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重读经典梦的解析第七章2回归作
TUhjnbcbe - 2024/10/6 17:02:00
白癜风盲目用药的危害 https://m.39.net/disease/a_6198023.html

前言:作为心理学经典著作,《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为人类潜意识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小编抱着学习的态度,秉承还原经典书籍的原则,按照原书的段落结构,从中提炼各章节主要论点进行概述及心得分享,后附本章节精华笔记。(由于第七章篇幅较长,按节分篇制作)

第七章:梦的过程的心理学

7.2回归作用

作者在本节中把心灵机构看做一部复杂的及其,并提出了“ψ系统”的概念。

这个由各ψ系统构成的复合机构具有感觉或方向性。我们所有的精神活动都起于(内部的或外部的)刺激而止于神经传导(Innervation)。

作者假设,联想的基础在记忆系统,联想也就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由于抵抗减弱和方便途径的拓展,兴奋从某一给定记忆元素较容易地传到某一个记忆元素而不是另一个记忆元素。这样的记忆元素有若干个而不只是一个。由知觉元素传来的同一个兴奋,在不同记忆元素中留下的永久痕迹是不同的。其中,第一个记忆系统自然包含着有关时间同时性的联想痕迹;而同一个知觉材料在随后各记忆系统中分别以不同的耦合关系被处理,如有一个记忆系统记录的是类似关系,如此等等。

梦作为精神活动,与其他任何精神活动同等重要;对任何梦而言,其动机力量都是一种寻求愿望的满足;梦之所以看不出是愿望以及它们的许多特征和荒谬,都是在其形成过程中所经受的精神稽查作用的影响结果;除了这种稽查作用外,其他影响到梦的形成的因素包括对梦的精神材料的凝缩、对其表现为感性形象的可能性的考虑以及要求梦具有一个合理而可理解的外表结构(虽然这不是必不可少的)。

上述每一命题都开拓了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作为梦的动机力量的愿望与作为梦的形成条件的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四个因素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都需要加以研究;关于梦在错综复杂的精神生活中所占的地位,都将需要做出说明。

如果我们把做梦过程看做是发生于我们所假设的精神机构中的一种回归(regression)现象,那么我们便立即可以解释一个在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事实,即梦念所具有的一切逻辑关系均在梦活动中消失不见,或者很难在梦中得到表现。从我们的示意图来看,这些逻辑关系不包含于第一个记忆系统,而包含于后面的记忆系统;而且,在回归的情况下,除了知觉意象外,它们必然要失去任何表现手段。在回归作用中,梦念的结构消解为其原始材料。

对某些人而言,虽然他们的记忆通常不属于视觉性,但他们童年期的最早记忆终生都保持着感性的鲜明性。思想在梦中也转换为视觉形象,部分地是藏身于感性形式并急于重现的记忆的吸引结果。正是这种记忆对那些无法达到意识却又努力寻求表达的思想所施加的影响,才使之转化为视觉形象。就此而言,梦可以看成是幼儿期景象的替代,这些景象因被移植于某一新近经验而受到改造。由于幼儿期景象自身不能重现,它便满足于转化为梦的形式。

这种回归都是反对某一思想沿着正常道路进入意识的抵抗的产物,同时也是具有强烈感性力量的记忆对这一思想的吸引结果。对梦而言,回归还可能因白天产生于感觉器官的感觉流在夜间的终止而更易于发生;对其他形式的回归而言,这一辅助因素的缺失必然被回归的其他种动机的巨大强度所代偿。

作者区分出三种回归现象:(1)地形学回归作用(topographicalre-gression),系就上述ψ系统示意图意义而言;(2)时间回归作用(temporalregression),系指向旧的精神结构的倒退;(3)形式回归作用(formalregression),系指表达或表现的正常方法被原始方法所取代。但从根本上讲,这三种回归作用是同一的,而且总是同时发生,因为时间上的旧就是形式上的原始,在心理地形学(psychicaltopography)上也就更靠近感觉末端。

从总体上看,做梦是梦者回归到早期状态之一例,是他童年期的一种复现,是支配梦的本能冲动及其在童年期得以表现的方法的复现。在个体童年期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发生学意义的童年期,即人类的发展历程,个体的发展不过是在生活的偶然条件影响下对人类发展的一个简化的复演。

本章精华笔记

把心灵机构看成是一部复杂的机器,并把它的每个组成部分称为“动因(agencies)”或称作“系统(systems)”。只要我们能够通过某一精神过程的兴奋在不同系统之间传递着时间顺序,建立起它的固定模式。下面将把心灵机构的各组成部分比为“ψ系统”。这个由各ψ系统构成的复合机构具有感觉或方向性。我们所有的精神活动都起于(内部的或外部的)刺激而止于神经传导(Innervation)。在感觉末端所发生的第一级分化。作用于感官的知觉在精神机构中留下一个痕迹,我们可称之为“记忆痕迹”,而相应的功能则应称为“记忆”。如果我们急于实施我们的计划,即将精神过程赋予系统,那么记忆痕迹只能构成各系统成分的永久变化形式。若想用语言来说明这类系统的精神意义,那只能是浪费时间,因为它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与记忆原料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也就是说,取决于它对起源于那些成分的兴奋传导的抵抗程度。知觉系统对变化没有保持能力,因而它没有记忆。正是知觉系统为我们的意识提供了全部感性多样性。另一方面,记忆本身是潜意识的,即使那些在心灵中印象最深者也不例外。我们的所谓“性格(character)”正是以我们的各种印象的记忆痕迹为基础;而且,对我们影响最深刻的印象——即人生最初几年的印象——恰恰极少变成意识。对癔症和偏执狂患者的幻觉以及心智正常者的幻象,我的解释是:它们事实上就是种种回归——即是说,将思想转换为意象——但是,能够经受这种转换的,只能是那些与被压抑着的或仍旧处于潜意识中的记忆密切相联的思想。无论是回归的这些病理情况还是在梦中,能量的转换过程均不同于正常心理生活中产生回归作用的能量转换,因为在前两种情况下,能量转换过程能够造成知觉系统完全幻觉性的精力贯注(cathexis)。我们在分析梦的工作时所说的“表现力问题”可能与由梦念触发的感性回忆景象所产生的选择性吸引有关。

重读经典!《梦的解析》第一章:解析梦第一人竟然不是弗洛伊德!

重读经典!《梦的解析》第二章:梦的解析方法大揭秘!

重读经典!《梦的解析》第六章(1):梦的凝缩作用

重读经典!《梦的解析》第六章(6):梦中的计算和言语

重读经典!《梦的解析》第七章(1):梦的遗忘

如果您也是心理学爱好者,喜欢经典,热爱学习,欢迎收藏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读经典梦的解析第七章2回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