镜兜住了它的体面。
怪就怪,《歌手》不讲武德,不按江湖规矩出牌。全开麦、不修音、onetake(一遍过)直播……一套“真唱挑战”玩法下来,让乐坛乔碧萝们被打回原形。
所以看完《歌手》,很多人像是被李诚儒点了穴,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有媒体表示,《歌手》撕掉了内娱的遮羞布。
然而,只有感到羞耻的人才会蒙上遮羞布,而那些耻感羞耻不自知的人则会指腚为脸。
如今,内娱遭遇到类似国足的「配享太坑」待遇,「内娱药丸」的声音又趁机抬头。
这多少有些小看了内娱的韧性。
粉丝在哪里,内娱就在哪里,粉丝有追捧,内娱便不缺「永远的神」。
内娱就算要溺水,不还有饭圈的「救生圈」吗?
都说真金不怕火炼,真唱功不怕全开麦。
但真有流量也不怕假唱挨骂——因为这是明面上的潜规则,因为粉丝会说「哥哥已经很努力了」。
编辑搜图
03
目前看,「停播四年,归来仍是整活能手」的《歌手》激起的链式反应未息。
就在今天,我写的那篇《没必要借「歌手」打对立牌》,登上了热搜。词条是「歌手有国籍音乐无国界」。
不要以为我是一本正经地反对网民不正经,也不要觉得我是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去抹杀这场竞技暴露出的真相。
在后喻文化在网上安营扎寨,这届网民玩转了「万物皆能玩梗」的Freestyle的当下,《歌手》成为造梗素材,在所难免:
因为两名外国歌手分居前二,有网友总结:
画风分别对应:格莱美-金曲奖-草莓音乐节-星光大道-红白喜事
在这个排名中,ChantéMoore、Faouzia、那英仍然是状元、榜眼和探花,而其他人并列倒数第一。
很多网友对这些歌手的现场表现给予了评价:
一开始,大家以为这是一场《歌手之挑战那英季》,但结果却是《那英历险记》。
那英本以为是来领奖的,结果却是来历险的,外国歌手本以为是来助兴的,结果却是来屠榜的。
那英成了“全村的希望”,她几乎被玩坏了:
“抵御外侵,全靠五旬老太守国门”
“对抗洋人是叶赫那拉氏的宿命”
因为这场竞演成了“华语乐坛保卫战”,很多人也开启了竞演番外篇:
帮那英摇人
喊话凤凰传奇停止巡演火速救场
这些调侃,更多的是网民用“以娱乐回应娱乐”的方式参与共创。
在这件事上,有两种态度是可以理解的:
一是打着“华语乐坛不能输”的名义玩梗;
二是反思登场的中外歌手在没有修音声卡等“科技与狠活”加持下暴露出的实力差距。
编辑搜图
玩梗是正常的。
虽然有很多词是在“致敬”历史,但考虑到这些表述在融入现代表达情境中实现了“去历史语境化”,多数人也是以玩梗心态在打趣,不必对其苛责。
过度敏感,只会给“紧社会”再套上一圈圈紧箍咒。
反思也是正常的。
正如有人所说,近年来,内娱陷入了低水平运转和高烈度内卷并行的困境中:一边是“华语乐坛唯一有明显进步的,只有灯光效果和修音水平”,一边是行业从业人员在立人设、走穴、直播、捞钱、签阴阳合同等快钱业务上卷,行业寄生人员在粉头、控评、杀熟、搞资金池、大练水军等盘外招上卷。
开口脆是反复补录的录音棚出品,炸裂是后期修复的科技狠活……谁也没法说《歌手》上的被吊打局面是意外。
05
玩梗正常,反思正常,那什么不正常?
玩梗玩出了国族对立心态,反思触角伸向了“不能任由外人欺负”,不正常。
在网上,有些人玩梗是玩梗,也有些人玩梗是寓庄于谐。
这些人的"内-外"二分法叙事中,夹杂了真实的民族情绪,他们说的“保卫战”涉及到的是国家荣誉,“为国争光”也不是夸张。
在网络上,有些人认为内娱的歌手实力不如别人是因为“假唱生态”的问题,也有人认为这是在国与国的PK中丢分的表现。
这些人在过度强调音乐竞技中的国别元素的基础上,将其渲染成带有地缘博弈色彩的“内外之争”。
这确实只是极少数人的癔症。
但癔症终究是癔症:那些“外侵御敌”式的战争隐喻,在当下的社会氛围中,也容易无形中强化某些泛政治化的情结。
编辑搜图
▲这类调侃很有才,但……
说点政治正确的:
音乐竞技的魅力在于交流互鉴,即使采用了竞演模式,“赛”的目的也是为了激励歌手们相互学习、突破自我。
《歌手》再怎么说,也只是一档综艺节目而已,如果过度强调其高度,会显得很尴尬。
那些“请战”“出征”的说法,虽然可能指的是参与竞技而非奔赴战事,但同样会助长这种尴尬。
华语乐坛能否挽回尊严,要看能否营造“去假唱化”的环境和“反逆淘汰”的生态,而不是看是否有内娱实力战将扳回一城。
06
说到底,《歌手》揭示的,是掩盖真实的繁荣。
如果它带来的改变只是请一些实力派艺人来挽回面子,而不是让内娱「睁眼看世界」、告别修音闭麦带来的虚假繁荣,那么这次的「丑」就白丢了。
那些请战的歌手们,与其争着请战,不如向假唱宣战。
毕竟,内娱该守的不是国门,而是命门。
歌手也不是旗手或鼓手,真正的国门轮不到他们来守。
他们该守住的,是职业操守,是行业底线。
当然了,如果从比烂逻辑看,声卡滤镜撑起的内娱虚荣繁荣,已经是假的东西里相对无害的那种了。
有的假是收割粉丝,有的假是祸害更多人。
沉浸在假唱里的「内娱」是草台班子,但环顾四周,你会发现,到处都在「内娱化」。
所以,看到内娱病象的我们,也需要看看自己。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