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樊胜美、苏明玉们的出现,正是因为从一开始,父母们就没有通过爱的方式让孩子迎接另一个生命。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咕咕
···
马未都讲过一个关于养猫的故事。
他家养了一只蓝猫,全家人宠爱至极,等这只蓝猫已经成年的时候,突然有一天,马未都又抱回来另外两只猫,家里就突然变成了三只猫共同生活的状态。
但是没想到,最早的那只蓝猫突然病了。
刚开始是变瘸,非常瘸、几乎不能走路,接下来是迅速消瘦,瘦成了皮包骨头。
家里人带着这个猫到处求医,所有的诊断都说明,这只猫完全没有疾病,身体很健康。
直到有一天,马未都通过镜子的反射看到那只猫突然从地面跳上了沙发,身体之矫健,完全不是在人前那副一瘸一拐的模样。
马未都一愣,猫也发现他看到了自己,一人一猫,相对无言,场面极其尴尬。
从那以后,这只猫再也不瘸了,很快也恢复了体重。
听了这个故事,有人说,这不是活脱脱的二胎家庭吗?
老大看到家里突然有了另一个人和自己争宠,立马开启防御机制,想要重新夺回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老大心里有多苦,只有ta自己最清楚。
/1/
前天,奇葩说的辩题是:生二胎,必须经过老大的同意吗?
节目一播出,就把相关的话题送上了热搜,更多人认为,生二胎确实需要经过老大的同意。
然而节目是想告诉我们——在二胎时代已然到来的今天,我们所要做的,是彻底打破这个辩题存在的意义。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是人类再正常不过的憧憬和向往。
傅首尔讲了自己的故事。
她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妹妹,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继父。
继父是个粗人,没有读过书,但是生妹妹这件事,是他主动来跟傅首尔商量的,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安抚首尔,让她相信他们不会不管她。
首尔非常感谢她的继父,把他的期盼变成了他们一家人共同的期盼,也让她成了世界上最好的姐姐。
和很多想要生二胎的父母一样,傅首尔也询问了儿子对这件事的看法。
但是儿子反问了她一句话:如果弟弟/妹妹像我一样不争气怎么办?
当妈的当然明白,这是孩子的不安,他想表达的其实是:我在妈妈的心里是不是不够好。
但是傅首尔认为,如果老大坚决不同意,说明你根本不配生二胎,孩子坚决的背后,是因为父母给的不够。
在一些新闻里,亲兄弟为了一套房产反目成仇,姐姐被偏心的父母伤透了心、宁愿斩断亲情。这些兄弟姐妹关系破裂的始作俑者,其实正是父母自己。
当一个孩子手里有一百颗糖,他怎么会介意分享,可是当他的手里只有两颗糖时,你又凭什么要求他大方呢?
征求老大同意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糖的过程、也是补发安全感的过程、是表达爱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省略。
当新成员加入一个家庭,父母多了一个孩子,老大多了一个弟弟/妹妹,自古以来的中国家庭,都把老大照顾老二当成了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那么如果这些义务是必须的,我们为什么不让老大主动去选择,由此获得其中的荣耀感、成就感,而要用两千多年的圣贤训导,把这份义务压在ta的身上,变成了沉重的负担呢?
那些樊胜美、苏明玉们的出现,正是因为从一开始,父母们就没有通过爱的方式让孩子迎接另一个生命。
虽然到最后,认为生二胎不必和老大商量的反方输了,但是席瑞的一段话还是感动了我:
直到我知道弟弟的存在,不是因为我的决定,我也才充分相信我的存在也不被任何人所决定。我们都是这个宇宙当中的孤星,在各自的轨道里面运行。但是如果注定要相遇,那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兄弟。
其实辩题打到这里,大家都已经发现,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究其根源,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
二胎时代已经来临,打消兄弟姐们之间可能出现的敌意、打破多年来人们心中认为有了亲兄弟姐妹就是多了一个和自己争夺爱和财产的固有思维,才是此刻我们应该考虑的事情。
/2/
我有一个朋友,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然后就是结婚、生子、生二胎,一串连贯动作下来,还不到30岁,人家已经有了一儿一女,凑成了一个“好”字。
生二胎要不要经过老大同意?她选择了不要,但是老大从没觉得受到冷落。
因为傅首尔所说的那颗糖,孩子们根本“吃不完”。
我问她:“生老二的时候,你跟闺女商量了吗?”她说:“没有,但是她知道我肚子里有弟弟,还是很高兴的。”我又问了:“那她没有觉得有个人来争宠了,不高兴吗?”她回答说:“我们对老大的陪伴一点也没有减少,只要大人不灌输这些思想,小孩子根本不懂这些。”
这让我想起了很火的“中国式逗娃”。
每到过年过节,亲戚朋友聚在一起,都喜欢跟小朋友开一些自以为无伤大雅的玩笑。
比如,在二胎时代来临之前,大家流行这么逗:“你知道不?我看着你妈妈把你从垃圾堆捡回来的!”
二胎时代到来后,逗小孩的话变成了这样:“你爸爸妈妈生了弟弟以后,就不要你了!”
和马未都养猫的故事很相似,也有一个发生在二胎家庭的真实事件。
湖北武汉的梁女士发现,6岁的女儿忽然视力下降厉害,有时候走着楼梯就跌倒了。
到医院检查,孩子的视力仅为0.15,但医生经过进一步测试,发现孩子眼睛的状况正常,并没有受损害。
于是,医生想了个办法,告诉小女孩他们使用了一种“特效药”,一滴视力就能恢复正常。果不其然,在使用了“特效药”后,孩子的视力恢复了。
医生由此判定,问题出在心理上。
后来经过进一步了解才发现,梁女士二胎生下儿子后,大女儿便觉得自己受冷落,于是出现“癔症性眼盲”,目的只为引起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