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如约而至,相信此刻的你已到达度假目的地,想必也切身体会到了和2.5亿人同时出游是何种感受。
今天特意为你分享的是:医院海归博士、知乎答主Dr.X——徐昊,在新书《学会看病》中对急救知识的科普。
以下内容来自《学会看病》
作者:徐昊出版方:湛庐文化
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们在行走江湖时碰到晕倒或重伤的人,往往以双手抵背,灌以真气,顿时热气升腾,伤者或立刻起死回生,或得以延续生命。这一招似乎高深莫测,可现在大家都知道,所谓的“真气”不是通过手掌传递的,而是需要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
急救医生不仅要像“及时雨”宋江一样及时赶到,还要对患者无限包容:遇到从泥塘里捞出来的溺水者,拨开淤泥就得实施人工呼吸;对酒气熏天的醉汉也要一视同仁,不顾恶臭进行人工呼吸。
虽然近年来急救教育不断普及,但“急救是医生的事情”这个观念依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平时没有遇到突发状况时,人们总觉得急救知识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一旦遇到了状况,想要做些什么,却又手足无措。
想要进一步提高急救的效率,普及普通人的急救知识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因为专业的急救人员不可能随时随地出现,等他们到达时,很多患者都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急救知识虽然容易普及,但是又怎样才能让每一个普通人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第一时间去施以援手呢?
下面为大家总结了5个急救医学的误区,这些做法不仅无效,还可能有害。
误区1:烧、烫伤之后抹牙膏、酱油等
老人常在烧、烫伤伤口上涂抹牙膏,可能他们认为牙膏是凉的,可以让伤口比较舒服。殊不知牙膏中的化学物质,包括氟化物,反而会造成伤口进一步侵蚀和疼痛。除了牙膏,酱油、凡士林、油性药膏等也是急诊室里经常碰见的涂抹物。
其实在烧、烫伤伤口上涂抹这些莫名其妙、未经消毒杀菌的东西,只会徒增伤口感染的机会。涂抹油性的东西更是会把热隔绝在已受伤的皮肤里面,让热的伤害持续更久。
烧、烫伤后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1.远离热源
快速远离热源,小心地脱掉烧、烫伤处的衣物,让伤口裸露。如果衣物粘在皮肤上不能脱下,可以用剪刀剪开,不要强行脱下,以免对伤口造成二次损伤。
2.降温散热
刚被烧伤、烫伤的伤口处会有大量余热,所以需要做降温散热处理,否则深层皮肤也会被烫伤。常见的方法是马上用自来水冲。要注意,冲的时间要比你感受到凉意的时间长,以帮助深层降温。
3.水疱处理
烧、烫伤引起的水疱是需要挑破的,否则容易化脓感染,对伤口恢复不利。小水疱用消毒针头低位挑破,把水放干;大水疱可用消毒剪刀剪开一个口,把水放干。水疱挑破后疱皮不要剪掉,更不能用手撕掉。疱皮能够保护创面,防止伤口感染发炎。
误区2:流鼻血时仰头、举胳膊等
流鼻血时仰头不仅对止血毫无帮助,还会使鼻血倒流回咽喉、食管、气管和胃,引起我们身体上的不适和恶心。如果你一直不停地俯身、仰头,更会加剧鼻腔出血。若出血量很大,仰头还易把血呛入气管及肺内,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有引起窒息的危险。
那么,举胳膊有用吗?曾经有人误认为举起对侧胳膊就是让本侧大脑感知到有一个胳膊举起来了,从而使本侧鼻孔不再出血。其实这并不会刺激到对侧神经,也不会导致本侧鼻孔内的神经受到刺激,更不会对止血产生任何效果!
况且,鼻腔的黏膜血管收缩受交感神经控制,而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也就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什么意思?就是鼻腔的黏膜血管不是你想收缩就收缩的,也不是抬抬胳膊就能导致其收缩的。冰敷在理论上可以促进血管收缩,但是临床验证的效果并不明显,况且人在那种情况下也很难随时找到冰块来冰敷。
流鼻血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一旦发生鼻出血,要及时进行局部压迫,让患者低头、张口呼吸、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双侧鼻翼,向后上方压迫,一般在数分钟后多可止住出血。有一些鼻出血是由全身性疾病导致的,所以在进行局部压迫的同时,还要进行全身性治疗。
压迫应至少持续5分钟,然后检查出血是否停止。通常鼻血在5-10分钟后停止。如果压迫两次之后出血仍止不住,医院进一步诊治。
误区3:崴脚扳一扳,摔伤揉一揉
我们经常听到大人对摔倒的孩子说:“宝宝摔疼了吧?赶紧揉一揉,揉一揉就不疼了。”我就经历过在篮球场上崴了脚,好心的球友过来非要给我扳一下、揉一下。剧痛的我一时都说不出话,但还是坚持吐出几个字,拒绝了他的“好意”!
