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在元明两代,龙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史书上。今天,我们就以“龙”为引子,带领大家进入元明的世界。
龙的非凡意义
龙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非凡,从最初红山文化中出现的龙形玉器,到后来元明时期频繁出现的龙的记载,龙越来越多的进入到我们的生活。考察了大量史籍,我们发现元明两代有大量龙的记载,不过在本书看来,龙并不存在,它更可能是一种集体癔症,但通过“龙”,更有利于我们去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貌和特征。
元代首次记载出现龙是在至元29年,这是元朝建立后的第22个年头。这条龙出现在太湖边,随着蛟龙腾空,洪水便从龙口倾泻而下,淹没了盐湖的庄稼地,良田瞬时变成了沼泽。随后,龙的出现越来越频繁。
元顺帝至元五年,一条恶龙扑向福建省的某处山谷,恶龙携带着疾风暴雨横扫了户民宅,冲毁了公顷农田,此后的17年,有关龙的记载不断出现。
见龙事件不断d增加,使蒙古人大为恐慌,但在蒙古统治下的汉人们却用自己的逻辑,毫不费力地解释了这些奇怪的事件。他们联系帝国境内叛乱四起的背景,认为这是元朝即将衰亡的天兆。
果不其然,年,朱元璋在一众叛乱者中脱颖而出,并最终建立了明朝,元朝走向了灭亡,此后在朱元璋统治的洪武年间,再无龙的祸患。
明代的见龙事件
明朝第一次有龙的记载是在年,那是永乐帝登基的次年。永乐帝就是我们熟知的明成祖朱棣,他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推下皇位,自己登基为帝。
永乐年间的见龙相比于元朝,所带来的危害略有不同,元朝见龙以风暴、洪水等自然灾害为主,到了明代则演变成了瘟疫。当时的人们猜测,这是永乐从自己的侄儿建文帝手中篡夺了帝位,遭到了天谴。永乐驾崩后,直到15世纪80年代,整个王朝内才基本没有龙出现的记载。
之后,见龙的记载渐渐多起来是在弘治年间,首次的官方记载是弘治九年5月25日,那天京城附近突降雷暴雨,一龙突然从一名士兵的刀鞘内腾起。第二次是在九年后,紫禁城宫殿内忽然旋风大起,人们看见风中有幻影,正驭风升空而去,史家后记载为
“若有人骑龙入云者”
可能龙是上天的造物,也是皇帝个人的象征。尽管如此,民间还是想方设法要与皇家保持一致。在明代,官民模仿皇家风气更甚,绣匠们常常去掉一只龙爪,使其不能被算作龙,借此绕过官民限用的禁令。
龙也可以是不满皇帝统治的征兆。正德皇帝在位期间,龙见变得频繁,有人猜测,这是上天对正德皇帝的警示。在历史上,正德皇帝是明代最荒唐的皇帝之一。他对市民的生活十分感兴趣,于是就在禁内设立市场,让宦官扮成商人,还要装作讨价还价的样子,他自己则扮成富商,买进卖出,以此取乐。
不久他又迷上了军事训练,于是把皇宫变成了练兵场,炮声震天。中国的皇宫都是土木结构,极易引起火灾,结果有一次竟将皇帝的寝宫乾清宫烧得干干净净。最终正德皇帝醉酒坠水后得了重病,20天后就死去了。
水是龙的标志性元素,因此有人大胆暗示,正德之死是龙所为。到了万历年间,龙的出现一样十分频繁。有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有条龙惊现南京西郊空中,旋崩地陷溺死者无数。到了崇祯年间,依旧有龙的出现。不久,明朝灭亡。
龙作为气象符号
龙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同样他们也是元明这段历史的一部分。不过他更多的只是当时人们描述极端气候的符号。
海岸上的龙,可能就是在海洋上掀起的海啸,飞掠长江流域的龙则是暴涨的洪水,黑龙劈裂房屋、抛撒瓦砾,也就是我们说的旋风,把将水吸入天空的龙,称作水龙卷。不过我们又不能以偏概全,仅仅把龙解读为气象。这种解读即便正确,也会忽略龙在古人心中的心理状态和政治影响。
元明时期,人们对恶劣天气的判断能力与我们现在一样好,当他们看见龙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恶劣的天气,他们还能联想到被扰乱的宇宙秩序。
这或许就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何以皇帝必须声称自己控制得住龙,龙使普通民众感受到自己的脆弱性,面对不可预测的上天和时而冷酷无情的国家,百姓只能选择服从。对于皇帝来说,无论龙是气象符号,还是一种心理状态,它都是各路君王竭力争取的对象,通过它才可以证明自己继承大统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