殊不知,小包会揉成大包,骨裂会扳成骨折。头皮的血肿揉一揉,不仅不能缓解疼痛,还会在刺激到伤处时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加重出血。这样一来,本来还是一个小血肿,硬是被揉成了大血肿,本来只是一个小问题,结果搞成了需要住院的大问题。摔到腿、扭伤、抽筋给扳成了骨裂,轻微的骨裂给扳成了错位,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全身任何部位受伤,揉都起不到任何作用。
摔伤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四肢受伤早期最重要的是固定和保护,冰敷可以减少肿胀。
(2)头部摔伤需要注意,除了头上的包不能揉之外,还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换句话说,如果患者精神正常、吃喝正常,问题应该不大;如果患者精神不振、昏昏欲睡、胡言乱语、频繁呕吐,就需要及时送医了。
误区4:癫痫发作时往嘴里塞筷子
在生活中,遇到癫痫(也叫羊角风)发作的患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拿东西塞到患者的嘴里。这种东西常常是勺子、筷子,甚至是身边可以拿到的一切东西。前阵子我还看到过这样一条新闻,有位乘客在火车上癫痫发作,乘务员为了保证他不咬伤自己,就把手指伸到了他的嘴巴里,还长达数分钟。乘务员在接受采访时说,患者的嘴巴力量太大,把手拿出来就怕撬不开嘴了,为了患者的安全,自己只能忍痛坚持。
普通老百姓一定会对这样的行为感到非常感动,但专业医生只会笑笑而已,不予评论,因为这就是典型的急救知识欠缺。
有人会问,如果不塞东西,患者不会咬伤舌头吗?答案是不用担心。现实中确实有人因为癫痫发作而咬伤自己舌头和嘴唇的情况,但这都是皮外伤,不会致命。相比于在口腔内放入异物引起窒息,这点皮外伤根本不值一提。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
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由于塞东西而导致患者反受其害的病例。患者在处于抽搐状态时,不单单四肢的肌肉会抽搐,口腔的肌肉也是痉挛的,且上下颌牙齿紧咬。
因此,此时往患者嘴里强行塞东西,很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强行撬开患者的嘴巴,导致嘴唇撕裂。
(2)尖锐的勺子、筷子末端插入口腔深部侧壁组织,造成口腔内持续性出血。
(3)塞毛巾或者衣服,导致患者窒息。除此之外,在患者四肢抽搐抖动时,多数人会习惯性地去按压,但这样有可能导致患者关节脱位、骨折或者施救者自己受伤。也不要喂水、药和食物,因为患者意识不清醒,所有进入口腔的东西都有导致窒息的风险。
癫痫发作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为防止患者受伤,可以扶住他缓慢躺下,并清除身旁的凳子及其他尖硬物品,防止患者肢体抽搐时被物品碰伤、划伤。
(2)缓慢翻转患者,使其呈侧卧位,以方便口腔分泌物流出,避免窒息。该体位还可以防止舌头后坠、堵住呼吸道。
(3)松解过紧的衣物,比如解开领带、领结,松开衣领等。
(4)保护头部,用毛巾或厚衣服稍稍垫高头部。
(5)陪伴等待,记录时间。
误区5:晕倒掐人中
有人晕倒了怎么办?也许很多人下意识地就要去掐人中。掐人中一直以来都是民间的急救“神技”。关于这个问题,中医认为掐人中是一种强烈的疼痛刺激,会引起呼吸循环中枢的兴奋,对癔症性的意识障碍可以起到促醒的作用。
但是,这种方式在临床上主要是针对晕厥的患者。它不仅对大多数患者无效,甚至还会使患者产生生命危险。
人在仰面倒地的时候,大多数气道是开放的。而掐人中则时常要把患者的头抱起来,抠住下巴的手往下用力按压,这反而可能使患者的气道产生闭合。气道呈90°的夹角,若舌头把气道堵塞住,则会引起窒息。很多患者昏迷时,会同时伴有呕吐。如果按压不正确使气道闭合,则可能会使呕吐物周围的小空当也被堵住了,从而导致患者窒息缺氧死亡。
还有一些老人认为,掐人中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有效。而在施救时力度过大很容易造成牙齿松动或者戴假牙的老年人假牙脱落,并使其掉入气道中,导致患者窒息而死。
有人晕倒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遇到晕厥的人,首先要判断其是否有心跳、呼吸停止。如果患者生命体征消失,则需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仅仅是晕厥,那施救者首先要做的事并不是把他叫醒,而是保证他的安全,这个安全包括环境安全和呼吸循环稳定,然后立刻拨打,将其送医处理。